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艺术上了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0 15:3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网络艺术一度被称为Net.Art。这个术语的来源颇有几分神秘性。根据莫斯科艺术家舒尔金介绍,跟他一样迷上互联网、整天琢磨如何用这个新工具来从事创作的科西克在一九九五年收到一份来自匿名邮件发送器的信件。由于软件不兼容,它成了无法阅读的乱码,唯一似乎有点意义的是下述碎片:“【...】J 8~g#|\;Net.Art{一‘sl【…】”这个斯洛文尼亚人既高兴又激动:网络本身居然为他所从事的活动起了名——Net.Art!他总想弄清这份邮件的全部内容,但解读乱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白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仍无进展之后,科西克只好另请高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市出版家马科维帮了他的忙。邮件解码之后,他们才明白:这是一份宣言,堆满了对于传统艺术机构的各种责备,宣称网络上的艺 术家拥有独立性和自我表达的自由。经过正确转换,那段包含“Net.Art”的文字内容是:“所有这一切仅仅由于网络的涌现而成为可能。艺术作为观念顿成物。”这段话本身倒没什么精彩之处,但作为亮点的Net。Art一词却已经用开了。据舒尔金所说,由于马科维的计算机硬盘在一九九六年夏天崩溃,上述宣言已经不存在。舒尔金本人挺喜欢这一奇异故事,“因为它完美地说明我们生活于其间的世界比我们所拥有的关于它的理念丰富得多的事实”。一九九六年,在意大利东北部港口城市里雅斯特举办了名为“网络艺术自身”(Net.Art Per这标志着Net.Art一词已经不胫而走。

  关于神秘邮件的说法可能确有其事,也可能是舒尔金故弄玄虚,因为至今仍未有人出来宣称对Net.Art的命名权。((维基百科全书》相关条目撰稿人认为:有些人将Net.AIrt一词定义为活跃于一九九四至一九九九年间、工作于网络媒体的一个特定艺术群体之名,主要成员是科西克、约迪、舒尔金、利亚利娜、奥贝与邦廷。然而,这种看法可能有误导性,因为其他艺术家同时也在以此名义进行创作,其中包括Ja romil、Superbad、Snar9、】[mez】【、Zuper、I/O/D(群体)、格朗谢、马德、萨尔瓦焦、卡雷特、卡特洛和Antiorp等。若按这一条目的说法,则Net.Art的外延要比舒尔金所说宽一些。((维基百科全书》所提到的其他艺术家多数是化名(有的还故意使用了违反语言规范的拼法)。隐藏在这些名字之后的艺术家,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他们大多以作品的激进性著称,主要通过互联网建立联系,在创作中相互呼应,切磋琢磨。一九九九年科索沃战争爆发之后,由于彼此立场不同,这些人产生了分化,Net.Art也向Net Art转化。与Net.Art相比,Net Art从字面上看少了一个附点,在实践中却代表范围更大的网络艺术。二十一世纪初,互联网应用较前扩展,世界各国的前卫艺术家纷纷上网,不仅将它当成通信手段,而且千方百计地探索其艺术潜能。他们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作品称为“网络艺术”,在意脉上承续十九世纪末以来的实验性的电话艺术、传真艺术、广播艺术、电视艺术等电信艺术,在技术上则由模拟媒体转向数码媒体。Net Art淡化了Net.Art的神秘性,也削弱了其激进性,但仍葆有鲜明特色,即创造性地运用“第四媒体”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或者说以探索新媒体的艺术潜能为己任。在这一意义上,网络艺术被视为新媒体艺术的组成部分。还有人干脆将Net与Art合成netart一词,意在显示网络与艺术已经亲密无问。

  与Net.Art几乎同时出现的有“互联网艺术”(Internet art)之称。它们之间有所区别,因为互联网仅仅是网络的一种类型,互联网艺术的外延相应比网络艺术要窄。外延比互联网艺术一称更窄的要数“万维网艺术”(World Wide Web Art,通常省作Web Art),但恰好是它最早表现出鲜明特色,因此,一九九五年互联网艺术首次被列为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的专门范畴时,当年的评奖分组是在“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名目下进行的。一九九七年互联网艺术评奖才更名为“网络”(.net)组,与“计算机动画”、“交互性艺术”及“计算机音乐”组并列。万维网仅仅是互联网所提供的服务的一种类型,与之并列的还有电子邮件、邮递目录、电子公告牌、新闻服务、远程登录、文件转移、聊天服务(IRC)、在线搜索、在线翻译、在线咨询、在线购物、网络电话、网络传真,以至于目前被列入Web 2.0之应用的博客、随身播、社会网络、聚合新闻服务(RSS)等。它们都可能由于艺术家的匠心独运而向在线艺术转化。其中有些转化比较成熟,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性艺术因此可能成为通称(如基于IRE的“聊天剧”等),但它们都没有万维网艺术影响大。在实践中,有些人甚至不加区别地使用“网络艺术”、“互联网艺术”与“万维网艺术”这三个范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崛起的网络艺术经历了产业化的历史进程。产业化首先是互联网自身定位由立足军工、科研转向民用(尤其是商用)为主引起的。在网络艺术领域,某些艺术家为这一大潮所裹挟,成为随波逐流之人;另一些艺术家对此义愤填膺,坚持自己不与之苟合的立场。上述矛盾发展的结果,是网络艺术的去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4 04:57 , Processed in 0.1036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