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前艺术市场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座谈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27 23:2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艺术市场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座谈会录音纪要整理
主题:"当前艺术市场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座谈会
主持:戴卓群   招集:葛颐 录音整理:小青
主讲: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管理专业研究生群体
地点: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7层会议室
时间:2006年10月18日  星期三  下午两点
预备论题:
第一.关于当前艺术市场整体状况的介绍、主体版块布局及增长热点。
第二.鉴于目前艺术市场的走向,未来艺术市场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第三.画廊业和拍卖市场竞胜中的力量走势。
第四.规模庞大的传统书画创作群体如何融入新兴的市场操作格局。
第五.艺术网络在新形势下的现时作为,针对艺术品电子商务的可能性。
张友利:我们以现在高科技的网络平台做为龙头,做几件事情:比如“数据库工程”,这个工程也是根据当前艺术品市场的状况开设的,目的是支持、扶持艺术品市场,使它得到健康发展。任何一个领域、一个市场在火爆以后,都会有一些负面的东西。那么这个数据库,就是为了使市场透明化、公开化、信息对称化、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前这个市场更多的是民间自发的组织,不是很成熟,需要通过行业主管和行业规范。
戴卓群:那现在进入正题,今天的座谈会拟订的主题是"当前艺术市场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当然这个话题太大,那就不能具体而微的来探讨,我们的原意就是对当今的艺术产业发展整体形势做一个宏观的扫描。
下面是预设的五个论题,我简单把具体的思路和几个相关话题的情况介绍一下:第一是“关于当前艺术市场整体状况的介绍、主体版块布局及增长热点”,这个是探讨其他问题最基础的路径,那业内现在根据市场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的板块构成将整个行业归为三大分类市场1、中国书画2、中国西画及当代艺术品3、瓷器杂项(文物、古玩),在这三个版块中,瓷器杂项是国内起步最早也是到目前最稳定的一个板块,传统性质的中国书画市场于90年代蓬勃发展,也渐趋定型,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石,但也就是这两个市场,行业十分混乱,操作极不规范,第三个中国西画及当代艺术品的市场,这是短短这两三年发展的结果,尤其到今年已经看似相当的火爆。我这里有北京百分百艺财在06年春的一个专家调研结果:1、中国书画市场:看涨占28.3%;持平占53.3%;看跌占18.4% ;2、中国西画及当代艺术:看涨占80.0%;持平占10%;看跌占10% ;3、中国瓷杂市场:看涨占23.3%;持平占50.0%;看跌占26.7% 。那这个力量的走势对整个市场的导向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这也是我们第二个议题要探讨的问题:“鉴于目前艺术市场的走向,未来艺术市场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第三个议题是:“画廊业和拍卖市场竞胜中的力量走势”,之所以涉及到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我们目前新兴的市场操作格局都不是中国自发创造或者来源于传承的,而是西方行业体系和规范整体挪移的结果。但这之中存在一个先天发育不良的问题,导致一二级市场行为反串了,拍卖公司直接做起了画廊的生意,出现先有拍卖,后兴画廊的现象,拍卖市场已经战国风云了,画廊业才开始蹒跚学步,那么我们说这是不正常的情况,根据今年各地画廊群落纷起的形势,也有一些人谈到这个扭转的形势出现了。如果说这个扭转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发生,必然带来整个行业新一轮利益的洗牌和分配。
第四个议题“规模庞大的传统书画创作群体如何融入新兴的市场操作格局”,以及第五个议题“艺术网络在新形势下的现时作为,针对艺术品电子商务的可能性”,都是我们数据库工程开展过程中切实遇到的难题,相对于比较活跃而又群体较小的当代艺术及西画创作,传统书画创作者无疑仍旧是目前国内散布各个地区各个层面最广泛最庞大的群体,随着艺术产业的兴起,他们必然遇到一个怎样入市的问题,我们“数据库工程”办公室每天接到来自全国各地数以百计的咨询电话,基本都是全国各个地区清一色的传统书画创作者,这说明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宣传和发布自己的平台。那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些人的市场应该这样来做,大规模走画廊、拍卖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画廊业一般来说关注的对象要有前瞻性、突破性,这样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才具备强劲的升值可能,而拍卖行的作品是有准入门槛的。所以我们也在探讨针对艺术品电子商务的可能性,尝试在“数据库工程”登记并经过资质和信誉“认证”的艺术家可以在网络上出售自己的作品,进行相关的交易和交流。
葛颐:中央美术学院在去年由赵力老师牵头成立了艺术市场文化研究中心,这个中心对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进行长期调研观察,比如我们会进行常规性的调查,我们进行了一个数据库的建设,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把握艺术市场的动态,这里还包括和画廊的长期合作关系,目前,这个中心已经运作一年多了,输出平台主要有艺术财经周刊,发布常规信息和理性分析。对艺术经济感兴趣的同学就和导师做艺术课题方面的研究。当然我们在学生阶段的认识可能还不是很到位和全面,但是我们会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和结构针对本次座谈会的五个主题,进行一个直观的介绍,并谈一下我们的意见。
首先,对于第一个问题,就我个人的了解,以前,中国一直没有市场的概念,一直是字画交换的概念。到了1989年之后,现代艺术发展把西方艺术品思潮带进了国门,而随着1993年艺术品市场的真正启动,拍卖公司第一次开始拍卖中国艺术品。随后的1994年,嘉德拍卖公司的拍卖,95、96年时国外资金开始注入,画廊开始启动。从9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了艺术品市场的启动期。2001年以后,中国初具了艺术品市场的概貌,但出现很大发展的地区主要是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其他小城市仍旧以画店为主。艺术品的公共事业还是保持持平状态。2003年,我们称之为“后非典期”,因为在这之前,大量市场铺垫已经做好准备,包括国外资金进入,还有国家实力和经济上的稳定局面,为大家带来了对艺术品发展的信心,拍卖行和画廊骤增。2003—2005年之间,国内艺术品市场呈现了非常繁荣的阶段。2005年以前,书画和瓷杂市场非常稳定,属于中间力量;到了2005年,近现代书画浮现出来有了突出表现;2005年以后,当代艺术开始升温,其中包括中国西画、水墨、装置、影像等。
艺术品市场在短短的一年之间就能有如此大幅的增长,我们看到很多原因,但是也有很多担忧。包括今年的“秋拍”,市场上的反应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那些卖得很高价位的会不会保持,新兴的艺术力量能不能跟上来。这样看来,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这是中坚力量,当代艺术波动很大时,即我们看到近现代艺术还保持着非常稳定的状态。我们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和国外状态不很一样。国外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是非常分明的,但在中国不是这样,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发展时间比较短,各种市场对艺术品开始集中争夺。这种争夺造成艺术品市场显得比较混乱,在中国,拍卖行和画廊都会做一些离自己很近的艺术家,在国外这种现象会少一些,这就造成拍卖行的力量很大,它可以对一个艺术家或艺术品起决定性的影响,但它的价位应该是在艺术品市场中形成的,通过我们的了解,一些拍卖行的老总认为这个问题可以用另外一种观点来看,我们可以正确带动这个行业,既然在中国,拍卖行的力量很大,我们就要好好的利用这种影响力,包括艺术品定位,长期投入。
姜长城:市场由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组成,而构成这个基本面的有画廊、拍卖行、博览会、包括网络媒体都开始进入。从数据上监控,可以发现交易量有大规模增长,但是除了量以外,还有质的问题。通过行业内部自身的竞争,形成顶级画廊和低级画廊的区分。任何商业公司进入这个行业必须要做调研活动,这种资源是国内和本土画廊共享的。其次,整体的状况都在发生变化,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政府的力量正在介入这件事情,因为以前是个民间自发行为,其中不免发生些混乱状况,但是政府行为可能会提供很好的平台。如果政府能提供相关的扶持、市场准入的政策,我想那些所谓的“泡沫”就不攻自破了。我们看到这个网站上有认证、评估、诚信画廊,这说明我们的政府有这样的意向和服务,画廊也有这样的需求。
下面我从投资者的角度谈一谈:之前,最大的投资者是政府方面比如博物馆、美术馆的公共艺术投资。到2003年,买家群体发生变化,私营企业的进入,比如保利集团等企业。另外,私人藏家也很关注这个市场。这些都是传统的买家群体,在传统的购买体系中建立,但是风险基金进入的时候可能会冲击这些格局,无论是政府处于金融安全的考虑还是出于这个行业的稳定考虑,风险基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说明市场低端的和市场终端的艺术品有很大的升值潜力。这是他们的追逐目标,这会不会把我们的顶级市场打压下去,这种趋势都要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来分析。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艺术品市场最主要的两端是艺术创作者和受众,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艺术进入经济的潮流中,艺术市场的内容就越来越广泛。比如画廊、拍卖行和艺术博览会的出现,使得艺术品的流通更加多元化,在近两年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后面也涌现出了很多弊端。然而建立“艺术行业数据库”的作用是对整个艺术市场进行一个整合的作用,也是一种对艺术市场的管理。起到咨询、传播、规范和教育的作用。一方面是艺术领域逐渐扩大,艺术领域的受众者也在慢慢扩大,在他们之中,有真正的藏家,也有投机者。他们往往把资金投到年轻艺术家的身上,特别是2006年,艺术品的投资使得整个市场出现了炒作的现象,通过画廊的包装,投资人的资金注入,使得年轻的艺术创作者进行盲目创作,而艺术品的质量有时就略差一筹。而在如何鉴别、完善艺术品质量、画廊认证方面要做更多的工作,进行分析,合理规定。我们的数据平台还在提供建立艺术品出售、求购平台方面的工作,这就是与艺术市场的受众的交流平台,我们要提供正确的求购渠道和准确的交流信息,一方面要从正确的角度出发,对画廊的经营权限和拍卖行的拍卖制度进行规范和研究。让受众明白艺术品流通的过程,进行艺术品投资。
前一阵刚结束的798创意园区的艺术节上,有人提出希望建立一个虚拟的空间,配合798艺术园区的推广,让更多的画廊在上面展示自己的信息,扩大受众范围,宣传艺术品的领域,结合数字化信息,利用互联网的渠道,拓展自己的受众范围,这是艺术市场的趋势。
卫艳:目前的艺术市场是一个盘活但不规范的状态,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规范市场。利用这个平台是个很好的渠道,因为信息是快捷的。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搭建这个平台。谈到传统书画群体如何操作,传统的书画群是艺术市场中稳定的力量,如果能够把这一块操作得很好,对于以后也可以成为一个经典的案例,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传统书画被现在人关注的比较少。现在由于投资心理和各种因素的影响,更多的人把眼光放在前卫艺术和当代艺术,我们要做的是怎样引导收藏家。私人收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建议从几个角度来看:怎样做为一个中介媒体组织引导大众关注传统书画;和赞助商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大众,不能因为他的某种意愿影响我们的决策。我们要以为大众服务的目的主导市场,和赞助商取得共赢的效果。
潘瑶:传统书画为什么会面临比较尴尬的境地,这个问题同时又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谈,像张大千一类传统名家的画作,肯定很稳定,现在正在创作传统字画艺术的这些人,画廊为什么不做,因为画廊认为这些人不能代表趋势,不能作为未来的发展,因为传统书画发展是非常稳定的,具有深厚积淀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学术的认识,他们可能会关注前卫的东西,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更加有前景,现在进行投资在将来会有回报。但是也有一些画廊在开始探讨传统书画市场操作模式的问题。
姜长城: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致使现在的投资阶层主要是30到50多岁左右的人,这个年龄段的投资者基本比较少的进行过传统文化、传统美学的深入教育。这就产生了他们和传统书画间的隔膜,是他们所无法理解和操作的高端艺术,但是在我们的政府体系中有很多的书画爱好者。艺术品是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更多的是一种标志,所以购买者更多的是希望自己的审美是要有一个前瞻性,比一般社会群体要高的品味。
网站的定位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做成门户类网站的还是引导行业规范的网站。这个平台非常好,能够吸引年轻群体固然重要,但是网站本身的定位也非常的重要。根据这个主体目标设计网站结构和子目标的思路是正确的。我们认为这样的网站的资讯性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对于行业标准的建立和推广,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其次,要对行业建立引导性。这两点的建立需要政策的扶持和调研以及专家的学术推动,高端一点。具体方面,我们想到,如何团结画廊的关注点,除了常规的信息和政策发布,是否可以建立画廊协会。画廊业还是很希望那个参与政府牵头的一些活动,这个平台就是一个规格非常高的平台。
杨芳菲:网络作为一个平台是主要提供信息的载体,对于实体交易来说并不是很现实,因为这里面涉及到画作真伪的问题,所以要有一个自己的定位,针对某一类画种,或者门类,比如刚才说的传统书画,可又有针对性地做这件事,这样一方面填补市场空白,另一方面拓展市场的领域。


  201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8-29 06:30 , Processed in 0.11966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