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雾的名义—对话李铁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6 09:2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雾的名义——对话李铁军


二零零九年七月,一个晴朗炎热的中午,北京市宋庄镇小堡村,李铁军寓所。对话人陈红汗、李铁军,主题是关于艺术家李铁军作品“迷雾计划”的讨论。

李铁军,艺术家、北京当代艺术馆馆长

陈红汗,媒体艺术家、影片编导

红汗:铁军你好!上次我们曾经聊过你的有关雾的作品计划。那么,我们
芸芸众生几乎每个人都接触过或将要接触到雾这样一种物质物理现
象,但在对于雾现象的反复体验中,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在意其
中这般那般的深入;或者说,完全不会象艺术家、思想家们那般当
回事,把它转化为一次艺术行动或一部著作之类的东西。请你介绍
一下你作为艺术家对于雾的切身体验是什么?

铁军:事实上,我的关于雾的体验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偶然机会
中获得的。当时,我和一位年轻诗人一起偶遇大雾天气,在大雾中
边走边聊关于第三次新浪潮中有关思想解放、性解放的内容。那时
的我们都很年轻,有关观点比较极端且固执己见。他的态度是性的
解放是物质的身体的,而我认为,性的解放的实质是人性的解放而
不是性行为的解放——我们争论着——我们近在咫尺,却只能听到
对方的声讯而不能看清彼此的面容,因此,那一次的对于雾的才可
能是记忆深刻的一直到今天,否则,估计也会象其他人一样忽略掉
对于雾的思辨。那么,后来又再几次经历大雾天气,都是在不同的
地理国度里,引起了我对于雾的反复思辨。

关于雾的应用和表现有很多种类型,但那其中的性质却有本质的
差异,我曾经作过很多关于雾的应用或雾的表现的比较,譬如,山
水画中的雾色的留白与渲染,以及西方绘画中对于雾的写真和印象
派表现,都是艺术创作中对于自然雾的仿生或表现,并没有将其深
化到观念层面上来;那么,关于雾在其它门类如舞台、戏剧艺术中
的烘托应用就更为频繁不过了,甚至是艺术家把雾气应用到空间装
置艺术中来,也都仍然是不屑于艺术观念表达的,而是将雾气作为
一种视觉效果的渲染和辅助。因此,我的雾是一种符号——我的符
号——自然的符号——人文的符号——精神存在的符号,它存在于
我的世界观思辨活动之中。我的雾是纯然的雾中之雾,是关于雾的
本体的升华,是自然中雾的人化思辨,是人文精神的寄托和感悟。

红汗:关于材料,对我来说,材料是广泛的,可以延伸的。那么,材料的
广泛性和可延伸性才是它的意义所在。我对于雾的理解是纯然的
雾,它的生与去同在,人要是抓住了现在就可以立地成佛,是非善
恶就在当下决定。我的问题是,你对雾这种材料是如何理解的?

铁军:对,我曾今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有学生问我什么是材料?什么是
艺术材料?我就讲,材料就是我现在手上抓到的东西。事实上,我
的雾是本体意义上的。我刚才讲 “现在手上抓到的东西”就是这个
意思。我们常常是没有能量看到整体的,因此,就只能活在当下的
处境中,不知所云也不知所措。你比如说,人类的战争连绵就是很
难处置的事情。是。佛家讲立地成佛,就是想让人当下收手。

那么,我对于雾的深层理解是精神的近似于传统哲学中的禅境弥
扬。因此,我的“迷雾计划”是纯粹观念层面上的精神表达,是我
的精神哲思与自然之境的融汇。

红汗:我的印象中,你是一个洒脱的人,亦如你的绘画和音乐。那么,无
论是什么艺术都是要注重其阅读方式的,无论是看还是听,都是阅
读的一种方式,而艺术的本质因素就是在阅读中体悟。由此,观念
艺术即是注重在作品中觉悟出某种理性精神。那么你是如何考虑迷
雾计划的展示方式的?

铁军:我的这个作品最初方案是只在美术馆里才可以成立——至少目前是
这样的,我也可以利用大自然中间的雾,但它不是我作品的现在。
我的关于雾的作品的现在基本还是传统的展示方式,也就是说,在
美术馆里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工业制造的雾——这是关于迷雾计划
的第一阶段展示要求——它仍然是视觉的;那么,它的第二阶段则
是可能直接展示来自自然生成的雾,这是需要我基于艺术的理由与
天文气象部门通力合作的价值实现;关于雾的计划的第三方式则是
一种纯粹观念上的意念、及其最为极简的表达方式,譬如说,
“雾”字、“雾啊!”等等。

红汗:事实上,第一阶段只是关于雾的身份的转换——犹如小便池。那
么,在你现在的思想状态中早已经完成了从物质的雾到观念的雾的
转换,你为什么还要回到造型的、视觉的、具体的形式中去表现
呢?

铁军:我们所处的这个虚拟的时代,事实上就是一个更加雾化的时代,但
这并不代表此时代的人都是抽象的,因此,具体的形式仍然是现在
或将来时代的艺术最为永恒的呈现。人的内在精神境界与现实是永
远存在距离的。但,这并不影响人类的思辨和想象。所以,艺术观
被具体化是必要的。

红汗:你认为雾会消亡吗?

铁军:依我对于科学的理解力和经验来讲,我以为,雾是不会消亡的。

红汗:在我的知识结构中,雾分两种:一种是纯粹的水汽,另一种是水汽
与灰尘的集结——通常就是大雾的天气。因此,雾的生成不是纯天
然的,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有关,那么,现代以
后的人类活动更加促进了自然中雾的改造。

站在辩证的平台上讲,雾是极为通透的物质——眼不见为“静”
吗!从人生历程、世界观、以及雾的精神审美上来讲,雾的存在又
都是必要的。那么,雾少了就太过于明见而失去光韵——一如当代
的艺术与后现代的价值观;雾多了就又造成了总体意义上透明度的
降低和视野的缺乏。我们毕竟处在一个叫做“地球村”的时代,把
地球比做一个村子也就意味着当代人类的信息传播速度的快捷和透
明度的增加。那么,在这个意义上讲,你如何看待雾多雾少的当代
艺术?

铁军:我想说,为什么一些大师那么让人尊重?我想,一定是他们拓展了
艺术的创造空间,给了人们更多的可能与自由。所以,我的全部追
求就是对于自由的追求——这其中更多的是艺术的自由——是“迷
雾计划”的去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8-26 15:31 , Processed in 0.1065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