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标题: [走出“广西现象”之后|傅京生] [打印本页]

作者: 贴图大王    时间: 2005-2-13 22:33
标题: [走出“广西现象”之后|傅京生]
走出“广西现象”之后
张羽翔《行草世说新语》赏析
傅京生
  张羽翔1963年生于广西南宁,1981年至1984年就读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纺织专业,1985年至1989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广西书协副主席,其书法作品曾参加第五、六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为“广西现象”主要书家。
  近两年来,“广西现象”不再被人们炒得沸沸扬扬,但“广西现象”学人的不断努力,仍然值得研究。尤其是“广西现象”主要书家张羽翔的书法,仍然是不可小视的。
  张羽翔擅行草。他的行草书出入魏晋,但他对魏晋人的书法有其特殊的理解。电就是说,他在临写、研究魏晋人的书法时,糅进了自己的审美观念,使魏晋人的书法审美风格改变了味道。
  最近,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青年书法名家字帖》丛集中,有张羽翔的《行草世说新语》一册。张羽翔的这册字帖,写得令人振奋。此册开篇书《世说新浯》第26条,张羽翔将其写得体势方严中见出流畅之意,与魏晋人的书法,如王羲之的《初月帖》、《二谢帖》、《平安帖》诸帖的风格正好相反,即:魏晋人的书法以一拓直下为造型原则,故体势圆媚;而张羽翔作逆向思维,反其意而用之,但仍能令人觉得他的书法与魏晋人在气象风格及其趣味上灵犀相通。如他写的《世说新语》第26条中的“谢”字、“祖”字、“得”字,确实在气象上近似王羲之传本上的字迹,但他却有意用方笔起笔,且转折处刻意以顿笔法为之,总之是势态形貌刻意方处理,与王羲之的遒媚圆笔是迥然而异的。

  在我们看来,羲之时代的魏晋人书法之所以以圆转为造型原则,乃是因为彼时书法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的功能占主要地位,圆转的造型方式是比较便于快速书写的。而当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书法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欣赏。方笔起笔、方笔造型的书写方式虽然书写起来比较慢,但视觉美感的丰富性却大大加强了。于是,可以说,张羽翔对魏晋书法的反其意而用之,正是他对“笔墨当随时代”有明晰、聪敏的体认使然。
  可以说,张羽翔的上述书法观,是目前有见识的中青年书法家的普遍追求,比如白砥,比如沃兴华。他们的追求虽然风格迥异,但英雄所见略同。在这个意义上,张羽翔的书法实践是有普遍性的,是值得将其与白砥、沃兴华等人的书法在互为比照中进行一番认真的研究的。
  张羽翔的书法是有情感的。欣赏他所书的《德行篇》,尽管只是片断,但我们也能感到那点画之中,有作者生命气息的吸嘘,感到那字里行间,似乎有作者的血液在涌动,感到那书法有无限的视觉张力。这种具有无限的视觉张力的效果,无疑是中国书法的筋健血活之法使然。而这之中的筋健血活之法,完全要依靠作者运笔时的回藏笔法,以及依靠行笔时的提按顿挫所产生的笔法的微妙变化才能体现。
  张羽翔在书法创作中讲究的是大气象中有细腻微妙的变化,所以可以说他的书法的点画、结体处处通灵、处处精妙。在笔者看来,在当代,正是由于有了白砥、沃兴华以及张羽翔等人的和而不同的高水平的书法追求,中国书法的发展在未来的大美术环境中应当是充满无限希望的。

  ︻ ︻
作者: 黑客    时间: 2005-2-13 22:36
标题: [走出“广西现象”之后|傅京生]
近两年来,“广西现象”不再被人们炒得沸沸扬扬,但“广西现象”学人的不断努力,仍然值得研究。尤其是“广西现象”主要书家张羽翔的书法,仍然是不可小视的。
  张羽翔擅行草。他的行草书出入魏晋,但他对魏晋人的书法有其特殊的理解。电就是说,他在临写、研究魏晋人的书法时,糅进了自己的审美观念,使魏晋人的书法审美风格改变了味道。
 最近,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青年书法名家字帖》丛集中,有张羽翔的《行草世说新语》一册。张羽翔的这册字帖,写得令人振奋。此册开篇书《世说新浯》第26条,张羽翔将其写得体势方严中见出流畅之意,与魏晋人的书法,如王羲之的《初月帖》、《二谢帖》、《平安帖》诸帖的风格正好相反,即:魏晋人的书法以一拓直下为造型原则,故体势圆媚;而张羽翔作逆向思维,反其意而用之,但仍能令人觉得他的书法与魏晋人在气象风格及其趣味上灵犀相通。如他写的《世说新语》第26条中的“谢”字、“祖”字、“得”字,确实在气象上近似王羲之传本上的字迹,但他却有意用方笔起笔,且转折处刻意以顿笔法为之,总之是势态形貌刻意方处理,与王羲之的遒媚圆笔是迥然而异的。
 在我们看来,羲之时代的魏晋人书法之所以以圆转为造型原则,乃是因为彼时书法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的功能占主要地位,圆转的造型方式是比较便于快速书写的。而当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书法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欣赏。方笔起笔、方笔造型的书写方式虽然书写起来比较慢,但视觉美感的丰富性却大大加强了。于是,可以说,张羽翔对魏晋书法的反其意而用之,正是他对“笔墨当随时代”有明晰、聪敏的体认使然。
  可以说,张羽翔的上述书法观,是目前有见识的中青年书法家的普遍追求,比如白砥,比如沃兴华。他们的追求虽然风格迥异,但英雄所见略同。在这个意义上,张羽翔的书法实践是有普遍性的,是值得将其与白砥、沃兴华等人的书法在互为比照中进行一番认真的研究的。
  张羽翔的书法是有情感的。欣赏他所书的《德行篇》,尽管只是片断,但我们也能感到那点画之中,有作者生命气息的吸嘘,感到那字里行间,似乎有作者的血液在涌动,感到那书法有无限的视觉张力。这种具有无限的视觉张力的效果,无疑是中国书法的筋健血活之法使然。而这之中的筋健血活之法,完全要依靠作者运笔时的回藏笔法,以及依靠行笔时的提按顿挫所产生的笔法的微妙变化才能体现。
  张羽翔在书法创作中讲究的是大气象中有细腻微妙的变化,所以可以说他的书法的点画、结体处处通灵、处处精妙。在笔者看来,在当代,正是由于有了白砥、沃兴华以及张羽翔等人的和而不同的高水平的书法追求,中国书法的发展在未来的大美术环境中应当是充满无限希望的。

  P P
作者: 黑客    时间: 2005-2-13 22:38
标题: [走出“广西现象”之后|傅京生]


  ヨ ヨ
作者: 黑客    时间: 2005-2-13 22:41
标题: [走出“广西现象”之后|傅京生]
12月1日张羽翔先生书法展在海宁市徐邦达艺术馆展出  
  2004年12月1日下午3:30张羽翔书法展在海宁市徐邦达艺术馆举行。此次展览由广西书法家协会、徐邦达艺术馆、海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办,海宁市徐邦达艺术馆承办。海宁市副市长朱祥华,海宁市文化体育局局长、海宁市文联主席张建崙及海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了开幕式。
     张羽翔先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学院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广西现象”主要代表人物。此次展览为张羽翔先生的首个个展,展出的40余件作品均为张羽翔先生近年来的力作,集中展示了他在书法传统与现代形式的理解与把握。
展览前言:
     张羽翔的书法风格既建立在对历代经典书法的广泛继承和学习上,也建立在对书法本质的广泛继承和学习上,也建立在对书法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上。
     作为一位科班出身的书法家。张羽翔有着一般书家应具有的深厚基础及专业意识;作为一位在当代书坛颇具影响力的极具创造性的著名中青年书法家。张羽翔又有着一般书家所不具有的作品意识。即注重作品的表现形式与经典书法内涵的融合,书法中的提按、粗佃、方圆、虚实、正奇、聚散等因素在作品中的辨正统一便是书法的传统精神所在。而这些正是本次展览所要展示给每个观众的。

   X X
作者: 黑客    时间: 2005-2-13 22:44
标题: [走出“广西现象”之后|傅京生]

张羽翔《哀与感》1997.1

   ネ ネ
作者: 黑客    时间: 2005-2-13 22:45
标题: [走出“广西现象”之后|傅京生]

临作
作者: 黑客    时间: 2005-2-13 22:47
标题: [走出“广西现象”之后|傅京生]

作者: 驼爷    时间: 2005-2-16 02:57
标题: [走出“广西现象”之后|傅京生]
还是太表面化
作者: 易一    时间: 2005-2-16 22:53
标题: [走出“广西现象”之后|傅京生]
做足了形式,丰富美感.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8-7-21 10:28
扯淡啊,感觉你在开玩笑啊 欢迎光临艺术部落!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www.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