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笔非墨:身体的解构与赋形|张朝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20 10:3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非笔非墨:身体的解构与赋形 / 张朝晖
    人类对于自己身体的认知,既体现为个体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体现为对社会群体和文化种族自我认同的最基本判断,例如,我们一下就可以区分黄种人、白种人或黑人,这是人们自我归属感的最基本尺度。这在历史上和人类学、社会学研究中是经常被提及和探讨的事,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尤其是对那些完全生活在自己的母文化环境中的人而言,自己身体的确认常常被身体对环境的具体感受所淹没。而具有艺术敏感与创作冲动的人来说,自我身体的认同感觉就显得格突出,于是在三万年前的塔米拉岩洞中,先人艺术家们就得自己的身体刻到岩石上,人类的历史恰好也就在那个时候开始,尽管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因此就有学者推断,艺术与人同时产生。
    描绘、表现和刻划人类的身体一直是古今中外艺术界的永恒题材,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人类的身体从来没有脱离艺术的图像王国。时至今日,艺术家似乎越来越看重身体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无论是以什么样的媒介或艺术的行为方式。画家王非也一直以身体为母题,尝试采用绘画语言来探索艺术终极走向,这尤其体现在近期《关系》系列作品之中,而且作为曾以水墨这种传统艺术媒介从事艺术实践的王非试图整合多种绘画语言,甚中包括拼贴、水墨、宣纸、画布、丙烯、喷枪等,所以有关“笔墨”的学究化讨论,对王非无任何影响。他早已将笔墨问题进行新的转换。对艺术家而言,作品最重要,探索和创新最重要。一切具体的物质材料和学术探讨对王非而言只是参考和艺术尝试的参照,而并不具备决定性作用。无疑王非对身体问题的关注也是他艺术探索的重要维度。
    身体的问题,在近一两年的国内外艺术实践及社会生活中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问题,一些人对身体的态度忽然变得十分开放和包容,似乎具有某种国际性色彩,例如德国一位名叫哈更斯的解剖学专家将尸体作为艺术品来展出,去年开始,一位名叫斯本瑟的纽约艺术家开始拍照成百上千人在公共场所共同裸体的场景。在我们中国,名为人体艺术的裸体艺术展引起波波轰动,大中城市的少女做裸体写真成为时尚,轻易地将自己的身体毫无隐私地展示给人。在国内的前卫艺术界,不光有艺术家用尸体做装置艺术,更有“吃人”和“自杀”的行为艺术。从常人的眼光看来,这似乎是疯了,但从艺术反映现实这一真理看来,艺术家探索的正是我们面对的新现实,我们对生命的新态度。因为无所不在的技术化发展,生命与我们的身体日益受技术进步的挑战,人们对身体原有的态度、观念和认知方式已经完全改变。艺术家只是用极端的方式来传达某种近乎残酷的现实。这一现实正是“关系”系列的创作背景。
    上世纪90年代曾经有国际问题专家预言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一个预言正在变为现实,在迅速的国际化和信息化进程中,中国可谓喜事迎门。中国的变化不仅让中国人感到吃惊,而且会给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带来新的变化,势必会改变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在各种文本和文件叙事中,有关中国的话语都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个正在发展中的进程,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认识到的现实。毫无疑问,艺术家对这一现实更为敏感。
    王非的艺术虽然算不上极端,但却逼近残酷的现实,一种被技术挤压而扭曲并且日益变得模糊的身体感觉,这种感觉无所不在,但又难以叙说,唯有用图像化的视觉艺术语言才可逼真地传达这种感受。这恰是人本丢失所造成的无限困惑、一种认识和把握世界能力缺失时所造成的心理失重感。尽管王非仍然使用架上绘画的传统方式而不是在今日前卫艺术圈子里颇为走俏的行为或新媒介。对此,王非这样表明自己的态度“做艺术用什么材料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关注和探讨怎样的问题,同时又是怎么表达你的关注”。
    表达对身体的特殊感觉一直是王非所关注的,这种身体感觉表现在解构身体与世界的碎片化记忆,也就是说,技术发展,使人对生命与身体失去实实在在的把握,充满不确定性,身体的真实越来越模糊不清——这或许是技术化和国际化的伴生物,这一特征在王非的画面上展示得极为突出。画面上,依稀可以辨认性别的身体,但经过艺术家反复拼接、撕裂、描绘、喷涂之后,人的形象在画面上逐渐消弱甚至隐退在抽象化的现实结构之中。在画家眼里,身体在成为借题发挥的起点,而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随心所欲的心性和天马行空的创作会驰骋到难以想像的地方。尽管如此,艺术家对身体所表达的态度却昭然若揭,获得因人而异的解读和认同。这使王非的作品被赋予显而易见的当代性。
    王非的作品乍看像是现代水墨,因为他大量使用黑白调子,只是偶尔加些银灰色。或许是因为长期从事水墨画探索的缘故,王非对水墨仍然抱有某种依恋、某种浓浓的情结,而且作品中还呈现出“空”和“无”的感觉,这或许与他曾虔诚地笃信佛教,从事佛教艺术有关。但王非并不满足于对传统思想和个人经历简单组合,而是力图最大限度地摆脱过去的影响,尊重对今日社会的独特经验和个人感觉,从而贴近当代。
    笔墨在当代文化格局中已不是个关键问题,身体则越来越多地被艺术家所使用,既可以是媒介,也可以是对象或母题,当然可以结构和挪用,总之,艺术家可以拿将人的身体当成一种叙事话语,从而表达自己的态度。
    下一步王非该怎样走,在中国当下的文化情境中,架上架下是否仍然还很重要?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5-5 19:19 , Processed in 0.10904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