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标题:
Google宣称退出中国市场
[打印本页]
作者:
闻正
时间:
2010-1-13 17:53
标题:
Google宣称退出中国市场
2010年距离2012只有两年,事实证明这真的不是什么太平日子,就在昨天百度被攻击以致中断访问,这是自百度设立以来遭遇的最长时间中断。然而今天Google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David Drummond)在Google官方博客发表文章(中文)中表示Google将会谋求与中国政府进行协商,就如何在中国法律框架下运营一个不过滤搜索结果的引擎网站进行讨论。
尽管Google总部在接受Search Engine Land的主编采访时表示,Google in China的搜索审查将不会在博客文章发出后立即取消,但是已经有多位网友向XJP表示自己在谷歌的搜索结果中发现不少敏感内容,暂时不知道这是否是属于暂时的技术故障。
我将这场纠纷称作是"Google的中国式杯具",这名字听起来很时髦,但是可以想象Google总部与Google在中国的部门正在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们可能会被大量的询问电话给包围,并且可能面临与政府交涉的不利局面。
可以预期的是中国本土的搜索引擎例如百度以及网易旗下的有道等,他们更关注如果Google离开中国市场,他们应该怎样来抢夺不菲的市场份额。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Google如果离开,众多本土搜索引擎也将面临更加严格的搜索内容审查,并且Google此举可能会被数量不可小窥的中国互联网高端用户看作是英雄之举,他们会不惜跨越防火墙去使用Google的服务并且向周围人推荐,因为Google此举代表真实可信的搜索结果是他们的第一信条,赢得广泛的赞誉,而本土的搜索引擎们可能被视为阉割者或者拖鞋(妥协)一族,这将为他们未来安抚用户带来不小的困难。
根据业内的估计,如果Google退出中国市场,估计5万以上从事Google广告代理及搜索引擎优化的人员将失业、20万以上的个人站长将失去网络赚钱的渠道、100万以上的企业网络推广将受影响、10000万以上的网民将无法正常搜索信息。尽管这些代价是政府可以接受的,但是这将会是无法忽视的一个困难,并且让受到影响的人群将怒气发泄在政府头上。
所幸的是,看起来这还不是最坏的时候。业内某B2C网站的市场人员柳咏表示,Google此举可能只是向政府谈判的一个筹码,为了表示这已经是自己能够承受的底线,双方应该坐下来一起谈一谈。
大卫·多姆德(David Drummond)同时在文章中表示,去年12月中旬Google侦测到了一次来自中国、针对公司基础架构的高技术、有针对性的攻击,两个Gmail账户被进入,尽管其活动仅限于帐户信息,比如帐户何时创建、以及邮件标题,具体邮件内容未被染指。但是这些已经足够让Google感到不安,并且他们同时还在面对越来越严格的内容审查要求。为了规避潜在的风险,他们已经从Google in China剥离了部分可能被波及的服务,例如Google首页的帐户登陆链接。
而且XJP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政府愿意和Google坐下来谈一谈,毕竟世界上最大搜索引擎Google被迫离开,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可能会导致中国受到国际社会的抨击。此举可能影响到数量巨大的中国互联网用户的Google服务,例如Gmail、Google Calendar,尽管目前没有证据表示未来这些服务也在离开中国市场的产品列表中。
* *
作者:
闻正
时间:
2010-1-13 17:54
Google被攻击 放言撤出中国
纽约时报今日消息:由于针对其本地服务器的大规模网络攻击,Google本周二放言,可能会撤出其在中国的运营。因此,也不会同意中国对其搜索业务的审查,所有业务全面退出中国。
Google声称攻击者的主要目标是访问中国(min)(zhu)人士的Gmail账户,但攻击也同时针对了金融、科技、媒体、制药行业的20家大企业。Google负责法律及合作发展部主管David Drummond在博客上说:“对Google网络基础设施进行的高度技术性和针对性的攻击源头来自中国。这些攻击和监视,包括多年来逐步限止网上言论ziyou 的行为,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评估在中国进行经营活动的可行性。”
Google并未公开指明攻击与中国政府有关系。但Google的调查人员说,对于这些攻击行为,他们有足够的证据。一位美国网战专家声 称,有34个企业被攻击,大多数都是硅谷的高科技公司。
据一位对中国网战有研究的专家James Mulvenon提供的消息,攻击的网络地址来自台湾。Mulvenon说,偷来的文档被传送到Rackspace(圣安东尼奥的一家IT公司)的服务器上,“能逼得Google从中国撤出,这个 攻击一定是范围很广并且力量很强。”“它表明,网络战争已经升级。”Drummond还表示,Google之所以公开的谈论此次攻击,不仅仅因为在安全和 人权方面的所指,还因为“此事直接指向全世界对言论ziyou讨论的核心。”
Google于2006年进入中国,并同意运行一个需经审查过滤的搜索引擎。当 时,Google声称进入中国利大于弊,即使对搜索结果的过滤会给Google带来不良影响,但对中国人来说,还是增加了其接收信息的渠道和开放的机会。但Google同时声称,将继续关注当局的管制制度,并进行周期性的决策评估。(完)
Б Б
作者:
闻正
时间:
2010-1-14 09:59
谷歌拒绝妥协宁退出中国 豁出去解禁大量内容
白宫发言人吉布斯在香港时间今日凌晨表示,Google在发表可能退出中国市场的声明前,曾知会奥巴马政府,美方正等待中方对Google威胁退出中国市场的回应。吉布斯拒透露Google与美国政府之间的沟通细节,只承认「我们与他们(Google)就他们昨天说的话进行交谈与讨论。你们许多人都听过奥巴马总统谈论中国的互联网自由问题」。
Google的声明题为《新的中国策略》,由高级副总裁、公司发展兼首席法律顾问庄孟德(David Drummond)执笔,声称Google在上月中侦测到一次来自中国、针对公司基础架构的高技术及有针对性的攻击,导致知识产权被窃;除了 Google,至少有20间互联网、金融、传媒和化学行业的公司被攻击。
声明指,有证据显示,攻击者的首要目标是进入中国人权活跃人士的Gmail帐户,但迄今只有2个帐户被闯入,仅获取了帐户创建时间、邮件标题等不重要的信息,具体邮件内容未遭染指。Google已改进安全保障服务,并向其他公司及美国政府相关部门通报。
国家工业及信息化部、外交部昨日均拒绝回应,各大网站亦于下午删除相关报道,惟北京《法制晚报》以头版报道事件。Google中国公关部下午发布声明,称「对谷歌公司在中国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目前正在审视这个决定,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官方新华社昨晚发出英文稿,引述国务院新闻办不透露姓名高官称,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正针对Google声明集更多信息,目前还很难断定Google是否会退出中国市场。报道还称,不少Google员工对于所谓「谈判」持悲观态度,担心职位不保。
﹑ ﹑
作者:
闻正
时间:
2010-1-14 10:02
不害人害己 谷歌退出中国背后的美国式实用主义
Google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公司发展兼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德拉蒙德执笔写下了一篇官方博文,宣称自去年十二月中旬以来,他们「侦测到了一次来自中国、针对公司基础架构的高技术、有针对性的攻击」,这导致他们的「知识产权被窃」;并表示他们有可能关闭谷歌中国网站,并完全撤离中国市场。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文字着作权协会表示,谷歌单方面取消了双方原定于本月十二日在北京举行关于解决扫描纠纷的第四轮会谈;而谷歌中国一度收紧的搜索词审核和检索信息量也被放开了。
无独有偶,据路透社消息,美国国务卿希拉莉下周二会宣布一项科技政策,帮助其他国家民众可以看到被过滤的互联网内容。
而这一切发生的时间,恰恰是中国正在加强互联网管理的时候。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最近中美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譬如美国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执意向台湾出售导弹;譬如奥巴马总统去年访华前白宫官员在吹风会上宣称,奥巴马将在「合适的时间」会见达赖喇嘛,而这恰恰是在二○○九年十月份达赖访美遭到奥巴马拒见之后。
事情串起来看,总是可以看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奥巴马总统上任之初,恰逢美国金融的危难之际,美国经济当时可谓千疮百孔,而此时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在地区事务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不断加强,促使美国用一种新的姿态、新的眼光来看待这样一个和平崛起的、具有更大的建设性作用的中国。二○○九年的中美关可谓一帆风顺,但是,中美关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只是在布殊总统任内中美关的深化;而美国对中国定位的不断调整,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奥巴马治下的美国政府,对于中国取的仍然是实用主义态度,亦即中美关并没有实现战略性转变。
中美关,是建立在不同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之上的一种全球性的大国战略对话与合作关。在这种关框架中,对话与合作是必然的,有争拗也是难免的。管奥巴马总统在访华时发表的演讲中宣称,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崛起,欢迎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一个强大的、繁荣的、成功的成员,但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还是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出现,诸如上述几件事情的发生。
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当下的美国对台售武以及奥巴马承诺会见达赖无疑是在挑战中国的底铫。当然,我们可以将这两件事情理解为奥巴马政府面对其国内政局的某种政治考虑,因为毕竟在美国军方、国会以及右翼团体中,怀疑、遏制中国的声音依然存在,奥巴马不可能不一方面表态「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又用售武、会见达赖这样的实际行动来服从国内政治的需要。这就是美国式的实用主义。
说到谷歌公司今天「撤离中国市场」的表态,其实无非是这样一种美国式实用主义在商业上的表现。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互联网的管理也有各自不同的方法。谷歌公司撤离中国引发的风波,其实更多的并非商业利益的冲突,而是一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
谷歌进入中国市场多年,但其市场份额始终没有较大的突破,最新的资料显示,其市场份额30%左右,仅为其主要竞争对手的三分之一。作为开设于中国大陆的谷歌中国,它理应接受当地法律法规的约束,在这一点上,它与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并没有,也不应该有甚麽差别。对于谷歌退出中国市场这样一件事情,如果在商言商,无非是商业利益之类的考虑,但是从长远来看,退出中国市场大概不是一个有利的选择。
中美之间,既有对话、合作,也有竞争、争拗。其实对于谷歌来说,大致也是如此,风物长宜放眼量,谷歌当下所做的大约不应该是这种近乎赌气似的「撤离」,以及放开检索信息量,而是应该想想如何适应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并且扎下根去。须知,实用主义这东西往往不害人反害己。
╳ ╳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www.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