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闻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03-1-26 21:34:49 | 只看该作者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8月12日北京职业画家可言发来电邮:《边缘·艺术》杂志是我特别关注的国内仅有的一奉可读又实用的杂志。开奉可人,版式内容超越其他专业杂志,在《我们关注》一栏有针对性的文章是本书的可读处,敢说敢评,令我读后赞叹。的确这样,有些所谓画家名文不符,修养极差,还常主持一些大型活动,又得到国务院某某津贴等等。凭这些本钱他们在画坛上晃来晃去,败坏画家名声,这种人实在太多,不妨在此杂志上征稿,揭露一下这些人名人的另一面生活。没有什么不好的,也不是为了炒作杂志,主要目的是“净化画坛空气”。
    可第四期于志学的作品,令许多画画人恶心,其画低俗,功力更谈不上。《月照高楼》、《芬兰印象》、《冰美人》等等,是于的写生加以修饰的作品,真不敢说什么。类似这等水平的作品刊出,我想骂的人不止我一人吧!于的名声几年前的确很大,影响不小,但于也应知自己的长处,别搞些生硬的作品害我们眼睛。
  类似《春江水暖》的作品我没反意,画面效果还是不错的,因此类作品在画界已有它的位置厂,形成了不可否认的于家冰雪画。
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1-26 21:35:01 | 只看该作者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8月1 2日北京李燕打电话我曾经在政协会上说过,“双百”是否要改一下,百家争鸣肯定要打架,改成“百家自鸣”多好;百花齐放,怎么可能,牡丹开的时候,梅花谢了,应改为“百花第放”,有先有后,才能四季都有花。
131
 楼主| 发表于 2003-1-26 21:35:24 | 只看该作者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8月1 2日,蔡先生从南京打来电话说,这些日子,南京美术界闹腾得厉害。李主席“钦点”的“浙江十人展”刚结束,“江苏十八展”即将开始。这么大的江苏,多少画画的,选1 0个人真的好难!开始选了1 0位,没选上的闹翻天,不得已加了5位,报上去,李主席不同意,只要1 0位。又开始折腾,人心惶惶,朋友反目。这几天又在讨论,要初选3 0人,再定1 0位,说浙江就这么干的。
    省画院赵绪成钦定的,后有贺成、喻继高、华拓、盖茂森等等,市画院朱道平;南艺初定周京新、江宏伟、方峻;美术馆宋玉麟,外地只定了苏州画院孙君良。吴冠南应该选上去。
141
 楼主| 发表于 2003-1-26 21:35:41 | 只看该作者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8月1 2日,一位白称新华社老记者的潘女士打来电话:在李燕家见到《边缘·艺术》,其中有关于赵绪成吹捧刘海粟的文章,非常想不通,一个文化官员怎么可以如此信口开河把刘海粟这样的人吹得那么高。我写了一篇长文章,想寄给你们(随后,李燕先生也打电话提及这位,并传来文稿。文已编发)。
151
 楼主| 发表于 2003-1-26 21:39:33 | 只看该作者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书与画》杂志第5期刊发一组关于陈、刘、徐“三人谈”的各家言论,《边缘·艺术》许宏泉也应约  发言如下:
    “三人谈”好像三员老少师傅在谈木工活儿,有棱有角。陈先生等对当下的艺术现状的忧患意识倒是确能引发人们诸多的思考,但“对话”以“写意画”的末流而不屑“写意”,确实有点书生意气。任何一个画派任何一个画种都有其上流和末流,极力倡导宋人的“敬业精神”应该说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倘若转换“对话”对“写意”的非难,而以“规整画”(这无疑是个伪命题)的末流质之其倡导的“规整画”的理想呢?举目所见,当下那些所谓“新院体”的伪宋人画风,柔靡、媚雅、矫情,描抹制作的“类工艺”过程几乎丧失了笔墨的灵性,与宋人的骨韵何目天壤之别。再说,赵老昏君对绘事所谓的“敬业精神”斤斤于刻画,连孔雀的抬足先后都要计较得那么彻底,不惜付出亡国的代价。倘若肤浅者以此用心刻画而为艺术之至高境界,可能同样成为“规整画”的末流。“写意”的审美理想在梁楷、徐渭、八大的艺术世界里,恰与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相表里。而今人谈“写意”最高不过“扬州八怪”之末流,如果因此而非难“写意”,难免浅薄。
    陈先生以为创新“不仅是新的、个性的,而且是美的、较难的”,可谓针砭时弊。当下动辄举起“笔墨当随时代”幌子,刻意创“新”,极力设计“图式”,大量的制作效果无疑是对性情的压抑。那些不屑笔墨,—片狼藉,以丑为美者,都是“创新”惹的祸。
“对话”以“规整画”强调当代绘画审美趣味取向之高古正气,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事实上,审美格调堕落,根源并非“规整”或不“规整”,在今人在行为里不管你是哪一代哪一朝的传统,不管你多“规整”,立马叫你“时尚”。我们失去的已不是什么“规整”问题,中国传统的笔墨(这里一说笔墨便会招致不屑)精神、文化内涵(所谓国学),在今人的画中已很难找到,而西方的,我们又理解了多少?可怕的是,今人—谈创新,马上就想到“反传统”,想到“抛弃笔墨”,而事实上大都不过弄点西方的皮毛,事实也是很旧的,露点新鲜罢了。他们不要做“四王”,不要做董其昌的灰孙子,却愿意做“印象派”、“现代派”大师们的奴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6-16 01:16 , Processed in 0.1046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