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李辉PK文怀沙—大师的谎言?】

查看数: 56778 | 评论数: 29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09-2-24 17:09

正文摘要:

   è è

回复

黟人 发表于 2009-3-2 21:17:37
秦文:索赔一个亿文大师家很江湖

  文怀沙对“李辉质疑”一事作出回应后,23日下午“辩护人”崔自默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透露,“文老不希望为这个事情打官司,但是他儿子有可能要起诉李辉,索赔的金额将是一个天价——1个亿”(2月25日《重庆晨报》)

  文怀沙在李辉等质疑者的眼里,就是一个“江湖人士”,而他们现在的做法,也似乎渐渐印证了质疑者的质疑。

  如果李辉的文章确实损害了“国学大师”的声誉,那么他自然可以提起索赔,甚至是天价索赔。但问题的关键是,现在文怀沙一方似乎无力证明对方诽谤。看他们的辩解,更像是一种自说自话,而算不上反击,谈不上什么以事理服人、以据纠偏。

  现在连人家是否诽谤自己都不能说清楚,却突然提出要索赔一个亿,这到底是想借此转移话题呢,还是想用天价索赔吓唬对方?相信李辉在发文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要是害怕索赔,他就不会发表那篇文章了。用既无事实依据、又无法律依据的一个亿压人,这可不像被尊为“国学大师”者家人的做派,反倒更像是一个“江湖人士”的手段了。

  现在,《人民日报》记者李辉对“国学大师”文怀沙的质疑,已经成了一个公共事件,公众迫切需要了解的是事实的真相、历史的真相。甚至可以说,现在亿万探求真相的网友和读者,已经代替原来的主角李辉,成为比李辉更想知道真相的人。如果文怀沙一方仍旧继续这样遮遮掩掩,像索赔一个亿这样转移视线,必定会输得更惨。

     文怀沙一方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像“纯爷们”那样站出来,把真相告诉大家,即使最后“国学大师”真的倒下去了,但真诚地倒下去,也比勉强撑着强得多。
黟人 发表于 2009-2-28 19:47:57
文老人的“造假”丑闻坊间着墨甚多,迄今尚无定论,其实,也难以定论;与其期待真相水落石出,不如从社会责任角度反思是如何将文老人捧上神坛来的更有意义。

煮鹿中原

行文之前,我们先看看到底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中的“大师”定义。网络查找到的资料显示,《辞海》定义的“大师”是指“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景仰的学者或艺术家。大师一词,原专指经学研究而言,后来扩充到其他领域,专指在某一领域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开宗立派,在学术或艺术上有祟高地位的领军人物。”

文老人不是大师,这一点大部分人是认同的,文老人自己也承认“我当然不是国学大师”。既然这样,煮鹿中原N(一下称“煮鹿“)就有个问题要请教文老人,否认“大师”称谓只是最近的事情,文老人这么多年来半推半就的、欣欣然的默认大师称号时,是否曾经想过“大师”招牌带给自己除了掌声、鲜花、荣耀外,更多的还有责任。
《辞海》指出大师是开宗立派的领军人物,这有两个基本涵义,其一是有重量级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问世;其二是“大师”通过这些成就来开门授徒、进而影响大众、影响社会。这就是说,“大师”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一旦有社会属性的东西就意味它不是私人性质的事物,它的存在对整个社会或多或少有影响,套用一句经济学术语,就是“外部性”。

立足于上面的两个基本涵义,煮鹿认为,尽管短期内无法对文老人的成就盖棺定论,但立足于第二个基本涵义,我们至少可以讨论下“大师”招牌、以文老人为典型代表的“大师们”、以媒体为典型代表的社会公众之间的是否存在一些道德缺失,是否忘记了“大师”招牌的社会属性,进而为我们这个本来浮躁的社会火上添薪。

好了,现在我们的逻辑就比较清楚了。如果把门关起来,一个或者小圈子里几个人,对着墙壁、甚至对着麦克风疯狂的自称、互称大师,只要邻居不投诉,那就仅仅是你家的私事,无人过问。可一旦出了家门,以各种形式(声音、文字、图像等)出现的大师招牌就会影响别人,尤其是哪些经过各种媒介宣传而广为人知的“大师”招牌。

而现在的情形是,文老人至少从90年代以来,就被奉送了一块“国学大师”的金字招牌,有了这个金字招牌,文老人字值万金、上电视、上版面、做演讲等,一时风光无限,财路无限,还有可能美色无限。而承载这块金字招牌的有三个关键因素,即百岁老人、反江青英雄、国学大师。
行文至此,读者需要注意下,“国学大师”与“百岁老人”、“反江青英雄”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说?缘由在于“百岁老人”的资质给“国学大师”增添资质和底气(不排除有年轻的、名至实归的“国学大师”,但现实中,大家的感性认识里大师们都应该睿智的长者),而“反江青英雄”、牢狱经历又赋予“国学大师”更多的传奇色彩和社会道德、社会责任上的正当性,并且,两者的融合使得“国学大师”更被公众尤其是媒体所接受和推崇。

因此,不管文老人现在如何的撇清自己和“国学大师”没有关系,但文老人必须承认他已经抗着“国学大师”的金字招牌行动江湖至少十几年,更重要是站在“国学大师”的金字招牌下的文老人已经影响了我们这个社会。否则,怎么会有李辉跳出来质疑?既然文老人已经影响了整个社会,并且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将这种影响推至高潮,那么文老人就有这个社会责任、这个社会道德主动站出来,直接、清楚、详细的回答“李辉们”的质疑。只有这样,才可能逼退舆论的潮水,才可能告诉大家自己是否在浑浊的潮水里裸泳。

事情演变至今,唯一能够确定的真相就是文老人不是“国学大师”;据称,文老人从没有公开承认至今为“国学大师”,那“国学大师”的金字招牌就只能是社会各类媒体、尤其是杜撰“国学大师”称谓的文字工作者送的。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这些文字工作者都没有理由在不经过严格核实的情况下,随便送人一顶“国学大师”的帽子;往小里说,是工作草率;从大里说,就是没有职业道德、没有社会责任感。所有的媒体、所有参与造神运动的记者作者们,你们扪心自问,在文老人一步一步登上神坛的过程中,你们是否忽视了自己所塑造的不仅仅是“国学大师”,而是给社会虚幻的大泡沫,而支撑泡沫的两个关键因素还亟待厘清。

清醒或者故装糊涂的人们都知道,社会上类似的 “大师”丑闻层出不穷,只不过没有人或者没有能量或者没有意愿跳出来,手持照妖镜,去除幻想,将一切打回原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李辉也好、整个大师丑闻也好,是一把照妖镜,厘清的不仅仅是文老人的大师幻想,更重要的是照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种种妖像,更照出了我们这个社会道德的缺失和责任感的消逝。
黟人 发表于 2009-2-28 19:44:13
章太炎“关门弟子”朱季海回应文怀沙身份质疑:

  文怀沙是“章门”学生

  文怀沙究竟是99岁还是88岁?他究竟是不是章太炎的弟子?其“国学大师”的名号有无水分?传记作家李辉近日发表文章提出的几点质疑迄今已引起多方回应。

  可证明文怀沙是否“章门”的当事人有两个

  一位叫于立生的作者在金羊网上发表时评《文怀沙是否“章门”,或可一询朱季海》,即提出了可证实文怀沙是否出自“章门”的只有两个当事人,一个是朱季海,另一个是96岁高龄的姚奠中。

  就师承问题而言,文怀沙最新的表述是:“我很年轻的时候,20多岁的时候,太炎先生在苏州锦帆路搞了一个叫国学讲习会,我去看了章先生。他是 1936年死的,这是1935年的事情。后来在上海办了一个学校,叫‘太炎文学院’,是章太炎先生的夫人召集了很多章门弟子办的这个学校,这个学校我在那里呆过,叫太炎文学院。”昨日,苏州复兴私塾山长傅奇对本报记者表示,他已经见到居住在当地的章门最年轻的弟子、现年94岁高龄的朱季海老先生,就最近的 “炮轰文怀沙事件”展开一番详谈。朱季海证实,文怀沙确为章氏国学讲习会学生。

  朱季海1916年出生,为章门当年最年轻的学生,人们习惯称他是章太炎的关门弟子。他解放前供职中央国史馆,已声名鹊起,早年拒绝南大老校长匡亚明任职邀请,特立独行,深匿民间,有《楚辞解故》等著作。章门弟子虽众,但多已作古,再传弟子语言学泰斗徐复先生近年故世后;即使能攀上亲的徒孙辈,恐怕也都“垂垂老矣”。2月25日,一位叫于立生的作者在金羊网上发表时评《文怀沙是否“章门”,或可一询朱季海》,即提出了可证实文怀沙是否出自“章门” 的只有两个当事人,一个是朱季海,另一个是96岁高龄的姚奠中。

  苏州复兴私塾山长傅奇因聘请朱季海先生为私塾名誉顾问的缘故,一直和朱老有联系。他于前日下午在苏州采芝斋见到了朱老。讲明来意后,朱老第一句话就说:“追问年龄是一种恶习,这是连小女孩都懂的事。我们认识几年了,我也不知道你年龄,这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傅奇问到文怀沙,朱老的答复是见过面,是章氏国学讲习会的学生。朱老说起自己担当“国学讲习会”的讲师时正好19岁,“如果文怀沙出生于1921年,1934年的文怀沙才13岁,这怎么可能呢?”因为章氏国学讲习会不是启蒙班,招的是有一定国学功底的人(以后设在上海的太炎文学院招有少年班)。另外,朱老证实,当时学员中只有太炎先生的孙子小他几岁。

  朱季海:无法证实文在上海的学习经历

  不过朱老也无法证实文怀沙在上海的学习经历,“因为来了敌伪的人参加,就一气之下离开了。”

  据朱老口述,大概是在初二的时候,章太炎第一次来苏州讲课(查《章太炎年表》是1932年)。“为什么来苏州呢?是受金松岑、陈衍、李根源之邀 ”。这就是最早的国学会,参与的人都可谓大名鼎鼎。也许是因为理念有出入,“汤师母觉得这个国学会好像是别人办的”,后来就在苏州寻了房子,自办了“章氏国学讲习会”。 这一点章太炎年表写得很清楚:1934年秋,章太炎由上海迁居苏州。因与“国学会”旨趣不同,另创章氏国学讲习会。文怀沙就是这个时期来苏州的。讲习会期间,很多人慕名而来,“林语堂以中学教员的身份也来拜访过”。

  朱老回忆说,1936年6月14日,68岁的章太炎于苏州病逝。此后,他一直追随师母汤国梨女士左右,于上海再创“太炎文学院”。“太炎文学院在功本大楼,是一个肥皂厂的老板免费提供的房子。”“这个时候开始招预科了,一些比较小的孩子也能进来,我和朱希祖都担任讲师。”另据章太炎先生之孙章念驰记录:太炎文学院存续时间并不长——“办了一年多,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沦于日寇之手,日寇在上海扶植了汉奸汪伪政府,要各学校向汪伪政府办理注册手续,祖母拒绝注册,拒不承认汉奸政府,因而学校只得被迫停办了。”学生也属有数,“百余人”(据《章太炎夫人汤国梨》)。文怀沙说他“上海太炎文学院肄业 ”,在这“百余人”之中,也是有可能的。不过朱老也无法证实文怀沙在上海的学习经历,“因为来了敌伪的人参加,就一气之下离开了。”

  本报记者将朱老讲述的以上内容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李辉,但李辉并不想就此回应什么,称“等文方进一步出面再说”。

  本报记者 卢欢 采写

  傅奇,字正之,1979年出生在河南商丘。苏州复兴私塾山长,又称淑女堂主。2005年,傅奇在苏州创办私塾,请太炎关门弟子朱季海先生出山担当名誉顾问,复兴私塾开有四书五经 、琴棋书画、医卜星相,提倡女子学习礼仪、诗书、茶道,又被誉为淑女学堂。傅奇和他的学生们身体力行着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在苏州城穿着汉服特立独行,抚琴、唱诗、品茗、雅集。
大漠农民 发表于 2009-2-27 10:54:39

李辉VS文怀沙:对国学,我们到底应该看什么?

    提要:日前,作家李辉向文化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公开发表文章质疑国学大师文怀沙。李辉的质疑主要指向文怀沙三个方面,认为其出生年龄、“国学大师、楚辞泰斗”头衔、“文革”中犯“反革命罪”均为造假。

    看到以上的文字,我不由的好笑起来,某网站赫然刊出了“ 文怀沙曾猥亵妇女”、“轰然倒掉的国学大师”等等的文章,这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场与国学、国学大师毫无关系的卑劣的炒作。“猥亵妇女”、“年龄造假”、 “反革命罪”,这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何一质疑就是某人的人格、人品问题呢?

   不管是李sir还是文sir,俺确属孤陋寡闻,文sir偶尔有闻,而李sir是今日始见,不知道写过多少惊世骇俗的文章还是流传千古的诗稿,竟然有空来关注这国学大师的生平及“罪行”,有什么必要?

   中国文人相轻似乎也是传统。古人斗酒、斗诗、斗蛐蛐,今人呢?全斗嘴皮子!叫我看来,你哪管他是什么大师、什么泰斗,你就是一个普通读者,喜欢你就多看点,不喜欢拿去做手纸(当然,稍微硬了点!)。什么这造假、那猥亵妇女,跟你有啥关系?猥亵妇女那是法律该管的,国学大师等等的,更不是啥学术荣誉!你管那玩意儿干什么?他的玩意儿要是能流传千古的,你揭不揭人老底,人都能千古;他要是狗屎,你揭的就更没必要了!

   在此,奉劝李辉,你丫就是吃饱了撑的!好好做你的学问、写你的字儿,等你有南怀老那样的成就的时候再出来叫不迟!

   此外,提醒九旬+的文sir,你也甭恼怒,你作古了,如留下的玩意儿是干货的话,世人自然给你流传个千古,你那要是些狗屎,在世给你再多的名头儿,都还是狗屎,等你盖棺了,就全都泼你坟圈子上去!

   最后,奉劝那些无知的媒体们,别当了人家的搅屎棍子,别为了个眼球经济,脸都不要了!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8-24 15:16 , Processed in 0.11527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