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梁志钦:在当代,艺术谁说了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7 17:5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艺术在时间上的线性发展,中国与非中国(外国)的艺术交流的日益增多,加之外国艺术疯癫状态的进程,使得人们对艺术概念的困惑与迷惘也与日俱增。而令人们对艺术产生疑惑的无非就是对艺术本体论的质疑,或者关于艺术的边界模糊等问题。
对于艺术的这一现状,3月25日一场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主办在学院900人学术报告厅里举行的名为“当代艺术的现实指向和大众传播——八大最不可接受的当代艺术作品投票听证会”的讨论由此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讨论会的主要起源是广州美术学院从去年就建立了一个名为“广美今日”的网站。该网站近期就发出一条消息,让大众给“八大最不可接受的当代艺术作品”投票。而可让观众选择的当代艺术作品分别是徐勇2006年的《解决方案》,肖鲁1989年的《在《对话》前开枪》,徐冰1994年的《文化动物》,杜尚1917的《泉》,岳敏君的《手枪》,2006年在798发生的《悬挂》,马六明的《为无名山增高一米》,艾未未的《童话》,博伊斯的《向死兔子讲解图画》以及《油脂椅子》,佛洛依德的《沉睡的救济金管理人》,大同大张的《自杀》,冯峰的《黄金时代》,苏坚的《他们》最后是张大力的《对话》。那些给网站投票的人群来源通过统计基本来自广东,也有不少投票者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而这样一个结果出来,798的《悬挂》是被投了最高的票数而大同大张的《自杀》票数仅居第二;苏坚的《他们》则是票数最低的一件作品,佛洛依德的《沉睡的救济金管理人》也仅居倒数第二,鉴于从最低票数到最高篇数的情况,人们可接受程度的大致的趋势就是从架上绘画到对身体的伤害。
这一场’投票听证会,可以说是一场史论学者对簿艺术家创作直面针锋的一场辩论。因为作为广州美院美术史系主任的李公明教授来做主持人,而艺术家黄小鹏、刘可(油画系第五工作室教师)冯峰(设计学院基础部教师)洪荣满(新媒体艺术系教师)邓碧文[教育系综合美术(实验艺术)专业]以及史论系吴杨波、胡斌等(美术史系教师)教师参与了研讨。座无虚席的900人学术报告厅更是聚集了各院系的老师以及学生们。如此的场面无不让我们深思,当代艺术的问题的确让我们进入了一个费尽脑筋而百思不得其解的状态。我相信在场的每位同学都非常希望能通过在座的每位老师的口中来获知何为艺术,艺术是否还存在边界或者怎样才能算是艺术家或艺术品等等诸如此类的哲学命题。而纵观今晚的讨论情况,无比体现了这样的状态,甚至现实的严峻性——学艺学子对由于艺术现在发展得似是而非的状态而显出的焦虑与不安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由于《黄金时代》的作者冯峰也在场。所以话题就从他《黄金时代》开始。有趣的是经过这样一讨论或者经过这样拿出来讨论,他的作品也极具代表性。由于一个技术上的错误,也同样引出了各种艺术界统一存在的话题。那就是在网上投票的那张介绍其作品的相片原来只是他的作品的局部。而网上标明的题目也与其本身的题目有所出入,网上被标的是《黄金骷髅》。冯峰老师对此做出了一一的纠正。而在他表述的过程中也说到他的作品是用真人头骨躯干来做原型,然后再给其表面镀上真金。并说到他的作品在两个场地展出过,一个是深圳,一个是纽约。而在纽约展出的是假的头骨是一个雕塑,在深圳展出的却是一个真实的人体骨架。这样的一个表述,让同时作为社会公共学者的李公明教授发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他(冯老师)用的真人头骨是通过什么途径,死者的家属同不同意,是合法的途径还是其他(当代艺术的道德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假设让他(冯老师)来评价那一幅(局部的)作品《黄金骷髅》是否是艺术品(何为当代艺术品)以及为什么在纽约不敢拿“真骨”,而却敢在深圳用“真骨”展出?(当代艺术的区域性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冯老师显然有点出乎意料。其回答非常的模糊并辞不达意。而毫无疑问,这就引出了当代艺术共存的“通病”,姑且这样说。那就是其所涉及的道德底线以及当代艺术的区域性以及何为艺术品等问题。而也是由此而引出了当晚的基本议题,从艺术挑战的道德底线引发出的艺术本体的思考,即在当今社会,何为艺术,谁说了算。更有趣的是经主办方的安排,我们全场人都被“骗”了,其实2006年在798发生的《悬挂》并不是一件艺术品,而只是一个在798发生的一个活动(一个企图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行为),主办方是故意混绕视听,迷惑观众。而正是这样一个迷惑同样引出了当代艺术的经典问题:什么才算是艺术品,是艺术家才能做艺术品还是每个人都可以做。而这样一个问题,在若干年前阿瑟·丹托就对此有过相应的讨论,并且由此写了专著《艺术的终结》。而他认为要解决艺术品与实物之间的区别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艺术理论。只有艺术理论才能支撑一个艺术品是否成立。在对于这一观点,在观众席上也有一位老师认为,当我们无法接受某一物品为艺术品的时候,那就证明我们的知识修养有缺憾。而这样的一种提法更使得讨论的论题上升到了更加尖锐的层面或者使得讨论开始进入紧张阶段。因为由此便不断的有学生提出到底我们做的艺术品是给谁看的问题。因为众所周知,并不是每个观众都有艺术史的修养,甚至并不是每个学艺术的人都对艺术史了如指掌。从小到大,我们接受艺术熏陶的时候就说艺术是拿来欣赏,拿来增长见闻的。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要我们先增长了知识,增长了见闻再去看艺术品,这样便引发出一个“目的论”的问题:我们到底是为了增长见闻而去看艺术品还是为了看懂艺术品而首先要做好功课补充知识呢。
当然,在这样的讨论中所引发的问题对于当代艺术所牵起的旋风来说,那只是沧海一粟或者冰山一角。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其中引出的艺术本体论:什么是艺术;艺术决定论:什么才算是艺术或者谁说了算;还有艺术目的论:艺术是做来干嘛或者艺术做出来是给谁看的。这三个问题,我相信不用做社会调查也可以肯定,这就是我们当今艺术界一直躁动不安的基本哲学命题。

  603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8-27 01:04 , Processed in 0.1046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