【艺术部落】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打印本页]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0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图片版权:《画道》杂志社
——————————————————————————————————
[制 纽 三 段 经]
丁 立 人
平坡上,一片茅草稀稀拉拉,草虽干枯了,茎节却是红得滴血。晚风吹过,脚下发出“嘶嘶”响声。我站立在草丛之中,环视四方,汉墓它在何处?根据路线图上的标记,它就在附近,不会太远,或许就在脚底下。
夜幕渐渐低垂,能见度越来越低,目力所及之处,不远有一个平缓的土堆,这莫非就是我要找的?在天即将逝去的时刻,终于找到它了。我小心翼翼地向它靠近,我已经看到它的入口处,我进入墓道,墓道是一条斜陂,我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推向朦胧的深渊。心中有些惊恐,但好奇占了上风,一幅幅阿里巴巴进入石室的画面在脑屏幕上映现出来了。
墓室亮着。墓室在地下深处,即使是白天也是暗的,白天也得开着灯。这座汉墓规模宏伟,层高超过生人的屋舍,四壁全是画像石,人在室内,处于群像包围之中。石上雕刻的形象,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大小不一,有天上飞的珍禽、地上走的异兽、水里游的鱼类。数量最多,而且占主要位置的是人。除此之外,还有人首龙身、人首凤身、人身蛇尾等人间不可见的形象,在幽暗的灯光之下,它们婆娑起舞,飒飒生风,在寂静的石室时,似有千百个生命在律动。
画像石上各种物象之中,最为人们所熟识的,当然是人。这些宽衣大袖、鸟冠鸟靴的古人,是我们的祖先,他们环立在四周,或侍候或待命,或执仪杖或驾车马出游,凡是古代宫室杂务,都可成为石面上的题材。
石头是冰冷的,秋末冬初之夜寒意是浓的,石头已雕刻成人像了,石头是否仍然那么阴凉?立在石像群前,为什么会感到一股暖流从他们的宽衣大袍内散发出来,石头雕成人像后真会使温度升高吗?如果是这样,这石像体内一定有血管有肌肉有神话,石像有生命了。石像要是有生命,它们能长生不死,也只有石像能长生不死,人是不可能的,因为石头是千年、万年、亿年不朽的。如果眼前的石像都具有生命,我不就进入集贸市场或超市之内,我同古人面对面、肩擦肩、背贴背,非常帖近地相处在一起?
我从未见过汉墓,更没有进入墓室的经历。小时候,在家乡水门道人山下,见到过衰败的无主孤坟,那里幽幽的洞口内有二三根白骨伴着缺了下巴的头颅。而今夜的这个墓室内,地上是干干净净的,室内空空荡荡见不到棺木墩,更无陪葬物品。这里好像不是墓室,是一个空间,是专为那些画中人聚会、交流的场所。
画像有大有小,人像有高有低,从装束打扮上看,类型多样,阶层不一。无论是什么人,其体态面貌都同今人没什么差异,脸型五官在今天的人群中还常有见到,朋友同道之中还能找出一两个来。既然是同种同族,当可以对话了,但他们情神十分冷漠,似乎无话可说,说也白说。就因时间相距太远,时间造成的心理差异阻碍了交流,使信息中断无法沟通,古人今人终成为陌生之人。想想也是,现今的人,同时代人的沟通,两代尚可,三代便有隔阂,四代以上定是无共同语言了。二千年前的汉人至少是七十代以前的祖先,名副其实的属于文物了,对话自然是不可能的。
未来到这儿之前,我也曾翻阅过一些有关天地、宇宙、人类开创之始的故事,那是非常浪漫,想像力无比丰富的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女娲不仅能炼五色石修补苍天,还能斩巨蟹之足支撑苍天,还能治洪水,还能用黄泥捏成泥人、创造人类……不光女娲有本领,伏羲、黄帝、共工、夸父、西王母、东王公……哪个没本领?这些能人,全都存在这个墓室之中,他们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精英中的精英。荒草乱石之下,真是群英荟萃。过去,我也看到过画像,都是从画册里看到的,感觉不到它的气势,而今面对真石真像,恢弘博大的气势,使我感到无比震撼。
若干年之后,应一家出版社之特邀,为其《民间美术》尽编辑事宜,去浙江乡间采风,路线定在浙中南一带。先行浦江、东阳、义乌拍摄建筑上的雕刻,到得金华等拍地方戏婺剧戏袍上的图案。又达丽水欲去番族人家拍些服饰,巧遇该县文化局长,经他介绍,去碧湖农家采访。此人家住在郊外小村子里,新居周围水草青翠,湖水澄碧,空气清亲,不愧碧湖这个好名称。是夜,宿于番家新房,小两口到另间住了,如此诚待多亏局长大人介绍,一个民间采风者是绝对办不到的。
翌日,别了番家,向东进发,沿温溪而行。温溪宽又长,直抵温州,两岸青山嘉树修竹,溪水都是翠色的。有竹筏穿梭而行,竹筏之上蹲有渔鹭三五只。
行至青田,是青田石的故乡,当年李骆公专志治印之时,大麻袋一袋袋地从青田弄走多少石头,在李处我第一次见到巨大的青田石块。此时我亲身来到青田,要亲眼见见石头故乡情景。青田城市不大,街道不宽,沿街出售青田石的铺子不在少数,每家都有各种不同颜色、不同石质的石头,优的、次的、劣的、好看的、不起眼的都有。石头截得齐整,有棱有角的,买去便可以奏刀了。有的还雕刻成钮,钮都属于细微雕刻一类,缺少宏大气势,与汉画像石汉代石雕相去十万八千里。店铺不少,产品却是类同,看少看多一个样,也就不必多看了,拣了一些喜欢的,背着走了。
石头是坚硬之物,坚硬意味着密度大,密度大就是沉重。大理石比青田石坚硬,肯定是比青田石重,而钢铁又比大理石硬,钢铁最重。据说天体上黑洞里的物质一立方厘米其重量相当于地球,这真是神话了。地球有多重?反正出动全球的人是抬不起地球的。由此可知,40亿人假如能够齐心协力拧成一股力也无法抬动黑洞中的那小块东西。我本来涉足青田,徒步行走,感到沉重,一想到还有比青田重得多的东西,青田石算得了什么,于是肩膀上的东西似乎轻了一些了。再想想,我这些石头拿回去是干什么的?这是用于石雕印纽的。我自从看到真的汉画像之后,心中一直惦记着雕刻一事,一直盘算用什么材料,采取何种形式,怎么个雕法……现在可好了,材料有了,有道是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我身后挎着的蛇皮袋里的东西,就是我实现梦想之物,这袋石头,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采风还未完成,前面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肩上压着的是石头。石头是沉重,可我心情愉悦,充满希望,浑身细胞都在跃动,步子也就快了。
某某年某月思乡情绪突然袭来,归心似箭,于是打道回府,住了一阵。家乡还留着一套小楼,坐落在故地原址之上。楼前面原来有一口方池,老宅消失之后,池也填平了。当年这口池也是家乡赫赫有名的。池水深且甘,此池有普济万民作用,故称作“万济池”。池在时,石壁中间立有“万济池”三字石碑,正书竖写的,下款是“丁铭西书”,丁铭西是我的祖父。
老宅基地上建成小楼,池填成平地后便是菜市场。一大清早,人声鼎沸,似夏日的闷雷在地面滚动,不得消减。人在小楼上,人气往上升腾,使得我充分体会到人的气息。这秋喧哗热闹,日复一日,天天如此,永不变味,这说明生命有无限的潜在能量。而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生活之所以美好,就在于此。
我出自家乡,我是家乡人中之一。如今我回归故乡,我融入他们之中,我仍然感到熟识,面前的他们与我童稚时所见没有两样。不仅家乡人亲切,家乡物,海洋里的水族、牛羊等家畜家禽也都一见如故。
汉画是中华艺术的灵魂,它给予我的是一种精神、一股浩然之气。而我是无法傍着它们走的,我也不能这么做。我的脑子里充塞着现实的生活。家乡的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家乡人男男女女、矫健亮丽。
我把青田石从蛇皮袋里取出,一块块排列在窗台上,凝神细视,看着看着,在这些石质纹理之间,家乡人的形象影影绰绰地显现出来了。
绘画是在纸上不断地添东西,雕刻则把有碍于形象的东西剔去,雕塑则介乎其中。因而绘的手段是加法,雕刻的手段是减法,雕塑的过程则是加减交替进行。
我之所以热衷于制纽,是想通过大不及寸的小石把眼前的现实化为艺术,同时又能尝试传递汉画精神。每当我制作完成一件作品时,手抚之圆浑,脸帖之温暖,它已不是石头了,它是有血有肉,血在血管里循环流动的家乡人。
                                                                 2004.4空中楼阁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0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1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1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1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1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1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1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1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2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2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2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2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2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2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2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3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3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3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7-8 09:53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 井底之蛙    时间: 2004-7-10 21:50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当代印纽刻制工匠似无人能与老丁相匹敌,古典中透露出现代的感觉,真实精彩哟/。
作者: 易一    时间: 2004-8-24 13:48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现代的形式入古代的印钮!心中的感受语言难以表达!
作者: 易一    时间: 2004-9-22 11:48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真羡慕石开!藏有那么多!
得先生一钮,足可慰平生!
作者: 三溪钓徒    时间: 2004-11-6 02:15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下面引用由艺术部落2004/07/08 09:52am 发表的内容:
独爱此钮
作者: 三溪钓徒    时间: 2004-11-6 02:17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下面引用由三溪钓徒2004/11/06 02:15am 发表的内容:
独爱此钮

作者: 坡子吕三    时间: 2004-11-7 09:35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大拙大雅,卓而不群
作者: 墨客68    时间: 2004-11-22 20:40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羡慕
作者: 笔轩    时间: 2004-11-27 16:40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这些“石头”好精致啊!哈哈~~~~
什么时候我也回倒持他们阿!
作者: 仲珩    时间: 2004-11-30 20:28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你握住石头的刹那,石头也握住了你……
作者: 艺术部落    时间: 2004-11-30 21:06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需要丁老刻印纽的请联系我咯。
作者: 三溪钓徒    时间: 2004-12-14 00:52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请问总版大人,丁先生的润刀费是多少米(3cm左右。一方)
石头自备。希回复。谢谢!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4-12-14 11:26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已经短信回复。
作者: 易一    时间: 2004-12-16 18:30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告俺一声.
作者: 驼爷    时间: 2004-12-24 16:26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三溪钓徒 是谁?
作者: 仲珩    时间: 2004-12-24 19:30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下面引用由闻正2004/12/14 11:26am 发表的内容:
已经短信回复。
我也想知道

作者: 所谓文本    时间: 2005-1-20 22:42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难得如此大气象,但若能逃出汉代残迹就更客观咯。
作者: 驼爷    时间: 2005-2-3 01:16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丁老的作品可以放大成雕塑.一定很棒.
作者: 金农    时间: 2005-3-15 23:25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作者的开创精神值得肯定,但是,造型语言不能忽视其具体的物质依托而任意驰骋,众所周知寿山石的特性—细腻、温润、灵秀而雅致,即使不做雕琢的素面方章经过抛光亦灵光毕现。然而遍观丁公之雅作:造型颇具原始意味,刀法犹如斧劈,方寸之间的印钮上处处呈现的是作者狂放的刀痕,早已将寿山石的材料之美赶到了九霄云外,甚感惋惜。印钮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历来以巧若天成而著称,往往根据材料的色泽,纹理、质地和体量来精心设计,形态与材质浑然一体,美不胜收。而粗犷原始的雕塑造型无论中西古今皆有之:从中国古代的石雕到非洲的原始木雕,都达到了形式与材料的完美统一,那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艺术财富。有传承还要有创新,但更重要的是恰到好处,设想亨利摩尔的花岗岩雕塑、巴塞利兹的斧劈木雕等比缩小到方寸大小的寿山石印钮上会是怎样的一幕;倘若将丁工公的豪放、朴拙的印钮等比放大到两米以上又会是怎样的一幕?形态比例是否亦值得商榷?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同样面临着创新的国画和书法。未来并不明朗,但我们仍需向前不断探索,我们身上需要开创和叛逆,但同样需要深厚的文化根基,就象唱歌需要乐感和乐理知识一样,不是谁唱的声音大谁就是歌唱家。打雷的声音很有个性,具有震撼力,但人们通常是看到闪电,就马上捂上耳朵。
作者: 易一    时间: 2005-3-17 22:40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只为寿山而寿山~~~~~~~~~~
!!!!!!!!

作者: 老渔翁    时间: 2005-3-19 23:22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下面引用由金农2005/03/15 11:25pm 发表的内容:
作者的开创精神值得肯定,但是,造型语言不能忽视其具体的物质依托而任意驰骋,众所周知寿山石的特性—细腻、温润、灵秀而雅致,即使不做雕琢的素面方章经过抛光亦灵光毕现。然而遍观丁公之雅作:造型颇具原始意 ...
金农再生就不会说这话/
作者: 金农    时间: 2005-3-21 14:33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是啊,对这样的东西是不该发表评论,确实有辱金农之名号,罪过罪过。。。。
作者: 老渔翁    时间: 2005-3-21 18:46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下面引用由金农2005/03/21 02:33pm 发表的内容:
是啊,对这样的东西是不该发表评论,确实有辱金农之名号,罪过罪过。。。。
历史记载:
金农上艺术部落网时都是“匿名方式”,更不敢大声说话,唯恐老头封他ID也。
作者: 金农    时间: 2005-3-22 13:02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封人的ID很容易,就怕你想封人家IQ,那就难了,本来论坛就是各抒己见的地方,怎么可能大家都说好,艺术水准的高与低不是靠几双昏花老眼可以判别的,盲目的吹捧只能贻笑大方。。。。
作者: 老渔翁    时间: 2005-3-22 13:59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此金农非彼金农也,呵呵。
作者: 三溪钓徒    时间: 2005-3-25 01:15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各位老大霸道了点,金农兄论寿山石印钮有一定的道理。论坛本是交流的平台,各抒己见,言论自由,才是论坛宗旨!呵呵!
作者: 老渔翁    时间: 2005-3-25 17:45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下面引用由三溪钓徒2005/03/25 01:15am 发表的内容:
各位老大霸道了点,金农兄论寿山石印钮有一定的道理。论坛本是交流的平台,各抒己见,言论自由,才是论坛宗旨!呵呵!
幽默之道谁知道?
作者: 易一    时间: 2005-3-28 21:21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见仁见智!
作者: 鱼子    时间: 2005-4-4 16:29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石不能言最可人。
作者: 邱天义    时间: 2005-4-6 14:20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下面引用由三溪钓徒2005/03/25 01:15am 发表的内容:
各位老大霸道了点,金农兄论寿山石印钮有一定的道理。论坛本是交流的平台,各抒己见,言论自由,才是论坛宗旨!呵呵!
就是嘛    要百家争鸣嘛    我也觉得  换个载体更能显示作品的大气    呵呵     还是喜欢传统的印钮    因为印钮毕竟是把玩之物吗
作者: 种瓜书屋    时间: 2005-10-28 22:53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喀!喀!喀!喀喀喀!耳边似闻刀声!
爽爽爽!俺就喜欢这样的感觉!
作者: 纪伟    时间: 2005-11-19 18:00
标题: 【巧夺天工|丁立人印纽大观】
哈哈
作者: 十一少    时间: 2007-8-3 15:59

作者: 深山野狐    时间: 2008-2-12 20:47

作者: nanmoo007    时间: 2008-6-23 22:23
粗石可以这样搞
田黄芙蓉荔枝类美石也这样搞?
有点意思,嘿嘿~~
作者: 庆庆庆庆    时间: 2008-11-21 22:47
我认为这是一驼驼臭狗屎,真的.
作者: 庆庆庆庆    时间: 2008-11-21 22:47
我认为这是一驼驼臭 狗 屎,真的.
作者: 容和堂    时间: 2009-11-21 20:13
我找好久了 终于看到老丁的一部分印钮  很好  基本上都是为石开做的  其实老丁做的最好的就是这些印钮
好玩 有意味
作者: 易一    时间: 2010-9-29 09:42
再次拜观!
作者: 易一    时间: 2010-9-29 17:03
补充一些
作者: 易一    时间: 2010-9-29 17:04
.................

1.jpg (27.63 KB, 下载次数: 11)

1.jpg

作者: 易一    时间: 2010-9-29 17:04
.................

2.jpg (42.84 KB, 下载次数: 9)

2.jpg

作者: 易一    时间: 2010-9-29 17:07
.................

3.jpg (31.51 KB, 下载次数: 6)

3.jpg

作者: 易一    时间: 2010-9-29 17:07
.................

4.jpg (23.27 KB, 下载次数: 3)

4.jpg

作者: 易一    时间: 2010-9-29 17:07
.................

5.jpg (27.67 KB, 下载次数: 4)

5.jpg

作者: 易一    时间: 2010-9-29 17:08
.................

6.jpg (38.75 KB, 下载次数: 9)

6.jpg

作者: 易一    时间: 2010-9-29 17:12
.................

8.jpg (30.25 KB, 下载次数: 14)

8.jpg

作者: 易一    时间: 2010-9-29 17:12
.................

10.jpg (27.6 KB, 下载次数: 22)

10.jpg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www.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