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标题:
回复“亚洲”-当代艺术中部邀请展2008年9月25日开幕!
[打印本页]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8-9-30 10:42
标题:
回复“亚洲”-当代艺术中部邀请展2008年9月25日开幕!
近年来,“亚洲”概念不断出现在中国大陆和亚洲上空,人们从不同角度切入地域价值以寻找亚洲的文化方向,诸如:以“亚洲方位”为主题的南京三年展,以“快城快客”为特点的上海双年展,以“与后殖民说再见”的广州三年展,以“时间的断裂”为思路的横滨三年展,以“奇”为角度的新加坡双年展,“无主题”的台北双年展,“艺术是什么”798艺术节,“转换与扩大”首尔媒体艺术展等等,让人触摸着快速发展的亚洲脉搏,它们真切地为亚洲的文化发展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河南深处中国腹地,几乎占据着亚洲的传统文化核心,然而面对蓬勃发展的当代艺术,这个几乎承载近半个中国文明史的河南处于无语状态,发人深思,郑州今年感触颇深,引进两个亚洲艺术活动以重振中原,可是我们在“亚洲新意美术展”找不到答案,将举办的“亚洲艺术节”会为我们提供怎样的主体精神,拭目以待。当下寻找河南话语权丢失的原因当务之急,一、自我欣赏,骄傲数千年的文明积淀;二、经济长期落后,虽然去年GDP全国第五;三、观念陈旧,难以融入新的文化语境;四、文化厚重,一般当量的事物不屑触及等等。其实河南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文化态度,对中原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只是面对新的文化思潮,新的艺术观念,持一种等待状态。河南的特点:一旦成熟,全面接收。
当代文化是在内部爆发,与生命相关,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的发展相关,河南早己在实践着新文化、新的艺术观念,只是看法问题,观念问题。
尽早建立当代艺术的观念和认知评价体系,河南就会有话语权,也许我们可以说“亚洲”就在河南。
回复“亚洲”___当代艺术中部邀请展,是一种姿态,是一种态度。
策 展 人:郭景涵
主 办:河南省美术馆
艺术总监:化建国
学术主持:梁 越
策 展 人:郭景涵
展览地点:河南省美术馆(郑州市郑东新区CBD一号)
展览时间:2008年9月25日 ─ 2008年10月8日
开幕酒会:2008年9月25日下午3点(展览现场)
参展艺术家:
姜健 沈敬东 梁越 化建国 田太权 陈红汗 王刚 一了 黄国瑞 吴旗 陈克程兆星 田喜 张松涛 钞氏兄弟 张方白 刘若望 王亚彬 老六 雷燕 满宇 邵岩王宝明 王亚强 周军 陈宇飞 王志新 王刚 王豫明 孙国娟 曹应斌 濮列平 张鹏野 王一丁 张强 王忠杰 胡声平 杨华 张瞄 蠢疯 郭景涵
Л Л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8-9-30 10:56
201 ^ ^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8-9-30 10:56
に に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8-9-30 10:56
⻊ ⻊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8-9-30 10:57
═ ═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8-9-30 10:57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8-9-30 10:57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8-10-12 19:54
郭景涵访谈
问: 回复“亚洲”与这次的亚洲艺术节是怎样一个关系,或者说有关系么?
答: 是一种超然的关系,一个是大众文化为主体,一个是以先锋文化为探索方向。
传统与“当代”并融,新旧观念并肩,不同的文化态度为人们叙述着不同的生活境域、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历史。
“回复‘亚洲’当代艺术中部邀请展”的目的是探讨亚洲当代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及当代艺术的研究成果。“回复‘亚洲’”希望站在自身的角度和立场寻找亚洲文化的河南起点,而研究当代艺术正是这个“起点”的文化基础。从中原出发,找回河南丢失已久的话语权,是这个展览的态度。区别传统与“当代”,观念依然是核心,徐光春书记在一次电视讲话中谈到文化观念的转变有一条重要论述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回复‘亚洲’当代艺术中部邀请展”正是这一观念的实践和理论阐述。
问: “回复‘亚洲’___当代艺术中部邀请展,是一种姿态,是一种态度。”这里面似乎有种颠覆的意思?
答: 由于河南整体上处于传统文化观念的核心地带,就艺术而言,很难有新的突破,艺术的展览也一样,很难见到有独特想法的展览,归其问题,重“集体”经验,轻“个体”创造,实质上任何集体经验和社会共识都是建立在“个体”的文化贡献之上,众多的“个体”智慧的拼发,社会才鲜活,文化才发展。艺术展览是表达观念的一个独特方法,全世界通行的策展人制度无疑是使每一个策展人的说话有意义,他们以个人的视角、个人的文化理解力拓展着文化的厚度,挖掘着历史的深度,丰富着社会的经验,落实着当代的方向。展览是理论课题,是策展人的“论文”。而很多美术展览不知所云,墙上挂些画而已,甚至有些直接就是“官位”展,不仅没有理论说服力、文化取向,更看不到深入的学术研究,从这一点上可以说:“回复‘亚洲’___当代艺术中部邀请展,是一种姿态,是一种态度。”
问: 通过这次的展览,您觉得对“亚洲”回复的还满意?
答: 这个展览是对“亚洲”文化的中原阐释,就像上海双年展的“快城快客”,南京三年展的“亚洲方向”,广州三年展的“与后殖民说再见”等等,但“回复‘亚洲’”只能是面对河南的现实和问题,从文化关系上寻找展览的意义,还不能从“当代艺术”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力上做出深入分析和判断,也无奈于时间、经费、观念和利益,特别是策展人的独立性不足。唯一让人欣慰的是这个展览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形,并借“亚洲艺术节”的强势,发出一点声音,谢天谢地。
问: 说“亚洲就在河南”,是不是有点吹牛了?
答: 就表达文化态度、支撑“亚洲”区域文化发展等方面,完全有可能说“亚洲就在河南”,关键是你有没有实力说话以及是否对亚洲的当代文化做出贡献。纵览数千年的文化史,“河南”在中国,在亚洲,甚至在世界,都有过辉煌的记载。“神七”飞天,中国成为航天领域的三大强国之—,人们会怎样理解和思考。
问: 入选这次展览对艺术家的作品是怎样一种要求?
答: 首先看艺术家个人的艺术观念是否有价值以及当下意义,第二,艺术家的作品是否具有个人生存和文化经验作为根基,三是作品的表达方式和思想方式是否有独特性,四是作品的文化深度和信心,五、作品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影响力和社会态度,六是不接受“程式化”的传统艺术形式和缺乏现实洞察力和理解力的作品。(由于各种因素,个别作品不能保证)。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www.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