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振华:探访“山寨”之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4 17:2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阵子,从山寨手机衍生出的“山寨”的话题,在媒体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什么是山寨?山寨究竟起源于何处?各种说法不一。这次到香港参加2009台北、上海、深圳、香港四城市文化交流会,寻得对“山寨”来源的另一种解释。
会议的主题是“文化发展与文化空间”,其中涉及“活化老建筑”、“文化场地”、“文化社区”等等相关问题。会议第一天,组织参观了石硖尾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这个中心位于九龙石硖尾白田街30号的原石硖尾工业大厦,准确地说,它只是一片“公屋”中间所保留的一栋工厂大楼而已。
不能小看了这栋大楼,它是香港工业文化的遗迹,现在,尽管它已经变身,成为艺术家的聚集区,但当年的痕迹依然可见。中心保留了18件旧机器文物,在创意区内的墙壁上,当年用墨水写在墙上的标牌,斑斑驳驳,清晰可见,如:“机器加工”、“钟表行”之类。
香港艺术发展局行政总裁茹国烈先生带我们参观,他说,七十年代,香港曾经有过制造业的黄金岁月,在“香港制造”的盛期,“石硖尾”一带非常红火,当时的制造业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规模比较小的作坊式的工厂,它们选择在城市较为偏远的地带谋发展,这类工厂由于地处山边坡地,被称为山寨厂,石硖尾工厂大厦曾经就是香港山寨厂的集中地。
茹先生认定,这就是现在成为流行词的“山寨”说法最早的起源。这种说法应该是有道理的,“山寨”首先是个粤语的讲法;其次,山寨产品源自山寨小厂,这些小厂很符合石硖尾一带工厂的特征。例如石硖尾工业大厦就容纳了很多的小厂,包括钟表制造、木工、纸扎、五金、塑料等不同种类的工业。这种工厂和过去人们头脑中一个大院一个厂,一幢楼一个厂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至于山寨的含义人们以后做了各种引申,那是另外一回事,而“山寨”之说的起初,并无褒贬之意,而是是对当时工厂现状的一种描述。
香港经济转型后,制造业转移到内地,曾经喧闹的石硖尾工业大厦沉寂下来。如何激活这个地块?鉴于北京酒仙桥有“798”;上海有莫干路50号,台北有艺术家村和华山艺文社区,香港也希望有个类似的地方。
经香港文化界人士的努力,有香港赛马会的注资改造,并与香港浸会大学、香港艺术发展局、香港艺术中心和民政事务局合作,最后不仅保留了旧厂房,还将它建成了创意艺术中心。
艺术中心建有120个单位的艺术家工作室,还有包括“黑盒剧场”在内的四个大的单位,租金低廉,交通方便,距离地铁仅需步行10分钟,所以正式运行一年来,大受艺术家的欢迎。
当代艺术在一个城市要有所发展,它的空间问题非常重要。比较而言,在香港和深圳两地的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即使有零星创意或艺术园区也只能是象征性的。
道理很简单,商业的诱惑力太大了,要想在这些高地价的区域清心寡欲,非商业地生存非常困难。香港石硖尾创意艺术中心表示,“最终中心要发展成商业化的中心,目标是让艺术家靠自身力量维持生存,因为政府不能永远出资赞助他们的发展”。
    香港和深圳城市艺术空间的高成本,是制约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原因。

     ト 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8-20 19:47 , Processed in 0.1059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