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8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铁军:又见左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1 21:4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又见左岸
再次看到刘锋植、赵海和李松的画作感到很亲切,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这个世界的变化和参与感。虽然他们经历了很多,但他们依然是生活在“左岸”的勤奋的、特立独行的、自由的人,他们的绘画语言在当下的语境之中依然是那么的犀利与不落俗套。
作为通州左岸的代表人物,他们代表着一段历史,他们的作品是对这段历史的诉说,这使得他们的每件大作都具有各自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诠释。
刘锋植的作品是张扬的,其绘画中的线条拥有东方大师八大的运笔逸气,大胆奔放直入化境,而作品中的绘画语言更是多样性的,比如创作于1997年的《雨》,就有着一种超现实的意境; 1998年的《草地上》又把莫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用于自己的创作之中。纵观刘锋植的作品,通过他的了了数笔便表现出一种梦境的感觉,他的作品大都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客观物体通过自己的观念认识结构后再在画布上重新组构在一起,比如说1999年的《广场》这一系列,《广场·之一》用一种书写性的线条和色块,表现的是他对现实场景的情怀和记忆的视觉升华,通过刘锋植的艺术语言及统整了的思想,使纪念碑在整个画面中产生了一种形式上的梦幻感。观看刘锋植的作品,不可忽视的是其作品中的黑色色调,这种色调为刘锋植的作品注入了一种情绪和观点,给人的感觉俨然是一种阴郁,而这种阴郁又是建筑在一种梦境之中的,就更是会让人产生一种追忆式的共鸣。
而赵海的作品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他作品的主体是火车,画面的笔触既大胆又富有章法,火车在这里已经不只是一个机械的产物和仅仅具有一种宁重感了,他那技术层面上的笔触和肌理、力量感的油然而生源于他对历史的理解。作品《静》(2006年)表现的是一个火车头的侧面,虽然取名为《静》,但作品中却全然没有一点静的因素,火车头在人们观念中的那种强劲的冲力,又加以绘画中的绿色灯光,而绿色代表着通行,作者巧妙地用《静》的主题把作品所要表达的一种力量感对应地表现出来。赵海的作品不仅仅表现的是一种力度,虽然他的作品中火车等机械题材的因素较多,但起到不可忽视作用的却是灯光,他对于光线的运用同样是要引起我们注意的。赵海的作品从视觉角度是比较写实的,他的作品整个色调是低沉的,又配以工业的题材,火车身体的斑驳锈迹更是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怀旧记忆的感觉,最为点睛的是那画面中引导人们思想前行的灯光。在整个忧郁的画面中总会透露出一盏绿色或蓝色的灯光,有时会有一种诡异的感觉融入其中,但有时这种灯光的出现又会在这种整体阴郁的气氛中给人一种希望,这就是赵海的作品,力量感十足而又富有思想,原地不动。
人称左岸“三剑客”的他们虽然风格和性格是迥异的,但他们的作品语言却具有同样的权威性,在现当代的艺术中,他们作品的言语依然是先锋的、是敏锐的。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他们对于过去以及现在生存的批判,同时也蕴含着对于未来的一种认知,当年的左岸虽已不再存在,但左岸的精神早已被继承下来。
李铁军
2008年5月9日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8-23 22:24 , Processed in 0.1065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