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伟64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伟书法,请指点

[复制链接]
311
发表于 2005-6-30 19:07:10 | 只看该作者

高伟书法,请指点

为了写字而写字。
321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16:20:22 | 只看该作者

高伟书法,请指点

胡诌了一首现代诗,请同道们指正


汉字与书法
高伟
2006·5·10

你从远古走来
起先是山岩上一幅幅具象的图画
后来是古陶上一个个难解的符号
仓颉的传说
天神的战栗
赋予你神圣的血肉之躯
三皇五帝的传奇故事
五千年的辉煌文明
方寸内得以洞悉
华夏历史的千年一统
你是最温存的母亲的手
你的名字叫汉字
祖先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你以三千多岁的高龄
见证中华大地的风雨
后来你生了一位可爱的女儿
为了哺育她的成长
无数人埋头耕耘,甘作奉献
为了赢得她的芳心
多少我衣带渐宽,无怨无悔
人们用自己的勤劳和热爱
促成了女孩的美丽与成长
女孩长大后
取的名字叫书法
她是中华文化的美的化石
331
 楼主| 发表于 2007-4-3 18:03:50 | 只看该作者

高伟书法,请指点

长德斋学书札记
余自垂髫搦管学书,祖父严督,虽非出自心愿,但日久生情,然少时忙于应付学校课业,常无暇临习。85年考入杭州师范学院,主修汉语言文学,临习字画遂成日课,不敢稍废,深感本性愚钝,唯有以勤补拙。89年任教职以来,嗜书画益甚,惜无有名师指点,聊以笔墨消磨人生。尔来读书交游,眼界稍广,自觉稍有所悟,整理心得,随想随写,编为札记数十则,其中多为野人献曝之语。然吾姑妄言之,大家姑妄听之,怡笑大方,在所不悔!
长德斋主高伟谨记
专业的身份不一定有专业的水平,这是两个概念,一个人最可悲的是名实不相符。
一流的书法教授不一定是一流的书法大师,一流的书法大师不一定是一流的书法教授,理论和实践有时是脱节的,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有时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做法。
不党不群,和而不同,君子不器,不为名利所诱,能做到这些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美学大师宗白华认为:书法艺术是一门非常高级的艺术。西方艺术的典型是建筑,而中国艺术的典型是书法。
熊秉明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书中这样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书法。”他之所以这样讲,就是因为中国书法最能够体现中国哲学的辩证的精神,能对抽象的思想物态化、凝固化,是中国哲学观念的形象图式。
中国哲学的概念的范畴几乎都可在书法上得到体现,什么气韵、道、阴阳,开合,曲直、纵横,形神,边断,清浊,粗细,方圆,起承转合,疏密、浓淡,虚实,顺逆,提按,藏露,刚柔,黑白,快慢,巧拙,平奇,雅俗,难易,动静,中锋、侧锋等等!
中国书画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美的追求上永远止境。
中国书画属于雅文化,属于精英文化。是贵族、士大夫的清雅玩艺。
中国书法数千年的演变是和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书法中有哲学的微言奥义、史学的深邃精密、诗歌的天真浪漫、绘画的气韵生动、武术的刚柔相济、佛家的渐修顿悟,中医的阴阳五行……因此苏轼说:“学书之道,须识见、学养、功力,三者缺一不可”(《东坡题跋》)。又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因为艺术往往是通过艺术形式来表现作者的精神境界和气质修养的,书法艺术当然更不例外。当书法的技巧学习到了一定的阶段,想继续提高,唯一的办法是狠下字外功夫。
越是平淡的字越是难写,赵孟俯、董其昌的字其气韵风神最难学到手。
在临贴的过程中读贴很重要,字贴是最好最重要的老师。
选择字贴如选择妻子,选妻重在才德,而不仅仅在美貌。
如何读贴是一门学问,刚学书时自己对读贴贴缺乏自觉的意识,不知从何做起,后来听了张羽翔的课,知道任何一个书法造型都可从线方向、线长度、线位置、线形状、线质感这五个要素入手分析。
教师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字贴的向导。
草本和木本植物的区别是:草本开始时生长快,而木本是后发制人,后来者居上,学书选贴也是这样,有些贴子入手容易,学习见效快,有些贴子入手难,见效慢,但后来长得又快又好!
经典的书法名作是永远分析不完的,越深入分析临摹越感到它的神秘莫测。
握笔的姿势很重要,笔与纸的角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的空中动作事关笔势,值得反复揣摩。
一点画一世界,写好一个“三”字、“品”字,书法的许多观念和技法都可以迎刃而解。
书法高手和普通人比,其不同处在细节的处理上,看书法要看起笔、收笔、转折,线条的中段,如果在这些地方区处理得很丰富,必定是一位高手。
和线条的质量比,字的结构、章法出新相对容易,也比较讨巧,能够蒙人。
今人学书比较注重技巧,但比技巧更重要的是书者的文化素养,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热爱,这是很难短时学到的。
审美如同选美,评委的眼光也不一定相同;国展如同模特表演,能上台走猫步的不一定是美女,美女也不定是好模特,美女和模特更不一定是你心目中的好妻子。
晋唐作品在笔势开合、笔画形态上变化大。明清作品字的结构变化大,但字的内部冲突不大。
王宠的字以断为风格,但松而不散,散而不碎,疏朗清旷,给人以清新感。
历史上的成名大家,肯定在某个方面有过人之处,如王羲之的用笔结体的神龙无首,化用无迹;苏轼的才情流露;赵董的线条质感,儒雅中和之气;王铎的结字、用墨;王宠的连断处理;徐渭的空间章法处理;吴昌硕的金石味;邓石如的墨白对比;八大山人的中锋用笔等。
雅俗共赏其实是走俗的路线,书法欣赏是要经过训练的。
大师没有标准的起收笔,这是神龙本《兰亭序》笔画的特点。
二王书法传到智永已失却了魏晋风度,这大概与个人的学识和文化生态的变化有关。
米芾书法的用笔技法丰富,当代学米者都简化了米芾的用笔,看了使人生单调感。
东坡书是才子书,不可学,也不能学。
当代书法在外形上变化厉害,但在线条、内涵上缺乏功力和文化深度,书法已走上了非文化化的道路。
流行书风其实是一种集体失语的现象。
所谓的视觉冲击力,展厅效果是一种假的个性风格,往往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和细细的品味!
这是时代浮躁病在书家身上的反应!
书法的神奇精妙之处难以言说,说了也没用,更多要靠悟和练。
酸甜苦辣,能做到极点就是艺术。
中国人画的画不一定是中国画。
人俗,画必俗;人雅,画未必雅!
潘天寿曾提出“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的主张,这决不是一时的戏言,而是由衷的感受。
不是自然形成的个性和风格是一种习气,大师是不提倡自己有个性的。
中国的诗书画印,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要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
中国书画真正的价值,则在蕴含于图式深层的文化内涵,那是无法用图像传达、无法用数据量化的鲜活生命,可意会而不能言传,可通悟而不易授受。
章祖安先生《陆微昭书法论》一文,有论及笔法处,甚精妙。云点画实由若干大圈小圈而就,余以为此论可作点画皆圆之白话解释。又云运笔轨迹乃横向阿拉伯数字“8”,可以任何一处为始终。此非老米“八面出锋”之谓乎?
金鉴才先生认为:
我一直爱好读点古诗词,长期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类大白话的妙处捉摸不清,后来我偶然把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李易安的“应是绿肥红瘦”、蒋捷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联系起来,发现他们表现的原是同一个主题:“流光容易把人抛”!池塘、春草、海棠、樱桃、芭蕉都是目之所击信手拈来的,可以是它们,也应该可以是别的什么。可见意有所欲达,则眼前万物揽而被之,无不如意也。我从这里仿佛悟到中国文人写意画观察和表现方法上的基本特征:不是触景生情,而是移情及物;我是主动方,物是被动方。
    中国传统书法只选择圆,圆而润,圆而劲,我个人体会,其中关键,全在用笔得法。米老说得很清楚:“若得笔,虽细如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扁”,我再发挥得具体化一点:若得笔,枯处亦润;不得笔,湿处亦枯。得笔者绵裹铁,不得笔者,虽鼓努嚣张,终不免外强中干也。
想要从高端和深层认识中国传统书画,语言和文字显得苍白无力,西方式的考证解析也只会造出重重迷障,因为中国画早就超越了这些智慧结构,遥遥领先地站在了科学的巅峰。

34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1:06:22 | 只看该作者
高伟,男,汉族,1966年7月出生,祖籍江苏武进。民革党员。1989年7月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文学学士。教学事迹见《中学骨干教师辞典·总2》(语文出版社,95年7月版)第186页。曾任浙江省杭州市第五中学语文教师,现为浙江省杭州市交通职高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论文和课件多次荣获杭州市教委的奖励,曾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月刊》、《中国职业教育》、《浙江省职业教育通讯》等报刊上发表过论文。余业爱好书法、绘画,书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性比赛并获银奖、铜奖,为多家私人和文博单位收藏或发表,书法论文散见于报刊与网络,在古代书论、古文字学、明清状元书画、政治经济学、古代文学、哲学、史学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书法诸体皆备,取法广博。现为“画圣吴道子艺术馆”馆员,“中国书画艺术家创作中心”一级书画师,中国秦文研究会会员,杭州钱塘书画社理事,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协会会员。
电话:0571——85367525,手机:1357150003
EMAIL:gaowei6461@hotmail.comgaowei6461@sina.com
35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1:07:38 | 只看该作者
杭州高伟近作数幅一

gw书法照片0002.jpg (89.11 KB, 下载次数: 2)

gw书法照片0002.jpg

gw书法照片0010.jpg (124.75 KB, 下载次数: 2)

gw书法照片001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8-22 07:17 , Processed in 0.1178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