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批评如何成为可能|梁培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6 18:5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法批评如何成为可能
梁培先
  在讨论书法批评之前,我们有必要做一次问题的还原,即回溯到书法批评的源头,从人类精神生产的角度重新审视普遍性的、普通意义上批评的前提与本质。这里的问题是:在人类精神生产过程中,批评为什么是必要的?批评如何成为可能?这个康德式的提问既包含了批评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是什么的问题,又可表述为:什么样的批评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批评,才能使批评成为可能?
  对批评合法性存在的解释是,人类对自身行为、观念的反省、反思能力,对现存的不满足,以及对未来企图预知的本能决定了批评存在的理由。只要人类追求完美、渴望预知未来的冲动不曾泯灭,批评即可获得一种存在的自明性。但是,这种自明性的前提是批评必须成为批评。
  什么样的批评才能称得上批评?在我看来,它必须具备反思性、批判性、前瞻性。只有具备了这三个特征,批评的意义莉能得以显现。所谓反思性、批判性是指在反思过去、批判已有的历史经验时,批评的洞见必须有所针砭,将历史与现实中杂乱的、表面化的东西加以过滤,激浊扬清转化为清晰、澄明可以引鉴的思想。而前瞻性则缘于批评的现实应用性。终极意义上讲,人类反思过去、褒贬当代的目的不是要挽回曾经的失败,而是为了在未来的事件中不再失败或少有失败。因此,前瞻性既是批评的存在基础,又是批评运作中应当遵从的法则。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要求批评成为关于未来的算命先生,人类对于未来的知识从来都只能是关于未来的一个参数,正是认识到这种不能自决的有限性,批评才有理由不停地说下去。
  接下去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批评才能具备反思性、批判性、前瞻性。就事论事的批评固然也有一定的批评性,但只是批评极为初步的部分,不能算是本文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批评(不然批评家就太好当了)。从能够为人类的行为、观念提供智力、思想支持的角度来说,真正的批评无一不是精神性、思想性的。批评的这一根本要求决定了批评家既要人乎其内,置根于与批评对象的视界融合,又要出乎其外具备超越品格,从一个具体的批评对象(包括作品、观念、行为现象)上发现其意识、思想深处的症结或有价值的东西。这是批评能够在人类思想精神生活中存在下去的基本保障。这方面的例证很多。从孔子“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中和思想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批评中的广泛应用,到近、现代哲学如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解释学等哲学所引发相应的批评理论,有价值、有力度的批评皆有其对应的思想谱系的支援,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也就是说,批评家作为人类行为、观念的精神裁断者,批评的性质决定了他的思想结构应该超拔于流俗,具备哲学化的“元思考”的能力。是以,真正的批评的展开应是具备维特根斯坦所说的治疗性的,不同批评家思想、价值观念间的碰撞,应能见出思想淬砺的光华。
  以此反观当代书法批评,抛开那些“立生祠”、“建牌坊”、“开追悼会”式的伪批评不论,即使其中比较优秀且颇具影响力的如梅墨生、王道云、杨吉平的书法批评系列以及陈震生的篆刻批评,他们具备了多少反思性、批判性、前瞻性,究竟能给当代书坛提供什么样的智力、思想支持也是要被重重地打上一个问号的。王道云在《书法门诊室》的序言中说:“《书法门诊室》只是以点画、用笔、用墨、结字、章法、布局为对象的批评。”“20世纪的书家都是走在传统大道上的古典主义实力派书家,衡量他们书艺水平的标准,也只能遵循传统的批评尺度。”这两句话基本上也适用于梅墨生、杨吉平的书法批评和陈震生的篆刻批评。但是,他们四人皆未曾对这种做法提供任何理论上的证明。这既令人疑惑又发人深省。书法批评仅仅涵括技法、技法美学趣味、书法美学等基本的几个方面,这能不能叫做完整的批评?王道云坦然承认《书法门诊室》中的批评“不是广义的书法批评”,作为个体行为似也无可厚非。但是,偌大的书坛只有微观批评而不见其他,批评的格局、气度是否太小了点?另外,传统型的作品就必须依从传统的尺度加以评判,这种批评理论怎样证明自身的合理性?批评的反思性、批判性、前瞻性又如何体现?如果一种书法批评理论只是建立在习惯和一些想当然的基础上,我们能对依托这种理论展开的批评抱有怎样的希望?
  不必讳言,到目前为止当代书法批评仍然在延续着文人化的口味和微观批评为主的历史惰性,人们之所以把习惯的东西当作理所当然,无外乎缺乏对理所当然的反思与批判,缺乏对这种批评的批判。铺天盖地的攻击当代书法批评的文章可谓多事,而真正的能够称得上对批评的批判的又很少,众声喧哗中究竟有几篇“挠到了痒处”?我认为,对批评的批判不力不仅是书法批评的问题,而是一个艺术理念、艺术思想的问题。受制于同一思想、观念的争论,顶多只能称得上意见,五十步笑百步绝不是真正的批评。而当代书坛恰恰充斥着这种五十步笑百步式的所谓的批评。走出这种困境必须依赖有力度、有价值、有所针对的批评的推出。但当代书坛缺的就是这种批评,这是一个奇妙的悖论。
  以杨吉平的《现当代名家批评》为例,他对王遽常章草经典意义、卫俊秀草书碑帖结合的过分推崇,自然有个人喜好上的偏至。但杨吉平书法批评的关键问题当是他的批评理论所依傍的古典型艺术的经典性在现代艺术中是否有效以及碑帖二分、碑帖融合的传统认知框架还有多少现代意义,这两个理论基点的问题不是不可以讨论的。而报纸、刊物上连篇的反驳文章竟将火力集中于卫俊秀草书是否可以称大家的极为庸俗的论度,而在现时代的文化环境里,平等化的态度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书法界有不少人在鼓吹什么学科对话,这无疑是一种故做开放姿态的虚假表演,当代书坛尚且不具备进入当代人文对话的共适性语境的文化、思
想资源,对话又如何谈起?毋宁说,应是主动地去争取当代其他人文的文化、思想启蒙更切题一些。
  我们必须完善书法批评理论建设。毫不夸张地说;当代书坛能够拿出独立、自足的批评理论的批评家还没有。而书法批评若要摆脱古人的窠臼,成为一种具备反思性、批判性、前瞻性可供交流的精神生产行为,批评理论建设是不言而喻的。前面提到的批评与哲学的关系就是真正的批评理论的生发点。生发点的确立,既源于某种哲学的思想支持,又可归结为某一批评理论对书法的本质与意义创生的独特理解。这都是构成独立、自足的书法批评理论的最基木命题。以这些命题的要求衡量当代书法批评理论的建设情况,可以发现真正的批评理论建设远远没有启动。某些重要的哲学难题如作品的“客观”意义与批评者主观理解的二分法在当代哲学中的争议,显然与所有的艺术批评包括书法批评关系密切,但是书法批评界竟无一人触及到此问题,而同时期的美术界却能掀起持续数年的关于艺术意义、价值大讨论。与此相反,其他当代人文学科中早巳不是问题的问题。或者已经寿终正寝的假问题如关于艺术本体、本质的提问,类似问题哲学史上已有定论,倒是只有在书坛上还能不断地听到陈词滥调的轰鸣。如此咄咄怪事最可见当代书坛与其他当代人文之间的差距。
  书法批评建设必然牵涉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有关批评理论的概念、标准、运行规范、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有价值的批评理论莫不具有开拓性与可交流性两方面的特征。即在方法论的意义上批评理论的开拓性应该为批评实践的批判性、反思性、前瞻性做好前期准备,并提供可以进入现代学科交流的思想背景。在这一方面,当代书坛现有的批评方式、方法、标准、规范基本上只是把文人化的批评习惯加以条理化、明晰化而已,不仅远远不够,而且也很难进入现代学科间的交流与对话中。并极容易形成孤立的单一学科批评的自我封闭与自说自道。完整的、照搬式的挪移肯定是方枘圆凿,如何取长补短当是书法批评理论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
  我想强凋的是,任何哲学观念、批评理论都不能代替事实的批评。在具体的批评活动中,批评家全面的知识准备、艺术修养,特别是艺术直觉——对批评对象的直观体验能力是任何批评理论都无法洞穿的。这实际上要求批评家既要有理性分析的能力,又不乏创作家的艺术的敏感度和对一些说不清楚的东西的快速捕捉能力。把说不清楚的东西说清楚,凝固为思想——由思想生成语言。这是批评家与创作家的重要区别。
  凡此要求都是很高,也可以说有些理想化设计的嫌疑。而批评的存在理由原本植根于人类从不放弃的理想驱动。批评的言说虽然无法替换事实的躬行,但失去理想的烛照,艺术的躬行又该依存于何处?
——摘自《书法导报》


     X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5 15:50 , Processed in 0.1042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