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左克:窥视或者对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8 21:2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人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第二不了解的就是自己的祖国。
我们可以看见浮世的风云变幻,可以听见谩骂或者阿谀,看见差距或者差异,但我们真的对这一切看似明朗的实相呈现毫无理解可言。
我们嗅不出祖国腋下的体味,这真没什么办法。
我们不知道我们所喜爱的、厌倦的、尊崇的、遵守的一切可能在另一面就毫不留情地暴露了我们的渺小、可笑、愚蠢和无知。
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地位或者生活习惯和品味,这些被前辈与前辈代代逐渐熏养传承引以为豪的社会生存标准,我们所引以欣喜和自感高大的一切,它的后面,也许正让我们无限尴尬和无言以对。
如果不幸让那个德国犹太人瓦尔特·本雅明复活在21世纪这个仍然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中国,不敢肯定他将是否会继续他孤独而神经质般的“窥视游荡”。那些被本雅明“惊讶”发现的城市暗处,那些妓女、拾垃圾者和文学疯子其实毫无意义。
今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早已消解了这些在本雅明眼中的“暗处人们”的哲学意味,在“人肉搜索”异常火爆的巨大虚拟现场,这些“暗处”充满娱乐味道。
21世纪初的中国不需要本雅明忧郁的哲学眼神。
但总会有一种眼神去填补原本属于本雅明的观测位置,不在他处就在这里!
Kim vernon,一个拥有蓝色眼球的人。
他带着他的眼球和老婆以一个当代艺术家的身份从澳大利亚“游荡”到北京,头发的隐约轮廓暴露了一些嬉皮特征。
Kim vernon象所有以游荡为思考铺陈的前辈那样,去热衷于发现城市中的“另类”痕迹,那些被我们忽视和重视的一切。
可以肯定的是,Kim的发现之旅卓有成效,甚至可当伟大。因为他有可能准确地、毫不客气地为21世纪初的中国带来真正具有“全球时代特征”的时代定语。
当21世纪初的中国人热闹地在为自己蓬勃发展的经济和世态文化努力寻找诸如:她、中性等等时代定语的时候,当这些被热钱冲昏了头脑的人们开始热衷于讨论某某“后”等空洞语境修饰的时候,Kim vernon用来自完全不同文化的眼睛,很“嬉皮”地发现,其实21世纪初的中国,就是一个“证件时代”。
这于其说是一种本雅明式的窥视,到不如干脆说是来自彼岸文化的无情对视。
在城市没户口的,需要“暂住证”,哪怕你购买了这个城市的房产并为该城市的GDP做出贡献;买了房子多数人开始需要一张“未婚证”、“结婚证”或“离婚证”,或者在不久的将来还需要一张“怀孕准许证”、“出生证”和“独生子女证”;找工作谋生需要“身份证”、“健康证”、“学历证”、“党员证”、“退伍军人证”、“上岗证”、“下岗证”、“摆摊设点特许证”、“残疾证”(哪怕你看起来不像一个残疾人)、“作家证”、“画家证”、“歌手证”;直至人们恶搞出的“算命证”、“帅哥证”、“美女证”。
人们为了一张智力证明(学历证)可能面临的不仅仅是寒窗十年,或许还有精神抑郁和生命危险。
得到证件的人们大摇大摆满面红光,哪怕其实就是个草包废物;没有证件的人们小心翼翼低眉顺眼哪怕其实货真价实才华横溢。
这些证件文化甚至渗透进某种精神追求领域,一种叫做“居士证”的东西正大面积发放,以应对人们如饥似渴的信仰需要。虽然这一纯精神领域的追求被这些证件弄得尴尬而且浑浊。
这些眼花缭乱的证件需要的背后,适时诞生了办假证的地下群落。这些看起来仅仅只是一切违法现象,而我们把它们成为城市牛皮癣的背后,其实深刻讽刺了这个“证件时代”,也深刻揭露了这个时代荒谬的工具理性。
在Kim把这些“牛皮癣”隆重搬上架上之前,它们仅仅只是一切让我们愤怒或者暗自窃喜的社会现象,而当这一切以当代艺术的身份被一丝不苟地摹写在画布上之后,瞬间获得的震撼足以让普遍具有脆弱神经的当代中国人无地自容。
这需要放下故意装傻的矜持和故意耍赖的无耻。

   Ζ 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8-29 18:13 , Processed in 0.1066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