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当代艺术的界面浅谈“80后”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20 09:5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我们习惯将其称作是“80后”有人把“80后”比作是垫纸尿裤的一代,这一代人生活物质丰富,但却普遍有一种叛逆精神,精神固然是好的,但如果将其转入艺术的层面上看,艺术单能靠这种精神将其延续吗?我们知道,80后已是成为一种象征,而在这象征的背后,所蕴含的已不仅仅是一种叛逆精神,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观念,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精神的思维。而不同的文化观念,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精神思维所造就的艺术作品也都不是一样的,但从实际的效果上来看,似乎事实并不是如此,因为生活物质的充裕性,使这些人对物质的追求胜过艺术的本身,当然这也是现如今中国当代艺术的通病,假如我们不去谈传统的美学观念,不去谈人的正常的审美状态,不去谈社会大众的接受能力,但艺术作品能真的就可以乱搞吗?当然在这个如旋转罗盘针的时代,人们都试图去给自己寻找一个方位,但是我们所需要的不是一个客观的方位,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价值,一种正常的人生价值。事实是现在面临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人们似乎都要去挑战过去的一种正常的人生价值,当然这部分大多是80后的青年一代,因此我们不得不为此担忧,
从时间性上来看,“80后”算不上年轻,但也未曾步入人们普遍意义的成熟状态,而在现阶段人们道德的失却,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假如艺术创作失却了道德层面上的意义,那又何谈为美。虽然说艺术作品不必都是慰藉人心,歌功颂德,吟诵美善的,也可以鞭挞丑恶,净化灵魂,而好的作品也更应是缓解人的心理重压,使人缓解痛苦,净化人们的心灵。当然艺术也不仅如此,可以表现社会的阴暗,可以发泄人生的不满,但如果只是一味的描绘丑陋和个人的阴暗,以艺术的名义而“胡作非为”,那么就失却了艺术的本身价值,事实上,青年一代的艺术作品,个人情绪充溢与其整个艺术作品,也似乎在他们的眼里,传统的美学价值,传统的道德观念,也就连最基本的绘画技法都成为了其嘲笑的对象,当然我不是说这便失却了他们的价值,只是作为我愚顽的思想来讲的话,对于传统的美的观念我们是应该有所保留的,艺术家更多的是用其独特的审美眼光给大众展现美的所在。从而体现其艺术价值,我们也更是相信艺术家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工程师。。
   从新审视“80后”艺术,当然这里我们谈到的只能是其当代艺术的层面,中国的当代艺术从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一直到90年代的少有成就直至到现在的鼎盛阶段,而这段时也恰恰是“80后”成长的阶段,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代艺术的这种价值观念充斥于人心,也更是印入了“80后”艺术青年的脑海,当然这种史无前例的艺术形式的价值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80后”青年艺术的精神观念,而科技和网络的先进,知识的快速变更和生活节奏的变快,更多人追求的是一种高效率价值回报,所以对于“80后”的艺术作品有人说没有文化内涵,没有价值意义,也还有人认为他们只关心恋爱和娱乐,不关心社会和政治问题,他们的作品没有政治、历史、和乡土情怀,更多的只是游戏、网络、爱情和自我。说他们极力避免深度和沉重,他们在用活泼、叛逆、搞怪等鲜明的艺术语言诠释着他们的艺术世界。这也成为了代表“80后”的艺术特点。而一味的追求物质财富,抄袭模仿、跟随成风,,这些问题也因其年龄的限制,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重要的是精神状态的体现,个人素养和文化内涵,但也因其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不够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所内难免,但如果只是一味的描摹和在现,也就失却了艺术的价值。但是,如果非要将以上论断强加于“80后”的艺术家们,也确实有些不近人情,虽然说我也持同样的观点,但事实是我们都无法改变社会现状对他们的影响。在我的价值观里,我始终强调的是一种文化的厚度。社会的一些影响没有办法改变,但是我们“80后”的艺术青年便也不能说文化等传统概念失去了其意义,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也不是仅仅靠一时的主观情绪及技法的涂抹所能达到的。
时代的发展进步,也促使着艺术的变更,但前题是中国的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这里面有一定的共性,但每个时代却都有着其时代的个性,当然,这里面也牵扯人的本身存在对美的一种感受能力。现如今一直所强调的快节奏的社会现实,对于我们,对于艺术,对于美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鞥脱离这种文化的传承性,即使只是很肤浅的接触。我们不能一味的回顾传统,但也不能全部归结传统,当然,这里我所指的传统是传统的美所积淀得美的观念。文化有其多元的格局,艺术有其独特性和当下性,对于我们80后的艺术家们更重要的是要知其于传统而不死其于传统,用我们独特的视角来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对于传承和创新,这两者是我们不得不注意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现如今,对于其“80后”的艺术作品也是深有所虑,以来是其本身的价值观念,二来是他们的作品所流露的情感。从表现形式上来看的话,他们的大多数作品,每每看到总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而有的作品似乎也在极力创新,但也总有一种“皇帝的新衣之嫌”,他们也力求用一种极端的行为方式来唤起大众的注意力,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当代艺术的高价位现象对其影响的严重,另外,大多数人把当代艺术当作是一种抽象的绘画方式,扭曲的形象、变异的图像,虽然,现如今的当代艺术也把其当作标志,但是,始终把这当作是当代艺术当作创新,那艺术的本身意义何在。当然这也还不是“80后”艺术所存在的全部问题,“80后”更多的是在物质条件丰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高科技也给带来丰富的文化快餐。但他们却似乎显得更加的敏感脆弱,说到这里,突然忆起以马内列修女的一句话,“物质的消费无法解除生命的焦虑,精神的思维也无法克服存在的孤寂”。这句话用来评价“80后”及“80后”艺术家的心理状态的话,似乎非常的合适。事实上,“80后”大部分艺术家似乎都是在关注其自身的个人隐秘和情感,作品需要真实这固然是好的,但作品的一些消极情绪却充溢与观者的内心,艺术作品有一部分是个人情感的表达,这没有错,但是就如我们所说的,他们本身的敏感性,一些作品所带来的往往是一些负面影响,而中国的传统创作讲求“德成为上、艺成为下”,当然,现如今艺术的丰富性,艺术创作虽不能因其左右,但就我个人愚见,我还是希望我们“80后”的艺术家保持一种高尚的心态,虽说这种心态于造就优秀的艺术作品并不构成直接的逻辑关系,但我想这里面也不可能没有影响。但就此我也要说,在不失过多的道德意义的层面的话,艺术是自由的。
现如今,有一些人将艺术家的一些问题归结于是一种心理问题,这无可厚非,当然这里更多的映射的是“80后”的艺术家心理,但是,我们不能能把一切都归结于是心理问题,我们要搞清楚那些是心理疾病,那些又只属于是精神范畴,这需要我们很客观的对待,实际上艺术需要一种精神,虽然我个人强调不能太过于隐秘话,但一副好的作品也不能失却了个人情感的表现,艺术作品是要将其活,而不是将其死。
“事其事者而事,行其行者而行”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时代总是在进步,我们“80后”的艺术家也将担负艺术世界不久的重担,我们要做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还是被永远载入史册,这绝不仅仅取决于我们的能力,更取决于我们的思想,我、而艺术家要用我们的眼光,我们的善良,我们的信仰,我们的精神价值去发现美,表现美,为美的历史抹上那精彩的一笔。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9-1 10:34 , Processed in 0.11116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