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3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旭答问录-郑板桥济贫仇富很抠门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2 00:0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问:人为什么要追求“难得糊涂”这样的境界呢?

王旭:糊涂是一种智慧,无为、遁世、明哲保身的思想。“难得糊涂”是清代以写竹兰见长的墨戏画家郑板桥提出的,他经历了前五十年饥寒交迫、居无定所的游历闯荡生活,耳顺之年又被贬官,颇为失意,在壮志未酬的情况下,他意识到了“糊涂”的可贵。换句话说,“糊涂难”是一种自勉,一种妥协,是在“康乾盛世”这个大背景下,对封建社会的绝望。郑板桥在五十岁之前,完全就是一位没有饭吃的穷文人,到处蹭饭,找朋友接济,朝不保夕。他还写了一些关于唐代郑元和的诗,认定郑元和是他的祖先。郑元和的一生有些诙谐,领父命进京赶考,结果玩了妓女,误了大事。他的一生也算是玩世不恭吧,与郑板桥的五十岁前颇为相似,都是江湖流浪文人,只不过郑元和喜好妓女,郑板桥嗜好狗肉。只要有人给板桥送狗肉吃,就可以轻而易举得到板桥的画,不过这是板桥六十以后的事情,他早期的画,当时无人过问。

问:为什么无人问津呢?

王旭:那个时期是王原祁、唐岱执掌的“如意馆”画家的天下,“扬州八怪”金农、李鳝等这些画家被看作是另类,主流画家、主流藏家都看不起和他们来往。所以,现实中的很多因素造就了郑板桥济贫仇富。也正是因为他对富人充满着偏见,导致他在宦途上的失败。他在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期间,到处一片荒饥,整个区域是五日卖一儿,十日卖一妻的民不聊生惨状。面对如此状况,郑板桥不经请示,擅自命令富人开库赈灾,引起了上级与富人的不满,最终被贬官回家。他本想报效朝廷,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最后被弃用,他不得不认识到智者不如愚者,种花养鸟、装聋作哑过自己的墨戏日子,比什么都好。

问:难道郑板桥的画,早期无人问津是因为他不是官方画家吗?

王旭:有一定的因素。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他们对明代遗民石涛、八大等特别推崇。而石涛、八大是与清政府不合作的典型,在他们的画里有着强烈的装聋作哑,孤傲清高,不入世、叛逆的思想。你看看“扬州八怪”的每个人,他们不但在画风上努力与清政府提倡的如意馆文人画模式背道而驰,并且在书法上也与当时的正统馆阁体风格相斥。所以说,郑板桥在那个时期是典型的愤青,遭到排挤打压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郑板桥的竹兰,也是遗传了其祖先郑思肖的优良基因。郑思肖是南宋竹兰墨戏大家,但郑板桥取其法的并不多,因为年代久远,真迹甚少。所以,对郑板桥画法影响较大的,不是享誉两宋的文同、苏东坡、郑思肖,而是明代王绂、徐渭、清代石涛、八大、高凤翰、高其佩等人。这里,我们就能窥视到,郑板桥不喜欢高古空洞,缺乏真实的事物,而他注重现实,注重近师与眼前造化。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板桥善于写生,注重抒情。写竹生风声,卧闻又似民间疾苦声,这是一种多么高的境界啊。有着诗人的浪漫,也有着造物主的神奇。这些事实,都体现了他不落俗,不与俗媚描摹为能事的如意馆为伍,能独辟蹊径,用我法写我意,注定了他在清代绘画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郑板桥的画,野逸中显露着粗俗,其师法不高,过于狂怪。他的竹,豪迈中缺乏厚重,水墨淋漓中显现着稚嫩。特别是其书,能将其绘画的缺点放大。他的书是以篆隶为内涵,以北宋黄庭坚为面目,被称作“六分半书”,猛然会让人耳目一新,实则经不起细嚼慢咽。

问:“扬州八怪”是八个画家吗?

王旭:“扬州八怪”是生活在扬州区域内的艺术家的统称。通常人们会用八个画家来做代表,但这八个画家总是不确定的,不管说成扬州八怪也好,九怪也好,十怪也好,甚至百怪、千怪也好,都是对的。有的说这八个人是高翔、黄慎、张鹏翀、金农、郑板桥、罗聘、李方膺、李鳝、汪士慎、蔡嘉、朱冕;也有的认为是金农、罗聘、郑板桥、闵贞、汪士慎、高凤翰、黄慎、李鳝。总的说来,“扬州八怪”并不只是八个画家,而是人们对一个派系艺术家的习惯性称谓。我们前面所列举的这些画家,只不过是大家最熟悉的,也是扬州画派名气较大的画家而已。特别是金农、郑板桥、李鳝、黄慎、高凤翰、汪士慎这些穷朋友圈子,个个是诗书画印的高手,品节高古,不与俗为伍,以怪见长。值得一提的是,扬州画派的大画家新罗山人华喦,山水花鸟草虫无不精,堪称有清以来的一等一高手。不过,由于“扬州八怪”骨子里与满清政府敌对,画风上刻意与正统相斥,所以,他们的画里或多或少有一些恶俗的意味。不管是在绘画上,还是在书法上都能体现出来。金农的书法、华喦的山水过于刻画板滞,黄慎书法、人物、郑板桥的书法、兰竹过于放纵,缺乏内敛,等等这些都是一种江湖习气。

问:他们和当时的正统相比较,已经是一种进步了。

王旭:是的,但是正统画派并不是画史上所说的那么窝囊。王原祁、邹一桂,唐岱、恽寿平、吴历、汤贻汾、戴熙等,都是很有天才的画家。人们骂得最多的王翚,他能学贯南北宗派,绘画功力鲜有出其右者。王原祁的山水,墨法非常精妙厚重,以他为代表的正统画派,在山水一路,非“扬州八怪”所能及。现在看来,“扬州八怪”在书法上,也不及正统一路的诸多画家。不管是金农也好、郑板桥、黄慎、李复堂、高凤翰也好,他们在书法上都是野狐禅。但这并不说他们的书法一无是处,其金石意味是值得借鉴的。现在的书家,写贴的不知篆隶金石,写金石篆隶的不识贴,其实各有其妙,只有融会贯通才能成就自我。扬州画家之所以能在墨戏上出众,就是因为其深厚的篆隶金石功夫,让他们如虎添翼。

问:那您认为如何学书?

王旭:郑板桥学石涛,主张“学一半撇一半”,不全学。也就是要有选择性的取舍。如果全学肯定是盲目的。每个书画家都有其自身的面目,古人面目并不是我之面目,古人法并不是我之法。只有取其长,舍其短,将他学变成己学,将他法变为我法,才是治学的正道。

问:为什么只能学一半,只能抛一半呢?

王旭:这只是个说法而已,具体的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去践行了。可以学七抛三,也可以抛七学三等等,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古人只有一分可学,那其它九分完全可以抛去,这是合理的。并不是说学古人非要抛多少,学多少,这不是定则。可以全学,也可以不学。精华就全学,糟粕就全不学。全学就会被奴役,但不学古人绝对落俗。张大千学了大半辈子石涛,但他的成就完全不在石涛上,而在于其晚年的泼彩画上。如果他晚年不变法,那么,他这一生就只是画石涛的工匠罢了,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大画家了。现在很多人也跟着学大千,甚至连他的书法也一并接受了,落在纸上,这是很不理智的。张大千的书法是没有脱俗的,内敛中,有剑拔弩张的习气。

问:泼彩与泼墨有什么区别?

王旭:彩就是墨,墨就是彩,这是一回事。墨法也是由原始的设色发展而来的。墨与彩的关系,似乎在唐代开始,成了南北宗关系,一直形成对立,但是一直没有绝对分离,甚至融为了一体。王维、董源也画青绿,大李将军一路,到了李唐、马夏、戴进、吴伟等都画水墨。所以说,墨与彩是不能分家的,是一体的。张大千的泼彩,我认为其独到之处,就是将北宗具有符号性的青绿色彩,随意挥洒到了极致,从此,被视为院体的青绿画,与水墨画并肩,成了文人挥洒自如直抒胸意的工具。那种被贬为精工艳丽、金碧辉煌的青绿富贵工匠画,从此发挥了她的魅力,让人眼前一亮。在同一幅画里,张大千做到了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光怪陆离、氤氲有泽,如此高境界的泼洒技法,实在难得,一点也不输给古人,甚至会让古人自叹不如。

问:古代没有人画过泼彩吗?

王旭:泼青绿的鲜见,泼墨的很多,唐代王墨、毕宏,宋代米芾、梁楷,明代的徐渭等,这些都是泼墨的高手。其实泼彩并不是一门很难发掘的学问,只要你明白了彩就是墨,墨就是彩这个道理,就不会为张大千的这门学问感到好奇了。他也是学古人变法而来的。

问:您认为谁学张大千学得好?

王旭:谢稚柳也学了很多大千老人的泼彩,也算是不错了。其他的人,就不怎么样了。主要的问题是,张大千豪放中有细腻的,兼收并蓄。大千的书法基础很好,笔力扛鼎,他对绘画的理解很高,具有超凡的天才,所以,他的泼彩泼墨里是很少有火气、烟润气、市气的,不过他的山水、果蔬、花鸟、仕女、人物画里,还是有很多稚气、匠气的,缺乏自己的面目,但并不怎么太俗气。不过,他绘画的题款有些遗憾,一手画家字,显得很笨拙,幸亏他有金石篆隶基础,或多或少能给自己找回了面子。我需要补充的是,浑厚华滋、浓墨重彩是大千先生的长处。他的很多画,比如白菜、荷花,用淡墨画的,就不怎么样了,有些市井气。

问:稚气与市气、匠气,有什么区别?

王旭:稚气是功夫未到,笔墨不沉雄老练,缺乏笔气、墨气。这与画家的耳目口鼻之功有关,如“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退去稚气,步入老气了。人常说人老笔老,说的就是稚气已经退尽,心手完全相应了。但稚气不是俗气,稚气是格物不到极致处,是志道的一个阶段,属于光明之大道;谄媚迎合就是市气,作家没有立场,根据高官大贾以及市场需要而改变自己;匠气是被法役,食古不化,这类人的一生是很可悲的。

问:任伯年的画有没有市气?

王旭:海派都是以卖画为生的,身在乱世,他们为了糊口,卖画为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海派画家的笔法是高古的,但表现题材,以及笔墨语言上是生活化的。如果他们也画正统一路的文人画,估计要被饿死了。海派画家重视写生,写实,所以,徐悲鸿特别推崇任伯年先生,甚至认为,任熙是元明清以来的第一高手。这主要与徐悲鸿个人的学术观点、喜好有关,并不能代表什么。徐重视写生、艺术为人民服务,这正与海派故实化的绘画风格相吻合。如果您对任伯年先生的画有所了解的话,就会发现他的双勾白描,都取自宋人与陈老莲法。任伯年先生的人物画,在他的其他科目里是比较突出的,汲取了石涛、仁熊、仁熊、陈老莲的精髓,而冠绝近现代,这是非常难得的。不过他的山水、花鸟、动物、果蔬,师法宋元明清诸家,也非常出众,特别是浓烈艳丽的色彩,让人不觉得俗气,这就证明了他有非常深厚的笔墨驾驭能力与个人修为。

问:他也是造假画的高手。

王旭:他在20岁出头,那已经是失去父亲了,只身在上海闯荡。由于生活所迫,就造了当时的大名家仁熊的假,在街上摆摊,一把折扇,要价才两角。正好任渭长路过,看到了此画很好奇,觉得画得不错,想知道这是谁画的,就上前和这位小青年搭讪。很有意思的是,任伯年刚开始死不承认这画是假的,捏造仁熊是他的伯伯,但经不住任渭长的软磨硬泡,最后还是招了。小孩子嘛,被别人盘问多了,肯定会心虚的。任伯年很恼怒地供了画是假的,并且道出是他画的后,仁熊并没有责备他,反而很佩服这位小青年的绘画本领,所以当即决定收任伯年为徒,这让任熙喜出望外,因祸得福,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啊。。。。。。”

问:“难得糊涂”与“大智若愚”有什么区别?

王旭:“难得糊涂”是郑板桥语,“大智若愚”是老子语,这两人都是忧国忧民,为民分忧解难的,但他们都很无力。郑板桥做官十年,将自己的工资都用在了赈灾上,在山东范县当县令两年,被辞退后,依旧是两袖清风,生活不能自立,借了朋友的三间房子,几亩地为生。不是说他的工资少,攒不下钱,而是他爱民心切,一心想救民于水火之中,所以不停地将自己的俸禄都捐了出去。不过还好,他在潍县当了八年左右的县令以后,不再是范县那么清贫了,他完全是一位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了。这也是因为他在宦途中为民办事,获得了好名声,所以找他买画的人多了,他的钱袋子也鼓了。他很极端,富商找他索画,除了不给还大骂而去,穷人找他,那怕是不给钱他都乐意。他说,我的画是“用以慰天下之穷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可见他对统治阶级的一种排斥与不满,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支持。事实上,结束仕途以后,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很少有机会能得到他的画。所以,富商动了脑筋,请托儿找时机在郑板桥面前吃狗肉。有一个关于郑板桥与狗肉的故事,到现在还被人趣谈。说是板桥傍晚散步到一间破庙门口,闻见了狗日飘香,就进去了。一看是一位白发老头儿在那烤狗肉吃,他就情不自禁地讨要了,结果正中下怀,老头答应了,就一起吃。吃完了以后,郑板桥问老头:“当今谁的画最好”?老头说:“郑板桥,但只是道听途说,没有见过,不知真好还是假好”。这算是激将吧,正好板桥有赠画答谢的意思,所以,就当即答应给画。后来知道了此事是富商设下的圈套,恼怒并大骂。设圈套也是一种必然,那时的郑板桥很抠门,写了详细的润格,强调只认真金白银,不准送礼换画,不准赊欠,不准论交情,不准讨价还价,将人拒之门外。他写的很详细,很有意思,很调皮,你看很多资料上转述记载得一清二楚:“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帐,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也。”

问:板桥的政治倾向,影响到他的画了吗?

王旭:那时的正统是清政府提倡的以“元四家”为面目的文人画,端庄清淡,拘谨浮滑。而郑板桥处于与清政府不合作的状态,所以他的画和书都是丑而雄,丑而秀,以丑为美,笔笔有法,而又笔笔无法,受石涛的影响很大,站在了如意馆的对立面。

问:“难得糊涂”是不是一种智慧?

王旭:它不像“大智若愚”那么单纯。郑板桥是在失意的时候提出的,有着很强的遁世逃避思想。而“大智若愚”是针对统治阶级的,是为官方量身定做的执政策略:让利于民,不斤斤计较与民争利,不乱定法规扰民。

问:我想转换一下话题,问您一个关于书法临帖的问题,您有什么学习方法?

王旭:学书法真的很难,不应该一辈子停留在临摹上,更需要多看,多读,多听。临帖是一个过程,但必须得临,没有这个过程是万万不行的。掌握了一家之法以后,就要通百家,有条理的、系统地去学,逐渐升华到晋唐。现在人总是一开始学二王、颜柳,将宋元明清的东西置之不理。他们认为,只有晋唐的东西才是正宗,这是不对的。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优势,汉魏质朴,晋唐劲秀,北宋浑厚华滋,元代飘逸,明代霸猂,清代是粗犷与工整一路,这些都需要了解与借鉴,否则是不能立家的。立家就是学贯古今法,有自己的面目,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但是,书法家不懂诸家理学,不懂书画鉴赏,特别是绘画史论、鉴赏这一块吃不透,是谈不上书法家的,只能是门外汉了。从民国以后,写字的几乎不懂画,或者稍微懂点的,都不深入。所以说,近现代至当代是没有像样书法家的。

问:您怎么看颜柳的书法?

王旭:现在看来,颜柳是晋唐以来的楷书之巅,特别是颜真卿,他的书法有至柔的理学内涵,能胜万物,能催百坚,稳重沉雄中继承和发扬了张旭的文采,与王维、王洽、张璪、毕宏等的中国文人画比肩,是唐代文人书法的一个标志。相比较颜真卿,柳公权就逊色了很多,他除了借鉴颜真卿的柔,也取了欧阳询的生硬与板滞,因此可以说,学颜真卿难,学柳公权易。

问:为什么?

王旭:打个比方,老子将水比作道,就是因为水之性是至柔的,能下流而周流、环抱、滋润万物,这是一种无为、无欲、不争的美德。水的这些习性,往往不张扬、不外露,不表现在外,所以,人很难发现,也很难得到启示,那么,学起来就特别难,没有成法规矩可循。火之性烈,瞬间能摧毁一切,这就好像人的脾气,暴躁、易怒,容易败事。人的恶习是不学而会的,按照荀子的话说,天生而来的,需要用后天修道来驱去。我们的身边,打架、盗窃、抢劫、强奸时常发生,这些有机可循的“坚”,经过耳闻目染,一不小心会被传染。经过这个道理,我们就会明白,颜真卿的书法之所以难,因为他书里面有很多至柔的理学思想,是形而上的实理,是上达处。而柳公权的,有明显的雕琢成分,有机可循,那么,学起来就简单了。董其昌之所以是明代第一书家,就是因为他的书法至柔中有至坚,绵里藏针,有晋唐之劲秀,有北宋之浑厚华滋,也有元人之飘逸。从总的面貌来说,他的这种外柔内坚的风格是不大容易被人理解的。理解了也罢,理解不了也罢,这终归是正道,曲高和寡也是一种美。

问:难道柳公权不如董其昌吗?

王旭:我只是将柳公权与颜真卿两个人进行了一些比较,从而有了一些对柳的否定。但是,柳公权是颜真卿以后的楷书第一大家。宋元明清书家,几乎都是围绕着颜柳二人的面貌来发展的。即便是米芾、黄庭坚、苏东坡、蔡襄,其书法里都有很重的颜柳味道。董其昌只是放在明代里是比较突出的,如果和元人比较,他会输鲜于枢、赵孟頫很多的。

问:您怎么看文征明的书法?

王旭:吴门里的几家,沈周与文征明都是学黄庭坚的,石田得其形,文璧得其神,但是文征明的书法,依旧有剑拔弩张的习气存在,所以他就不如祝枝山了。祝枝山能把黄鲁直、大米之法食不露骨,实在是高明。唐寅的书法也不怎么样,学了很多赵孟頫,内涵上有些空白。

问:您认为如何读贴?

王旭:读帖必须明理,掌握书画史论与鉴赏,这是临摹后的一个阶段。读帖是心学,临习是实践,两个不同的阶段,是针对不同层次而言的。人也不能一辈子钻研印刷品,更应该放勤快点,多和人交流,多读书,多看真迹。印刷品再好,也印不出古人的真面目来。当代的书法家之所以水平不高,可归结为懒惰与愚昧。有的人大把年纪了,书法观念依旧处于小学时代,写字还是用一得阁加自来水,满纸狼藉,对着自来水痕迹喊“韵味”,让人不禁失笑,都这把年纪了,怎么还能干出这事来?

问:可是有些人也写得很传统啊?

王旭:什么是传统?传统不是做工匠,做走狗,而是逃脱藩篱,自立面目。我在拍卖会、一些展览上看到一些古稀之年的书法家照抄张瑞图、王铎、《兰亭序》、吴昌硕,临都临不好,满纸假惺惺。我每次看到这样的作品,都会不禁感叹:“这把年纪了,怎么还干这事!”真的,现在的一些名家啊,权威啊,连小儿科的东西都不具备,更别把他们看成什么神了,我看是魔鬼。有人花草、鱼虫、家禽、人物等全是年画味、贴窗户的东西,一看就是旧社会过来的,那种习气始终未改,我看他是改不了啦。

问:艺术能不能为人民服务?

王旭:绘画也有为君学,为民学,但是后来大多都是为君学,变成了政治的工具,连文人画也没有幸免。特别是新中国初期,画什么画必须要与革命运动站在一条线上,写什么理论文章,里面必须带有马列主义、什么什么思想等等,这些都是不好的一面。文人作画必须保持独立性,不要把口号喊得那么响亮,艺术就是为己学,不是为人民学,学好了以后,才能与文化并肩净化人的思想。

问:文人画怎么是为君学了?

王旭:唐宋元明文人画都是为己学,直抒胸臆而已,但到了清代,在野文人画却成了正统,满清政府为了政治上的和谐,拉拢文人,设立了如意馆,大推文人画,也就是说,有“元四家”面目者,就是满清首肯的。都说艺术能为人民服务,但事实是,“艺术为人民”这句话是骗人的,从古至今,人民满意的,都是低俗的艺术,那些艺术家只是为了谋生而画画,迎合世俗的口味,谄媚权贵势力,掏空人民的口袋,为自己谋福利。

问:那怎么会有“艺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呢?

王旭:这是近现代革命运动的产物,与艺术本身无关。艺术史上,从来没有哪个书家、画家说自己的艺术是为人民而画的,这本身就是一种粗浅、无知、自大、贪得无厌的说法。艺术本来是自己的,管别人什么事儿?如果一味地琢磨别人的心思,那只能说,这个艺术家是投机的,没有自主与独立的人格。为什么强调人品第一,画品第二呢,就是这个道理。

问:现在不是有“人民艺术家”吗?

王旭:是的,现在动辄说某某是“人民艺术家”,某某“德艺双馨”之类的,其实都是大话套话,骗人骗己的悼词。当代的画家一个比一个自私、无知,谁还管人民的死活呢?学问也应与时俱进,美院现在依旧继承发扬着旧时代徐悲鸿先生留下的残羹,整个理念完全是徐悲鸿的。画什么工农阶级、穷苦大众、革命队伍、高速列车、飞机大炮、水利工程等等,思维狭隘,眼光如豆。文人不该被物质文明牵着鼻子走,更应该善于升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0 03:55 , Processed in 0.1076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