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标题: 【流金岁月—汪天亮教授个展】(09.5.16-6.10) [打印本页]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17
标题: 【流金岁月—汪天亮教授个展】(09.5.16-6.10)
流金岁月—六朝金粉 风华再现   汪天亮教授个展
策展人:旺宏拉措
展览时间:2009年5月16日-6月10日
开幕酒会:2009年5月16日周六下午3点
参展艺术家:汪天亮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2号798艺术区东街 
展览画廊:红玫瑰白玫瑰现代美术

我的詩,
我的歌,
我的畫
如晨露, 如夕陽, 太匆匆
從容, 而 慢條斯理的 詩心
一直是我們祖先留下來, 最溫馨的文化遺產
尤其這些年過度發展經濟,
努力追求物質生活的背後,  我們失去了什麼?
多年來
這位 罕見的藝術家, 自顧自的, 成天埋首
遊戲之間,很自戀的,
幫自己, 也幫了我們大夥,
在塵封的歷史中, 堆積的記憶裡,
重新 尋找, 拾回 逝去的風華
如詩 似歌
我們一起, 分享他偷藏在作品裡的 詩心 和 禪趣 吧!

Solo Exhibition:
Reappearing Glory    ----Wang Tian Liang Solo Exhibition   
Exhibition Date: 2009/05/16----2009/06/10
Opening Reception:2009/05/16   (Saturday )15:00
Artists: Wang Tian Liang
Curator:Karen
Exhibition Location: 798 East Street,798 Art District ,No 2 Jiu Xian Qiao Road,Chao Yang,BeiJing,China   
Gallery: Red Rose White Rose Asian Art
Exhibition Introduction:
As an international well known and outstanding artist, artist has been exploring different fine art media, such as lacquer, ceramic, shell, gold foil, ink, fabrics, and oil on canvas, to express his strong insight romantic feeling and imagination toward the life in the past golden age, even though he never has chance to live with the lives in his history books.
All the elements Wang used to create these imaginative artworks are gorgeous and splendid colors and vivid styles of dermatoglyphic patterns from classical and ancient fashions, house wares, furniture, architectures, even calligraphy,  in the very much glorious dynasties.
What are the other key elements under the visual covers?  
Poetry  is, certainly, one of the spiritual heritages in China culture in addition to fine arts, in the past golden days too. Looking at his artworks is very much like reading a passionate or pure, romantic or meditating poem. Sensational imagination touch is every where on behind.
Song , music melody ,  and  silence  are certainly other major elements which are not too difficult to be found in his artworks. Drawing lines are so vivid and as a dancing and fluent melody.
Find back your poetic heart and enjoy your gallery tour.

   疒 疒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18

   ぎ ぎ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18

  ξ ξ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18

   カ カ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18

   Г Г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19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19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19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19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19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20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20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20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20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20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20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22
汪天亮漆藝術的 美學致思

從總體上說,汪天亮的漆藝術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漆藝術作品本身,二是他的現代水墨作品。關於漆藝術作品,汪天亮的嘗試是多方面的,凡是看過汪天亮現代漆藝作品的人,都會留下強烈而深刻的印象,都會被他的作品中包含的那種理性與激情,奔放與詩意,天然肌理與冥想色彩所感動。他的作品不僅具有當代性,更有其獨特的創造性,同時體現了他從中心向邊緣轉向的藝術美學歷程,他的作品具有濃烈的個人的圖式。這種圖式呈現了其散發個人魅力的美學致思。
汪天亮的漆藝術作品數量很多,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對其作品的美學致思予以闡釋:
首先,汪天亮的作品具有強烈的內化於心的自我價值取向。
在當今多元的藝術語境下,漆藝術能否自覺地認清自身的局限性,並在傳統與現代、個人與大眾、東方與西方、中心與邊緣等複雜的二元對立與互融互滲中進行自身的思索,是漆藝術走向成熟的關鍵所在。毫無疑部,漆畫作為一個畫種,從工藝裝飾、實用器具中抽離出來,就應該構建有別於其他畫種的獨特語言和風格。汪天亮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儘管他的作品時時充滿了某種爭議性,但這並不妨礙他的獨樹一幟的創造性的發揮。我特別喜歡他的《大器系列》作品,該作品氣勢磅礴,類似人體的造型,採用了誇張、變形、抽象等多種藝術手法,構成奇特的藝術形象。
在汪天亮看來,“漆”與“器”諧音,所謂“器”就是能容納;容得下天下之物,就是“大器”;而作為一門藝術,能容納古今中外各大繪畫藝術六類之長的當數漆藝。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器系列》進行了在多種立面載體上作畫的嘗試。在汪天亮看來,漆的藝術一開始便是綜合材料的結合,從漆木、漆陶、漆胎以及漆和金屬可能的和成功的結合,而且,在傳統漆器中,有奩、盒、瓶、屏風、兵器以及鳥獸組合等形形色色的造型,無論是平面、立體、裝置組合乃至從實用到精神層面,其文化容量和承載負荷都超出了繪畫和雕塑界定的範疇,因此,漆畫應該有多種載體和表現形式,而他的《大器系列》便是這一思路的成功嘗試。
對汪天亮而言,過去時代的美學積澱和精進精神很顯然地已經化作一種厚實的背景被置於我們的身後,也可以說內化於我們的心中。因此,對漆畫家而言,重要的是能否調動掌握漆的自身語言去創作具有生命的獨特的藝術。汪天亮的作品,無論是形式構成、色調動作,還是材質陳述、肌理組織,都呈現出一種單純唯美的畫意,具有強烈的內化於心的自我價值取向。
其次,汪天亮的作品具有強烈的色彩張力和視覺質感。
沒有任何一種藝術品種能像漆藝術這樣,幾乎彙集了我們所識別的所有可知媒材,玉、石、砂、土、金、銀、銅、鋁、錫、貝殼、麻布等這些輔助材料都可以與漆藝術融為一體,從而大大提高了漆芤術的色彩張力和視覺質感。
現代漆藝術所具有的獨特的色彩張力和視覺質感的確是其他任何媒材與技術無法取代的。當然這也是漆畫存在的重要價值。無論科技如何發達,無論新材料新工藝如何變化,只要人類存在,滿足個人獨有的感性知覺與文化聯想,永遠是視覺藝術實踐的理由和價值所在。藝術品種中很少有能夠像漆藝術這樣,幾乎彙集了我們所認識的所有可知的工藝製作手段:髹塗、描繪、鑲嵌、磨繪、變塗、堆雕、雕填、刻劃、渲染、罩塗等等。汪天亮的高明之處在於,他能夠自覺地將漆語言的這種豐富性發揮得淋漓心致。汪天亮汲取傳統的手法為我使用,並對其進行了當代實驗,他以抽象形式為媒介,將傳統漆藝由平面形式轉變為立體創作,使漆藝的表現領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漆藝必須有當代的精神,當代的範式,當代的語言,當代的氣象,具有鮮活的生命,是在表現形態上完全不同於過去時代的漆藝。在汪天亮的作品中,有許多是大體量的立體漆藝作品,這些作品打破了傳統漆畫的模式,更大膽,更出位,更有色彩張力和視覺質感。汪天亮的作品有許多是具有現場感的即興創意,因而更隨意,更貼近心靈。在汪天亮的作品中,具有至為鮮豔濃麗的色彩宣洩,這種色彩實驗獨具一格,讓人耳目一新;同時,汪天亮的作品具有最為細緻的細節,立體的呈現多姿多彩。
第三,汪天亮的作品在漆藝融合現代水墨上做出了可貴的有益的探索。
作為繪畫形態的變革潮流,現代水墨更加突顯了純粹的藝術功能。以傳統水墨精神與技法融合和吸納西方藝術表現的追求和探索,以實驗性、現代感和學術意義為特質的現代水墨已由新的語境從內質到外部都已大大不同于傳統水墨。汪天亮早期在抽象水墨方面的探索為其後來的漆藝創作風格開拓了新的空間。
在他的漆作品中,恰到好處地糅入中國大寫意水墨、書法等,打破了傳統漆藝作品山水人物、花鳥蟲魚之類的固定模式,把中國畫中調和的寫意性、理想性與西方繪畫的寫實性由影響與被影響的關係轉變為自覺、成熟的對話和互動的平等關係。在汪天亮的作品中,“轉型”是其突出點,其特點是中西文化、藝術思維碰撞與交融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在視覺因素紛繁變異的今天,傳統水墨那種陳陳相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僵化面貌,已無法滿足和充分表現藝術家日漸豐富的心靈訴求,無法滿足人們日益擴大的視野和不斷增長的審美新視覺。
《漆書系列》是汪天亮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系列作品題材源于中國傳統的書法,正是他酷愛抽象美意境的反映。作品選擇具有平面符號化的文字作為表現主題的媒介,系列的文字造型在不同尺寸的畫面中展開,表現了從具象性、裝飾性到抽象符號的嬗變。在構圖、形式、肌理、色彩等藝術語言的整體處理上,作品既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審美特點,又以獨特的形式體現出現代審美意趣。作品表現的主體文字符號大都用漆堆畫而成,在運用了適當的工藝技巧處理後,出現了浮雕感,特殊的材料放對材料的特殊處理,使作品的製作與傳統漆藝形成了巨大反差,成功地把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現代審美的意趣融為一體,並自成一格。
由於汪天亮的作品總是具有實驗性、前衛性和超前性,由於汪天亮的作品總是具有跳躍性、求新性和狂放性,因而他的作品常常被誤讀。看來,苦心謀求一種嶄新的表達方式和個人話語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但汪天亮依然樂此不疲。
在我看來,這並不意味著什麼,藝術的多元化是藝術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最重要的保證。新的創造、新的藝術形式的拓展常常在剛產生時不能及時被認可,而當它已變成一種舊的形式時卻又因被重新發現而大放光彩。試想,“歌特藝術”、“羅可哥”、“印象派”、“野獸派”最初都並非溢美之詞。以“印象派”為例,當年它被評論家冠之以,“模糊不清”的評斷而不為人接受。時至今天,進入了所謂的後現代時代,這些現代派畫家的形式已經變得司空見慣了,我們卻能從中讀出了無論是重結構的形式,還是傾向於主觀情感宣洩的形式。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汪天亮漆藝術的美學意義在於,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其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最貼切的有機結合顯現了他並不是一位為藝術而藝術,為傳統而傳統,為形式而形式的藝術家,他對漆的情有獨鐘是為了表達自我生命和內心豐富體驗,是為了力圖讓人們對漆有一個更全面、更深入、更多維的理解。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23
汪天亮漆畫 創新意識探微

汪天亮堪稱中國當代漆藝界較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從1980年他的作品參加福建省工藝美術名家精品赴新加坡巡展始,先後多次在北京、上海等地及赴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德國、美國參展,所到之處參觀者無不驚歎於他的畫所具有的一種特立獨行的態勢以及作品中所傳達出來的不落窠穴的穎異情調和獨特的畫品意識。以致數十幅作品被國內外一些著名博物館或畫院收藏。在2002年舉辦的第二屆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評選暨第三屆工藝美術精品“爭豔杯”大賽中,他被評為工藝美術大師並獲得大賽漆畫類金獎,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
綜觀他的《漆書系列》、《仰韶系列》、《藻井系列》到《大器系列》等一系列作品,常被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東西所撼動。從題材上看,這些作品深深地紮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同時又融入了當代人回歸自然的理性:有的是將甲骨鐘鼎秦篆魏碑這些平面符號的傳統書法做主題,有的以仰紹文化彩陶紋樣或者傳統文物工藝圖案為母體,有的則把自然界的種種物象當肌理,進而採用嬗變、分割、移位、重構、交織等手法,使這些中國傳統理念的具象組成似是而非、是非而是的構圖。尤其是《大器系列》中類似人體的一組,極盡誇張、抽象、變型的手法,變奏出一組奇特的藝術造型。這些構圖和造型是多種不求形似的特質翩然躍動的極力張揚,在實與虛的結合中,仿佛悠悠的古老文化合著雲霧、水火、風潮在冥冥宇宙中混沌紛湧,再經過漆的獨特語言散逸出一種物性與靈性、天機與心機渾融一體的穎異情調,顯示出畫家特立獨行的創作態勢和獨特的畫品意識。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發展都表現在題材的拓展和表現手法的創新上。若對汪天亮這種創作態勢和畫品意識作深層次的透析,則不難看出,他是在致力於漆畫題材的拓展和表現形式的創新之上,試圖突破畫為山水人物、花鳥蟲魚之類和程式和傳統漆藝中的“宮庭味”、“富貴味”的狹小天地而在開闢漆畫題材的另一領域。
如果說新中國建國以來,在漆畫的題材上(姑且不論技法)曾有過幾次拓展的話——比如李芝卿、沈福文、雷圭元等中國漆畫運動的先驅們創作的第一代漆畫,上世紀六十年代後中國諸多畫家受越南磨漆畫的影響而創作了大量以社會現實生活為題材的作品,再後是“70代”(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作者群)創作的頗象“傷痕文學”的反映年青一代的內心騷動和對社會現象進行反思的作品——那麼,汪天亮則是試圖在另一領域獨闢蹊徑以展示其與眾不同的品位和個性表現的。19世紀法國著名文學大師雨果認為“藝術有兩種原則——理念與夢幻,理念產生了西方藝術,而夢幻產生了東方藝術”,而在汪天亮看來,東方亦有東方的理念,西方亦有西方的夢幻,何況,在現代,眾多的藝術形式雖有風格之分和自己的特性。但大多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吸收了他人的有益成份,漆畫何嘗不如此呢?因而,他把他的這種品位和表現植根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鍾愛以及深邃思考的基礎上,再融入現代人的審美情趣進行抽象處理,將一種東方式的理念和夢幻揉合在一起,讓中國的“本土傳統”貫穿於漆畫之中,使漆的運用本身更好地負載東方傳統文化精神。正如明代石濤所說的“我之為我,自有我在”,他的這一系列作品,都基本上成功地體現了這種東方理念與夢幻相揉合的藝術魅力,體現了他這種獨特的畫品意識。
再從表現形式上看,如果說《漆書系列》、《仰韶系列》、《藻井系列》還基本上停留於平面載體作畫的話,那麼,《大器系列》則完全打破了這種局限,進行了在多種立面載體上作畫的嘗試。而這種嘗試又是源于中國傳統漆器的多元造型藝術的啟發。他認為漆的藝術一開始便是綜合材料的結合,從漆木、漆陶、漆胎以及漆和金屬包括一切傳統現代各種材質的結合都是可能的和成功的,而且,在傳統漆器中,有奩、盒、瓶、屏風、兵器以及鳥獸組合等形形色色的造型,無論是平面、立體、裝置組合乃至從實用到精神層面,其文化容量和承載負荷都超出了繪畫和雕塑界定的範疇,因此,漆畫應該有多種的載體和表現形式。他的《大器系列》便是這一思路的成功嘗試。這類作品大多依然是畫,但又有不同的平面或弧面,同時又可視為物品或還原為物品,有極強的立體感,有的甚至還有西方人體繪畫的韻味,不僅給人的視覺從畫面的折射中感受到藝術語言的延展性和多棱性,而且給漆畫拓展了展示的空間——可以平面展示,可高低組合,亦可懸掛排列,更可櫥案擺設,從而拉近了漆藝品與人們的心理距離,也適應于現代社會場館家居的審美需求。可以說,這是一種在發展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的有益嘗試,是對現代漆畫表現形式的成功拓展。
漆畫在題材和載體上的拓展,也必然帶來技法上的創新。由於在立體上作畫,使得他在構圖、形式、肌理、色彩等藝術語言的整體處理上大膽地將傳統漆藝與水墨畫、西洋畫的表現材質和技法巧妙地綜合運用到漆畫創作中,或堆漆凸型或瀝箔罩漆或鑲金嵌銀或水墨勾勒彩繪增色,加上或研磨或刻劃,無所不用其極;在手段上,有的縱橫捭闔、揮灑自如,有的張馳有度、行雲流水,有的靜謐冷峻,婉轉含蓄,有時又常行於無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使得畫面呈現出一種夢幻的藝術語言,給人以豐富的想像和超越時空的思考,同時又給人產生一種散文化或議論化的聯想。這種技法上的“嫁接”和綜合運用,又顯示了畫家嫺熟駕馭中西工藝繪畫手段的能力,顯示了一種前衛性的畫品意識。
在汪天亮看來,“漆”與“器”諧音,所謂“器”就是能容納;容得下天下之物,就是“大器”;作為一門藝術,能容納古今中外各大繪畫藝術門類之長的當數漆藝。為此,他將近期的作品定名為《大器系列》並力爭有新的突破。從中我們可看出汪天亮在漆領域探索的方向,亦可看出他的作品在包含著濃郁的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又融進現代審美意識的根本所在。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祝願他在探索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再創佳績。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24
汪天亮的畫作 特色

汪天亮是位有才華的畫家,對國畫、漆畫、刻紙、書法、現代水墨等均有 獨特的造詣。汪天亮的畫作 特色以中國古代“漆抽象裝飾畫”及“准抽象的書法”為媒體,汲取 現代構成方法,創造出 具有中國特色,不被西方抽象畫同化、極具個性的畫作。
他的畫作往往 根據構圖的要求,使筆墨完全脫離繪形的功能,通過色彩的濃淡變化,達到自然忘我的境界。作畫時他啟動感情的樞紐,善於將一刹的靈感自如地溶化在作品中。
他的畫, 韻律飛動,色塊多變,氣勢磅礴,充滿神秘感。
經過十餘年來的不斷探索, 毫無疑問的, 在當代藝術的領域裡, 無論是歐美或是亞洲, 汪天亮已經是被公認的優秀藝術家。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25
漆苑奇葩——賞汪天亮漆藝的創新意識

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教授  三田村有純

我與汪天亮之交往,緣於漆並深交於漆。在近二十年的交往中,他的天資聰慧、勤學勤制和勇於開拓創新的精神以及因這“三才”相輔相生而形成的“形、色、質”俱佳的大量漆藝群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僅是我,我想,在中國乃至東亞、歐美,均給人以“漆苑奇葩”的深刻印記。
漆藝術是一門高雅之藝術。縱觀世界漆藝術的發展史,它的每一步發展,正象中國一位古哲人所說的“江山代有才人出”那樣,需要各個時代的漆藝家不斷地繼承、創新、開拓,才得以延綿其亙古的生命長河。我以為,汪天亮可算是中國漆藝術這一長河中的一位“奇人”。他對漆藝發展的貢獻,有似於中國的“詞”這門文學藝術發展史上的蘇軾。蘇軾是極大地發展了“宋詞”的內容與表現形式,他的“詞”,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而汪天亮的漆藝不拘一格,不守成規,也是在內容和形式上極大地豐富了漆藝的內涵和外延。其實,世界上任何文學和藝術的發展,天外乎都是在內容和形式這兩大方面的開拓和創新。
他的“奇”,首先是在漆藝的內容上。汪天亮的《藻井系列》、《漆書系列》、《大器系列》、《小品系列》、《水墨系列》等作品,能巧妙地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秦篆魏碑、大漢紋飾與氣度,明清園林的諸多元素。既有傳統的韻味,又有現代人的視覺張力,既有古典的老莊思想、儒學學韻味,又有現代人的審美意識;將理性與激情、奔放與詩意,天然肌理與冥想色彩融合在一起,極大地豐富了漆藝作品的內涵。讀那些“小品”和“大器”,能給人以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之感。
尤其上他的表現形式,一改中國自明代以來趨於浮華表面的裝飾風格和單調畸形、工於雕琢的工藝技法,創造出一種多元、多造型的文化現象。但這種多元的表現技法,又是扎實地植根于傳統精華之上的。如髹飾程式做底,將打磨、推光、剔漆、刻絲、罩明、瀝金、描金、堆漆、彰髹、剔彩、嵌金、鑲銀、犀皮、螺填、蒔繪,變塗等技法加以移植打造,施於或平面、或立體、或變體的漆畫或漆雕、漆塑的作品之上。他的《小品系列》、小巧玲瓏;他的《大器系列》氣勢磅薄,那些類似人體的造型,採用誇張、變型、抽象等多種技術手法,構成了奇特的藝術形象。其中似有漢唐夾紵造像的成份,又有現代雕塑的元素。從中,我也領悟了他對“器”和“漆”漢字諧音的見解:所謂器,即能容納,能容下天下大小之物者即為器,作為一門藝術,能容納古今中外各大小藝術門類之長的當數漆藝。因此,他不拘泥於專做某一類作品,如漆陶、漆畫,如箱、奩、盒、盆,凡可造型者,均嘗試之,凡可借用之手段,輒揉用之。比如他的漆藝作品中,恰到好處地揉入了中國大寫意水墨、書法,他還嘗試了漆藝與刺繡的結合,均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或許,這就是某些人認為的“雜”和“異端”,但我以為,這正是他難能可貴的“特立獨行品格。他的確是率直狂放,屬於將幻想融入創作的時速性和跳躍性極強的藝術家之列。在漆藝發展的歷程中,需要循規蹈矩專攻某一特類者。更需勇於“吃螃蟹”的勇士和“遍嘗百草“的嘗試者,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就是這類勇士和嘗試者之一。
日中漆藝交往源遠流長,中國漢唐時代的漆藝深滌地影響了日本的漆藝文化,從而催生了日本奈良時代、平安時代的“唐風“與”和風“,之後,中國的宋元與日本的鐮倉時代和室町時代,日中漆藝一蒂兩花,各有千秋,到了日本的江戶時代,日中漆藝幾乎同時影響到歐洲,幕府時代和明治時代,日本漆藝某些方面又反而影響和促進了中國漆藝的發展,這說明了兩用人才國歷史上均有著一批批一代代勇於學習創新的開拓者,也說明了加強兩國漆藝交流的重要性,這才推動了世界漆藝的向前發展,這才使得當代漆藝呈現出風格多樣的新鮮氣息。
我謹祝日中兩國漆藝交流萬古長青,樂見汪天亮先生漆藝事業前程無限。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26
汪天亮的樹漆藝術之道

賴作明, 台灣漆藝家

中國的樹漆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福州傳統漆藝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凝聚了是福州一代又一代漆藝家的智慧與心血,具有濃郁的民族藝術風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它那獨特的傳統技藝,在我國漆器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漆”是指從漆樹上採割下的汁液,國內稱大漆、生漆、幹漆或天然漆。但目前國內很多人工合成的塗料也被稱為“漆”,因此大部分民眾並不瞭解真正的“漆”為何物。我認為,“樹漆”一詞既代表生漆作為天然材料的特點,也更容易與塗料漆相區別。樹漆優異的物理特性可以保證漆畫千年不壞,這樣的媒材值得現代藝術家們進行嘗試。特別是樹漆有極好的相容性,因此在複合媒材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希望通過“樹漆藝術”這個名稱,來推動國人對傳統漆文化的重新評估和認知。
汪天亮的樹漆文化生涯是一部人人稱羨的多彩傳奇,他能在眾多赫赫有名的同業中顯露頭角絕非偶然。我與天亮兄從認識、熟識到成為“同業”知己,已經十九個年頭。期間,天亮兄的創作風格一直在不斷改變,不斷進步。他所具有的天分、智慧、活力、知識,加上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全面的創造才能,以及不斷創新求變的創作意識,使得他在國內漆藝領域脫穎而出。
福州號稱“漆都”,傳統漆文化在這裏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這樣的環境非常適合於從事漆藝創作。汪天亮先生作為福州工藝美術學校校長和閩江大學藝術系主任,擔負著繁雜的行政管理工作,而他還能忙裏偷閒,擠出時間來從事自己的藝術創作,並走出一條藝術的康莊大道。我想,這樣多方面的成功也唯有如天亮兄這樣有大智慧、大才華者方能做到。
從《象形文字系列》、《水墨唐詩系列》,以及後來的《大器系列》、《符號系列》等作品,天亮兄一路走來有如行雲流水,作品數量之多,成果之豐碩,無不令人敬佩。再加上他近年來編著的《福建工藝美術史》、《福州漆藝術》等專著,並創辦了福州市漆藝研究會,這些都極大地促進福州傳統脫胎漆藝的研究與發展,天亮兄在中國的樹漆藝術發展史上交出了一張亮眼的成績單。
家父賴高山先生是臺灣大師級的樹漆藝術一代宗師,生前曾多次在福州與天亮兄會面,並對天亮兄獨具個人風格的創作讚譽有加。2008年4月1日,台中市政府準備為家父辦理紀念回顧展時,特別邀請天亮兄與法、德、日、韓等國的頂級樹漆藝術大師一起作為開幕典禮的貴賓,這既是對天亮兄高超藝術造詣的肯定,也表明了我家兩代人與天亮兄的深厚友情。
本人從出生即追隨父親製作樹漆藝術,至今已滿六十載,父子兩代都曾赴日留學,學習日式髹漆技藝。1984年我開始在臺灣推廣樹漆藝術,1989年帶著朝聖的心態到大陸尋根。認識汪天亮先生後,我亦同時認識了許多大陸前輩及同好,瞭解了中國傳統樹漆文化,並彙集中日樹漆技藝,理出一條在臺灣開展樹漆創作的新思路。由此,我也與天亮兄成為肝膽相照的至親好友。
是緣份或是命運安排,我有幸與天亮兄共同肩負民族文化命脈永續經營的歷史使命,他作為福州市漆藝研究會創會會長,我亦作為臺灣漆藝協會創會會長,秉持海峽兩岸發展樹漆藝術的相同理想,共同前進。
我很高興地看到,天亮兄正一步步地邁向天時地利人和的新里程。今年天亮兄的新畫冊專刊即將出版,其作品風格多變,既保留了他將傳統工藝與當代藝術觀念相融合的創作理念,又表現出天人合一的精神氣度,並在題材與手法上又有新的突破。天亮兄的作品總是讓人充滿期待,我預祝他的樹漆藝術創作道路更上一層樓,福州的樹漆藝術必將因汪天亮而榮耀。

作者介紹:
賴作明,臺灣漆藝協會理事長、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教授、賴高山藝術紀念館館長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26
醉紅 (漢風)     Dream Red Series

本設計是借助 漢代設計觀念的“大氣”及 裝飾紋樣 和諧性的部分樣式,移植于現代的家居或茶藝棋室休閒間等自在寓所,以再現漆藝“器用”與“載道”的數千年的傳統精神,力求通過現代漆藝手段與漆媒材的交融碰撞,以縮短漢代的大氣文化風格與現代人生活氛圍之間的時間隧道,喚起流逝的文化追憶;同時,亦力求使之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舒適優雅生活空間相融合的一個結合點和切入點,成為傳統文化發展流程的一個座標。
設計遵循了“造物與空間”的 學術定位,從 空間的整體性 出發,以 大件的箱、櫥、屏風、幾、坐等漢式傢俱為主,在裝飾紋樣上,突出 漢代流行的雲龍卷草簡潔明快風格,同時展現 漢代漆藝實用性 與 欣賞性 相結合之特點,箱中有箱,殿堂正壁寬敞大氣,中為 漢武帝象徵王權的雲龍造型,構成典雅和諧的家居氛圍,彰顯了主人個性化的文化品味。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5-16 22:27
Exhibition Guide II

As an international well known and outstanding artist, Wang Tian Liang has been exploring different fine art media, such as lacquer, ceramic, shell, gold foil, ink, and oil on canvas, to express his strong   insight romantic feeling  and imagination  toward the life in the past golden age, even though he never has chance to live with the lives in his history books.

All the elements Wang used to create his imaginative artworks are gorgeous and splendid colors and vivid styles of dermatoglyphic patterns from ancient fashions, house wares, furniture, architectures, even calligraphy in the ancient dynasties.

What are the other key elements under the visual covers?  

Poetry  is one of the spiritual heritages in China, in addition to fine arts, in the past golden days too. Looking at his artworks is very much like reading a passion or pure, romantic or meditating poems. Sensational imagination touch is every where on behind.

Song , music melody ,  and  silence  are certainly other elements which are not too difficult to be found in his artworks. Draw lines are so vivid and as a dancing and fluent melody.

Please feel free to enjoy our Reappearing Glory…


Adam Lin
Art Director
May, 2009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www.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