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范扬写生课摘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31 10:10: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对象十分好看的就尽量表现一下,这是我的原则。因为对象本身好看,在画的时候,实际上我也没那么多想法,画了再说。你平时所有的经验,就在现在慢慢用,反正我胸中有。不但胸中有,对象也有。
先把云气保持住,把这种即时景象保持住。我想在这里画,因为正好这里挺好看,等会就不一定是这样,先把它画出来,边画边染,因为现在是这样,等会就不是这样了。
大家别挡我视线,我看不到整体了。我用水墨画与用铅笔画一样,毛笔对我来说跟铅笔是一样的,这就是所谓得心应手。实际上对我来说跟油画笔也一样。
同学:他们说张家界来过好多画家,都没画好张家界。这里树木、山头都很典型。
范:不好画,它太丰富了,我能画好。张家界太漂亮了。
同学:山头太漂亮了。一般都画山头,坡角很难画。范老师画得天地浑然一体,对象就是这样,雾气岚岚。
范:这里有很多人画,但我画的还是可以的。这种树古人也是这么画的,生活中也确实是这样。
同学:这种纸是裁的还是就这么大。
同学:就这么大,也有大的。这种厚纸笔墨好表现。
范:我出去写生的时候,用这种纸耐得住。
山顶是平的,还有石质看上去是软的,要表现出来。不可能所有的都看到,看到主要的东西,把它画出来,而且我画的很像对象,也很率意,不是那么小心。  
同学:范老师画这张非常写实,平时写意多一些。
范:对。有时候写实,有时候写意,双重性格。他们也这么说我。
同学:四十五分钟了。一层层的,画得非常丰富。
同学:老师你为什么在这里题款呢?
范:这里留白多。
烟气岚雾,四时不同,画就有虚实变化。这在宋画里能看到。中国画有中国人的习惯、中国人的审美,怎么样领会自然、表现自然,与别人不一样,是全景式的、观照式的。另外,就是把自己融入自然,不像西方人是凌驾于自然或征服自然,中国的山水画是融入自然,取得和谐。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叫“和谐的状态”,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交融、交往、交流,不是霸权式的控制。所以古人叫仰观俯察,既不是焦点,也不是散点,俯仰之间,是无数个视点。比如同样画中国画,吴冠中与黄永玉就不一样,黄永玉画小巧玲珑的苏州园林是一个扫描式的手卷,而吴冠中画偌大的黄山就只画黄山一角。
因为对象太好看了,所以就画的尽量写实一点。写生写实是一种画法,我回去放笔直取的时候也是一种画法。一般我过去写生也是这样,一开始画,手是比较紧的,过了一两天,或者第二、第三张,手就比较野了。就像一个人,他的行为渐入佳境,或者说由严谨到豪放,由紧到松,本身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说不定我下一张就变了,明天后天画法又不同了。一般人画画都是这样,一开始紧。
对象好看又生动。我们写生不是描摹的,而是绘画的。画面的线条也要很好看,点、皴也要有来头。有的人一写实就写死了,笔法就不好看,要形神兼备。形神兼备不是只画人物,山川草木皆有灵性,所谓形与神皆在焉,不只是人物画。你们看我画到最后,用笔勾勒一下,这是我的说法。勾勒的勒,一般用于人物画,而我也用到山水画上。一般山水画说勾、皴、点、染,没有勒,我画到最后用浓墨线条勾勒一下。本来“勒”是用在工笔画的复勾,一般是画完了不精神,就把它“勒”出来。
你看我这里的用笔,虽然很粗,但对象有几根细的线条,这种感觉还是要保持,既不是一笔粗笔带过,也不是如实刻画几根细线,是有意无意之间。
以意生发,必须在对象给我的信号下。
范:有一次陈平就跟同学说,你们范老师有点像草书入画。
同学:他画画像写魏碑。同学:陈平的画静。
范:有静有动,一静一动皆可。一张一弛嘛。
同学:有人评价范老师的画,是这么看得:他说就像男人把裤子脱了,很轻松。
范:不用禁锢,打破常规。都要脱的。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就脱掉裤子:天地就是我的衣服,我就在天地中。
同学:解衣盘礴。同学:这可能粗糙。
范:有可能的。但对象不粗糙,画出来就不粗糙。如果人本身粗糙,画出来就可能粗糙。
同学:如果没有你这种性情的人,就画不出这种画。
范:这有可能。不能假,不能装。就像我平时说的,此时的我非彼时的我,刚才的我非一个小时前的我。这正是有趣的地方,难道不是这样吗?
同学:环境不同,场景不同,画面不同。作为一个艺术家情感要丰富,看您画更有激情。
范:情感是基础。此时此地,彼时彼地,彼时此刻都不一样。
同学:在这种自然状态中,能否把提炼出的语言更文本一些、更文化一些。
范:应该这样说吧,所有的人面对自然都不完全一样。我还没有看到别人画的张家界,没有人把画的张家界什么样子给我看,那么我画的张家界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就像我经常说的,我们努力奋斗,将来争取使自己走得更远些,这就是我的想法,我们跑马圈地嘛。我觉得通过我们的努力奋斗,使中国画走多远与我们有直接的关系,我们走多远就是当代中国画走多远。
同学:范老师你觉得专业画家与业余画家有什么区别?
范:天天画就是专业,画的少就是业余。其他没有什么。
同学:是用时间来判断。
范:真正以此为生命追求,就是专业的。
同学:那文人画是专业还是业余?
范:业余。文人画是业余,但业余并不代表不好。专业的也不是就一定好。
范:同学不管我的水了,那我就画浓墨的。没有水,我就用笔快一点,那么痕迹留在上面就少,效果也出来了。所以,所有的东西都是一分为二的。
同学:有水会润一些。
同学:但白都留下来了,浓墨过去留下很多小白点子。
同学:远山层次都很丰富,很多层。
范:画到一个高层面是一样的。看董源画《夏山图》,远看几不见物。其实一开始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不能说哪一条浅,哪一条深,哪一条是路,哪一条是线,其实都有,只能说是感觉。
同学:刚才那个农民说:“这个画家还可以”。
范:我有些画老百姓能看懂,很多老百姓都讲还可以,我是白居易。
同学: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
同学:范老师画有油画的感觉,油画能画出这种亮感。这个地方就是有油画的感觉。
范:不能做做,要有感觉,一做做就不好看。我很厉害,画的既很写实又好看。
同学:有笔触。
范:这个不容易学了吧?
同学:课堂上讲课的时候,都讲染色要先用墨后上颜料,你是画染一次上去的。
范:墨不碍色,色不碍墨。我是勾皴点染一体的。
同学:一起上比较好,如果先墨后色容易发灰。
范:这个地方不容易画。整个田野,只是一些线啊、面啊,你最后要把它变成国画,还是要考虑的。比如这个周围是密的,这个周围是大而疏的,田埂、小路、水渠都不是很清楚,但是又有一些这样的线,所以我就这样把它画出来了。
范:我基本上是有什么画什么。
同学:西画与中国画视觉方式不一样。
范:中国是为了把玩,西方是为了展示。一般西画显得有力量。
同学:展览的来临,是否会改变中国画?
范:必然会改变。一般画中国画都比油画弱,没有油画强烈,但我画的一点也不比油画弱。特别是展览的时候,看上去很明显,就是不比油画弱。一月份“笔墨雄风”五人展,我画了一幅5.8米×1.8米的大画,老远就看见很强悍,比油画强。包括给钓鱼台国宾馆画的一幅,二十米开外就能看得见。
同学:四人“新院体画展”也是这样。
看范老师创作时一般是从上往下画,但现在是从中间画。
范:我不管的,画了再说,别人不画我要画,别人不知如何画,我要看一看我能不能画。
同学:画梨花可以用粉。
范:我不喜欢用粉。
同学:那怎么办?
范:留白勾出来。
同学:用粉是渲染。董欣宾说宋文治善于用染。
范:宋老自己也说的,以前在画院画画,他就一边画一边说“老宋开染坊了”。中国画勾皴点染,染确实也是一个方法,你不能说用染的方法就不是中国画。
同学:是最下层的方法。傅抱石后来画画就靠染。
范:不能说是最下层,而是最后一道工序。
同学:范老师画这种山水的时候,线非常讲究,有来龙去脉。但从皴法上怎么理解?
范:有时候我只有原则,没有定式。比如说对面的梨花,谁告诉我们怎么画了?画了再说。
同学:面对它的时候,马上就能把感受记下来。
范:画了再说,没有固定的方法。

  Ⅱ 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10:10:49 | 只看该作者




     - -
3
发表于 2010-8-4 08:49:33 | 只看该作者


   Т 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8-18 14:53 , Processed in 0.1148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