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孤膽英雄”——栗憲庭|楊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2-4 21:2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孤膽英雄”——栗憲庭
楊衛
老伯樂栗憲庭在宋莊小堡村的房子是兩個千里馬似的人物方力鈞和劉煒為報答當年知遇之恩合夥給他修造的。房子面積不大,也沒有多少修飾,簡簡單單,卻給人以非常親和的感覺。栗憲庭因為應酬大都在城裏,經常要出沒於大時代的人潮人海中。所以除了一些特殊的節假日,一般都不往這偏僻的遠郊來,平常的多數時間這裏基本都是騰出來留給一些沒有住房條件的藝術家居住。印象中他的那套房子從蓋好至今已經換了男男女女好幾撥人,不同模樣的人在這裏穿梭來往,不由得使人聯想起栗憲庭在北京城裏的另一處住宅,那間坐落在後海邊上一套破舊四合院的房子,日日夜夜多少藝術家穿堂而過,來來往往的景象。據說,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所有人物幾乎都在他那間房子裏下榻過。諸如早先的羅中立,中間的丁方注1、王廣義注2,後來的方力鈞、劉煒,都曾經是他家必不可少的座上客。單從這一點就足可以看出,栗憲庭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的特殊地位。儘管他自己並不是個創作者,但他身體力行,長此以往致力於推介的工作,使他絕無僅有的成了中國現代藝術從頭至尾唯一的一個見證人,以致于他自己也因此而成了一個文化符號,一時代象徵。
栗憲庭在解放那年出生于河北邯鄲,中學時代便因言論過激遭受迫害,被打成"反革命",遣送鄉下勞動改造。他曾一度自學語文和繪畫,因為出黑板報兼畫刊頭聞名出眾,被當時在鄉里采風的中央美院幾位老先生半路相中,推薦到當時還屬於工農兵大學的中央美院就讀。78年大學畢業,分配至當時並為全國三大理論刊物的《美術》雜誌工作。從雜務員開始,任勞任怨,勤勤懇懇的工作學習,受到時任《美術》雜誌副主編何溶注3的器重,升為責編,自此利用職務之便栗憲庭便不折不扣開始了推介中國現代藝術的理論生涯。
"文革"結束後最早出現的現代藝術群體"星星畫會"所舉辦最早的一次現代藝術展覽,是栗憲庭以記者身份在《美術》雜誌采寫的報導。而像羅中立、程叢林、高小華等等代表的所謂"傷痕美術"思潮,也是栗憲庭最早推舉到《美術》雜誌上公開亮的像。在當時陰雲纏繞,政治空氣並不明朗的社會背景下,這些脫離航向、偏離主道的新潮思想,前衛舉措自然是觸了天條、犯了大忌。所以,作為異已分子,人民內部的敵人,《美術》雜誌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栗憲庭被迫停職在家,勒令反省,直到85年,社會空氣再度寬鬆,人民內部矛盾趨於緩和,栗憲庭又被開明的知識份子,當時藝術研究院剛剛畢業的博士生劉驍純注4視見,詛以重托,再度出山,一同謀劃《中國美術報》,作為此報以後的重要編輯,又一次義容辭的承擔起了推介中國現代藝術的重任。
80年代,栗憲庭寫過一篇著名的文章《重要的不是藝術》,以此形象的概括他的人生和藝術思想,可以歸納為現實主義一類。所謂現實主義就是客觀的尊重和麵對現實。這也是從"五四"尤其是毛澤東以來找到的一條合乎情理的精神觀、美學觀。藝術不是拿在手上把玩的一把箭,只有當它射向現實目標時才有意義。在民族危機、國破家亡的時刻,藝術的任務是要充當復興國家的精神武器,這基本吻合中國特殊時代的特殊國情。栗憲庭正是從現實這一點上找到了現代主義在中國土壤上抽發新芽的契機。總的看來,栗憲庭還是個文化民族主義者,至少他願意深入的去理解中國文化和社會的糟粕現實。也正是抱持著再度復興的理想宏願,栗憲庭接受了西方的現代主義思潮,並認識到這些潮流對貧窮落後的中國人文環境有一種刺激與改造的作用。難怪在相當長一段時期他極其推崇丁方的力量感,因為丁方塑造了一種宏闊偉岸的啟蒙精神,這種精神在一個時期正是構成我們社會前進的有機力量。不過,栗憲庭在對待丁方的情感上也是複雜多慮的:一方面他積極推介丁方,也非常欣賞丁方那種抱著宗教般的情懷去捕捉大人類精神的企圖;另一方面尤其是他後期,他也開始逐漸認識到丁方這種所謂大理想大熱情背後精神的空洞,甚至虛假成分。儘管這也並非丁方的過錯,而是整個民族的文化內核裏實在不具備那種探求力量和真理的資源。但丁方的執著和獨斷,還是很容易使人厭倦,以致聯想到故作姿態的假大空。對理想的懷疑和對真實的無奈,使栗憲庭長時間陷入了不知所措的無聊狀態。生命不死,精神就需要有所寄託。為了彌補心理上的價值失落,就必須尋找到一種替代的價值支撐。巧好此時,方力鈞等一撥年青人湧現,以其反叛、無所謂的潑皮姿態填補了這一時段文化上的空白,也使栗憲庭從精神上找到了寄生的方向,尋到了合乎歷史邏輯而又合乎時代情理的文化出口氣。
對於玩世這一價值系統的認同,起先栗憲庭是處於積極的因素。所以,他引用了有著傳統士大夫惰性的林語堂的觀念。在這裏玩不是懶,而是一種輕鬆面世若帶有出世意味的姿態,即在喪失價值依託的時候保持心平衡的一種處世方式。然而,依靠栗憲庭的個人能力所無法把握的是,玩世一但形成一種意識形態,尤其被世俗心理所消化後,其積極意義便自然而然被瓦解,玩世也就無法形成一種價值觀。所以,儘管栗憲庭捧紅了方力鈞,推出了玩世,但他自己卻一直守口如瓶,始終還捍持著一種中國知識份子樂善好施廣濟于天下的人文志向。據說,他跟前妻離異後,自己鋪睡的那張床墊,其底板就是89《現代藝術大展》時期那塊醒目的不許掉頭的現代藝術招牌。這塊招牌伴著栗憲庭整整打發了一個時代,直到將中國現代藝術推向國際舞臺,局面有所打開後才從他家悄悄撤去。聽到這些,似乎又給栗憲庭矛盾的內心世界增添了幾分捉摸不透的神秘色彩。
栗憲庭最不願意訴說的是關於當年跟高名潞注5分崩離析的往事。高名潞是85年新潮美術運動在理論上的支持者,搖旗呐喊、推波助瀾的旗手,也是栗憲庭同住一個四合院內的隔壁鄰居。他們曾經是攜手同進事業上志同道合的搭檔,並一同成功的策劃過有著深遠影響的《現代藝術大展》注6。正是在大展前後一份要求釋放政治犯的簽名要求中,栗憲庭跟高名潞出現了針鋒相對的矛盾。高名潞認為聯繫簽名者欺騙了他們善良的感情,處於藝術家的安全考慮,當即率領一群藝術家離開了現場,而栗憲庭則默默無語的在簽名布上劃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後也棄筆而去。這一截然相反的舉動事後為栗憲庭贏得了聲譽,而高名潞也在此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當時甚至有藝術家出拳攻擊高名潞。身心受到巨大創傷的高名潞不久後便遊走他鄉,去了美國。栗憲庭卻固執的留守在家,從此便與高名潞拉開了遙遙無期的距離。
如今,千秋往事都已成了過去,化成了流水。高名潞遠在異鄉依然伏案讀書,精神飽滿的作著他的學問,而栗憲庭則悠然自得象個老農一樣將他宋莊小堡村的鄉間庭院收拾乾淨、打發一新,正在那裏守著星辰、望著日月,跟妻子廖雯養育下一代小寶貝的未來。
注解:
1、羅中立:"文革"後"傷痕美術"的代表畫家。"傷痕美術",作為一場思想解放運動,率先反叛了30多年來粉飾生活的假現實主義,對人的命運的關注對後來的藝術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而"傷痕美術"最早則是由羅中立的油畫《父親》所引發的一場全國性大討論而波擊開的,羅中立也因此在中國美術史上享有了較特殊的地位。
2、王廣義:80年代最為活躍的現代藝術家之一,84年曾與舒群、任戩、劉彥等一起組建第一個現代藝術群體"北方藝術群體",為其中代表畫家。王廣義也是最早挪用毛澤東像作畫的藝術家,89《現代藝術大展》上他便展示了他的"毛"系列作品,後來以《大批判》作品聞名於世。一般認為王廣義是中國"政治波普"的首創者。
3、何溶:1921年生於吉林,1945年中輟上海聖約翰大學的的學業,參加革命。北平解放後,為中央美術學院首屆學員,畢業後留校任教。1954年參與《美術》創刊,任美術組組長,1956年到"文革"始,任編輯部副主任,打倒四人幫後,1976年一直到1983年,任《美術》雜誌副主編,主持刊物的日常編輯工作。何溶在"文革"前後寫過一篇非常有影響的文章《牡丹好,丁香也好》,在"題材決定論"最盛行的年代就已提出"題材無主次論"的觀點,鼓勵藝術探索上的多元性。打倒四人幫以後,何溶負責《美術》雜誌其間,曾極力推介過"傷痕美術"、"生活流美術"等美術思潮,並負責組織過一些諸如現實主義問題、中國畫問題、抽象問題等等藝術問題的大討論,對新時期美術創作起到過推波助瀾的作用。
4、劉驍純:藝術學博士,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的研究員。1985年博士生畢業後曾擔任過《中國美術報》主編,以開明的態度辦刊,並積極的接納新潮,介紹現代藝術,對中國現代藝術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著作有《解體與重建》一書(江蘇美術出版社)。
   
   

  に 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05-2-23 11:56:38 | 只看该作者

[“孤膽英雄”——栗憲庭|楊衛]

向栗老致敬!!!遥想一九八九就以前,《中国美术报》几乎就是我的精神家园,至今我还存有当时的《中国美术报》,那时的学术风气是多么纯粹、浓厚、热烈,那时的艺术家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为了艺术、为了,在所不惜!!!
唉!在名利二字面前,现在有多少人具有捍卫自己的观点的勇气!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7 04:42 , Processed in 0.1052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