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标题: 【讣告】中国书画大家丁荦先生逝世! [打印本页]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8-11-20 08:43
标题: 【讣告】中国书画大家丁荦先生逝世!
丁荦遗体告别仪式于2008年11月21日上午11点至12点在八宝山蓝厅举行。
家属电话:13041235701


  ∑ ∑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8-11-20 08:47
[丁荦简介]
原名德煜,字荧,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人,卒年72岁。因受农村环境薰陶,
自幼酷爱绘画,中学时代又兼及诗文、书法。1958年参加县文化馆工作,虽
经历崎岖,从未忘情志趣。长期以造化为师,刻苦自学,有“牛市马棚常客
”称号。尝以书信向刘勃舒、黄胄、卢沉、张广等名家请教,数度跋涉草原
体验牧场风情。平生崇拜苏轼、徐渭、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
将“天道酬勤”和“画马必以马为师,画鷄即以鷄为师”奉为毕生信条。仰
慕文人画的渊博修养,醉心於泼墨大写的情感渲泄,追求雄浑的阳刚之气,
风格自具。曾在皖南、苏北举行四次个展。1986年起入北京画院中国画研修
班深造三年,导师韦江凡。作品在《江南画刊》、《中国画》、《人民日报》
、《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美术向导》发表,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
现为中国现代书画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职业画家、书法家。


   ≥ ≥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8-11-20 09:01
【丁荦】相关资料:
[丁荦的师牛之路/李子硕]
  随着长卷舒展,千姿百态的黄牛,凭借泼墨大写凝聚而成的雄浑之气扑面而来。一个自学出身的人对牛的形象、神韵掌握到如此高度,使我震惊,而最触动我的还是其曲折艰难的艺术道路。
  丁荦家世代务农,到父母这一代才读书。抗战伊始,父亲投笔从戎。三岁起,母亲就教他认字,背诗,把《三字经》中勤学故事印人他的心扉。自幼与牛结缘,跟爷爷赶集又必逛牛市,耳濡目染使丁荦对牛温厚驯良、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品格,由知而爱一往情深;加上自然环境和家藏图书的薰陶,学龄前就迷上了画画,牛是他最早的描绘对象。
  经过投师无门的困惑,丁荦从阅书中偶得启发,十五岁时,他唱出了明志心声:“嗜画成癖津梁无,艺从贤悟通途;韩干画马师内厩,我家栏中有黄犊”。从此,牛栏马棚成了他的业余课堂,通过不知疲倦地观察、写生,走上师牛之路。高中时代得到刘勃舒的书信教诲,信心益发坚定。
  从文化馆开始步入社会后,又因“下放”使他触礁搁浅――回到故乡老屋。然而丁荦没有听天由命、一蹶不振。为了在艺术上实现自我,他顶住精神与物质重压,坚强地迎接未来。与牛重新形影不离,是丁荦的不幸之幸。他因势利导,一手抓住生活,一面向文人画的溯源问流,把研究引向纵深。牛场是他的寄情之所:喂牛、饮牛、刷拭、篦虱、参与死牛肢解,和牛共同拉犁引耙,同这些无言的老师朝夕与共,他得到感染与启示,经常进入人牛俱化,物我两忘的境地。压抑的心态凝结着求索的思考,爆发了对艺术虔诚的献身精神,便能经得起艰窘、嘲讽和寂寞的折磨。思想行为的大大超脱,曾被认为精神失常,正是这段时间,他的诗画之作都有新的升华,在师法自然的道路上,他迈进新的里程。
  以后,丁荦又当过营业员,代课教师和广告员。他深感人生就是擂台,必须证实自身价值,因而任何境遇都不能改变他的信念。即使在住院治病期间,也曾因不断画画和偷逛牛市,多次受到护士指责。为了摆脱视听闭塞,向往广阔的天地,丁荦苦钻养蜂技术,为县里办起养蜂场,借机实现了“行万里路”的夙愿,增厚了生活积累。“下放”给他造成灾难,但也激发了他的志气,形成奋发的开端。
  百折不挠的艺术进取,惹起一些议论:“已经四十多岁了,你还画它有什么用!画牛,你能比上李可染?画马,你能超过徐悲鸿?何必瞎费劲!你应该专门写字。”不愿任人摆布的丁荦决心反其道而行之:奋发磨砺放眼将来。
  皇天不负苦心。在阔别十七年之后,丁荦又被调回原单位。这个未被困境窘息的艺途跋涉者,在时间紧迫感和艺术使命感的驱使下,毅然潜心于淡泊宁静之中,有时竟以地作纸,用指代笔,通宵达旦,废食忘寝。他还克服重重困难先后访问了华北黄牛四大名种产地,山东军马场,新疆牧场、内蒙草原以及云南耗牛、瘤牛;广西矮马和海南水牛。五年倥偬岁月没有蹉跎,它使丁荦实现了提高境界、锤练笔墨、孕育欲望和积蓄力量。
  1984年春,丁荦在泾县、淮阴举行两次个展。乙丑牛年届临,《徐州日报》发表了丁荦专访“像黄牛那样耕耘”;是冬《丁荦书画展》在徐州市博物馆引起轰动,之后丁荦走进北京画院中国画研修班。
  终于靠近了艺术殿堂,他眼花缭乱,如饥似渴,一心夺回失去的时间。北京使他陶醉,以至流连忘返。《丁荦书画集》的问世,是他耕耘跋涉的汗水结晶,更是他奋力拼搏自谋生存发展的结果。在这条以牛为师的路上,他攀登了半个世纪,漫长而艰涩的历程体现出“有志者事竟成”的真理。
  丁荦的“师牛”不限于外表的形象结构,而是从牛的内在品格吸取精神力量。“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忍不拔、任劳任怨”是他对牛的赞颂,也是自己的意志表达;就是靠这股牛劲,才没有在任何困难、障碍面前却步,总是踏实稳健地迈向预期的目的。
  丁荦沿着师牛――师人――师心之路,从生活入手、参照传统,以书法的用笔写出自己最喜爱最熟悉的牛,借以传达情感。俯首孺子的牧歌情调不是他的向往,他强调牛的强劲气质――奋猛开拓的精神。
  为了密切生活,丁荦住在北郊接近牛栏马场的乡村,长期神守其间,苦思冥想,挥毫不止;墙角、案底、床下到处都是画废的宣纸,在简约的生活中默默耕耘、寻求自我。正如他的题画“伴牛画牛五十秋,风雨砚田意未惆,坎坷历尽终不悔,一心效法拓荒牛”。

  923   ㈤ ㈤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8-11-20 09:10
斯人今逝去,世间无画者。
沉痛悼唁吾挚友丁荦先生!


  Д Д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8-11-20 10:26
2008年11月20日艺术部落网“黑白网页”一天深表哀悼...
凤凰网哀悼:
雅昌网哀悼:
书法在线哀悼:
回龙观网哀悼:

  サ サ
作者: 丁香    时间: 2008-11-20 12:17
沉痛哀悼!!!
一个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者,一个我很尊敬的人。
上一个牛年他在电视出现过。
明年又是牛年,他画的牛依然充满了精气神,可惜已经看不到他本人了。。。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8-11-20 13:26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8-11-20 13:27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8-11-20 13:27



作者: 丁香    时间: 2008-11-21 11:23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8-11-21 18:36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8-11-21 18:37





作者: 丁香    时间: 2009-4-6 21:00
少了您的牛年,是一种缺憾。。。

P1010171.jpg (118.58 KB, 下载次数: 10)

P1010171.jpg

作者: 香奈    时间: 2009-4-9 09:42
一生治学,艺术长青。
作者: 容和堂    时间: 2009-11-20 17:43
卜告乎 是讣告才对吧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www.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