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打印本页]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27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Ⅷ Ⅷ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29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伏弘寄来几张《羲之艺报》,2002年6月28日第二版刊有周汝昌《看画与观化》一文:
      我看画,有个怪脾气:先看绘者的题字,后看他的画图。倘若我见他那题字的词句与笔迹都太不像样,以致很糟糕,我就连他那画也不再看了。这叫什么道理?说来并不离奇,你想,一个中国人,连汉字语文都不大通顺,连汉字书法都不及格,这种基本文化学养都欠缺的人,他能画出令人称赞、值得玩赏的画来?你若是对我说:世上多有那样的人呢!我是敬谢不敏,不会相信的。
      俗话说得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看画看字,都不可以只着眼于“热闹”,而—“般“文化市场”则大抵以“热闹”定身价。几笔“大抹”,一片“假大样”,毫无法度、意度;运笔之妙,境界之高,韵味之厚,神采之俊,一概不见,只凭那点儿吓唬外行的“热闹”来动俗人之目,收外国之利名——这样的画,不是绝无仅有。钟头大得很,可我不想看。画点儿山水,一片乌烟浊雾。画点儿花鸟,一片槎栎粗俗。画个人物,满脸拧眉怒目,撅脖扭胸。画件衣服,踢里拖拉,活像叫花子披着破麻袋片。
    凡此,自以为高,大行其道,我也不敢看,看上一眼,不舒服好半天。除了这种怪脾气,我还有一派谬论。我常对朋友说:听说现时美校美院,教后生学画,一概是采用“先进”了的洋办法,比如学中国画画人物,也得先从人体素描开“蒙”,以人体“解剖学”为基本功。我怕犯众怒,自己关起门来说:事情坏就坏在这里。

   ˉ ˉ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29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嘉兴范笑我寄来吴藕汀新著《嘉兴词徵》(西泠印社·吴藕汀、吴小汀合辑)、《近三百年嘉兴印画人名录》(西泠印社·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文史丛书之二十)、《和鸳鸯湖棹歌》(三人丛书之十三,白皮、打印、印数200本,编辑于能)。

   - -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32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2002年7月5日据经济日报报道:“在甘肃的定西县,就有着几十家画廊。这个地区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但当老百姓手里有一点闲钱时,他们就要买画。家中宁可没有电视机,但墙上一定要挂画,而且一定要挂原作。这些地方,其所需要的书画作品也有自己的特色。在定西书法作品比绘画作品好买,书法作品里字多的比字少的好买,有条件的人家每年都要换新画。”真不知“艺术家”们对此作何感想,是喜?是忧?可喜?可忧?

  ♂ ♂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32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7月27日魏立刚偕严欧来工作室,说:什么时候也让我上一上“样板戏”,有人说我的画有点“克利”。

  ◆ ◆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33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8月6日收到周翼南自武汉寄来《易难三记》,内有《三多居琐记》,颇得之趣,抄其十条:
    ①有人遗憾凡’高在生前未能以2250万英磅卖出《向日葵》。要是凡·高也这么想,他就没有心思调弄颜色了。
    ②但愿轿子里坐着的不是猫。谁知道呢?只有抬轿的老鼠知道。
    ③伟大领袖有一句话是真理:“穷则思变。”是
否应该采取措施不让作家画家富起来?
    我说的可是正经话。
    ④对于艺术家,什么都有了的时候,就是什么
都没有的时候,也包括自己。
    ⑤对20世纪末的中国文字,未来的评论家或有
如许评价——“废都中有许多丰乳肥臀。”
    ⑥曹雪芹很难批准加入中国作协——因为他一
  辈子只写一部未公开发表更未获奖的手抄本。
    ⑦中国的文艺批评似乎消逝了,异化为“批判”
  和“评论”。
    ⑧一位友人言有些走红的作家具多重性格:
    可以称领导为大爷;
    可以在电视上讲精神文明;
    可以对青年谈理想;
    可以小声对熟人说:
    ⑨“我有黄碟,你看不看?”
    ⑩米兰·昆德拉说: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注:此话出自《圣经》而非米氏之言。)
    中国人一思索,谁在发笑?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33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8月8日画家周边说,我在黄山的时候,云谷山庄的老总跟我说:海老十上黄山,住在云谷。海老坐在滑杆(竹轿)上,一颠一颠的,一进云谷山庄,看见山庄上的招牌,突然叫停下用拐杖指前方,大声道:谁写的?”老总说:“也是一位大师,吴作人大师写的。”刘大师梗着脖子正色道:“他算什么大师,他哪会写字。赶紧拿下来。”老总唯唯诺诺,“拿下来怎么办”?  “刘大师写呗,我给你们写。”老总说,“我马上叫人取下来”。“取下来不行,砸掉,我来写!”再后来刘大师走了,他们又把吴的牌挂了上去。山里人实在,老总说:不能不讲情谊,吴作人毕竟也是人物!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33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8月8日,收到南昌“邹氏农耕笔庄”邹农耕信: 如今想看如此偏激而不乏常理的艺术真言,显然非常地难了。之所以能看见文人的气节,就是整个编辑的过程,能一抛文人的酸腐气,做到真正为人民、为社会发言,刺时讽弊,清奇磊落,伺其快哉!边缘不必拘于边缘人物的挖掘,名家的边缘思维、边缘习气、边缘创作,尽可攘入,但不得歌功,其实,吴藕汀、陈卓坤,诚然学者型边缘代表,我们江西也有不少,但皆无谢世,甚怅然。
    信中附《农耕笔庄鱼素》(第二期),与《秀州书局书讯》一样,素面朝天,随手记来。抄其三:
    ①11月25日,翻检旧筐,得北京刘徵赠山水画家杨石朗诗一首:冷眼艺坛潮,心倾石朗书。仿佛晤古贤,石涛与八大。杨石朗(1915-1999年,浙江海宁人),贺天健弟子,后经师兄徐邦达介绍,复又入吴湖帆门下,与王已相友善。是诗未及转达,杨石朗巳先期作古。其山水笔力坚实,森远沉雄,有自家面貌。
    ②元月12日,读陈鲁民《三境界》杂说……
    ③上海徐建融著《中国画先进文化方向》叙道:笔墨游戏,天才的写意画家,可以形成一种不假修饰的天趣,也就是陈师会高度评价“形式欠缺、精神优美”的丈人写意画,但仅限极少数的天才。而对“精神千千”的写意画家来说,就成了随意的胡涂乱抹。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34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北京范用8月10日信:今天收到《边缘·艺术》第四辑,其中《编辑档案》摘录《秀州书局简讯》,有一处我在信中写错了,我儿子的同乡是李小可,李可染的儿子,不是李苦禅的儿子李燕。下一辑《边缘·艺术》,乞为更正。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34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周京新作品8月11日应邀在河南郑州天时艺术沙龙举行。其中大多是周先生名之为“水墨雕塑”的代表作品。展览期间周先生对记者说:
    我们学了好几年的素描为什么不用在创作中。我在给学生上“人体课”时说,面对人体模特儿,梁楷、石恪肯定束手无策。这就显示了素描造型的功能。
    又一美术爱好者对周说,有人说周先生的水墨大小鸟有点像机器鸟……周道:对,我的鸟很有意思吧,就是有点金属味。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34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8月12日北京职业画家可言发来电邮:《边缘·艺术》杂志是我特别关注的国内仅有的一奉可读又实用的杂志。开奉可人,版式内容超越其他专业杂志,在《我们关注》一栏有针对性的文章是本书的可读处,敢说敢评,令我读后赞叹。的确这样,有些所谓画家名文不符,修养极差,还常主持一些大型活动,又得到国务院某某津贴等等。凭这些本钱他们在画坛上晃来晃去,败坏画家名声,这种人实在太多,不妨在此杂志上征稿,揭露一下这些人名人的另一面生活。没有什么不好的,也不是为了炒作杂志,主要目的是“净化画坛空气”。
    可第四期于志学的作品,令许多画画人恶心,其画低俗,功力更谈不上。《月照高楼》、《芬兰印象》、《冰美人》等等,是于的写生加以修饰的作品,真不敢说什么。类似这等水平的作品刊出,我想骂的人不止我一人吧!于的名声几年前的确很大,影响不小,但于也应知自己的长处,别搞些生硬的作品害我们眼睛。
  类似《春江水暖》的作品我没反意,画面效果还是不错的,因此类作品在画界已有它的位置厂,形成了不可否认的于家冰雪画。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35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8月1 2日北京李燕打电话我曾经在政协会上说过,“双百”是否要改一下,百家争鸣肯定要打架,改成“百家自鸣”多好;百花齐放,怎么可能,牡丹开的时候,梅花谢了,应改为“百花第放”,有先有后,才能四季都有花。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35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8月1 2日,蔡先生从南京打来电话说,这些日子,南京美术界闹腾得厉害。李主席“钦点”的“浙江十人展”刚结束,“江苏十八展”即将开始。这么大的江苏,多少画画的,选1 0个人真的好难!开始选了1 0位,没选上的闹翻天,不得已加了5位,报上去,李主席不同意,只要1 0位。又开始折腾,人心惶惶,朋友反目。这几天又在讨论,要初选3 0人,再定1 0位,说浙江就这么干的。
    省画院赵绪成钦定的,后有贺成、喻继高、华拓、盖茂森等等,市画院朱道平;南艺初定周京新、江宏伟、方峻;美术馆宋玉麟,外地只定了苏州画院孙君良。吴冠南应该选上去。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35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8月1 2日,一位白称新华社老记者的潘女士打来电话:在李燕家见到《边缘·艺术》,其中有关于赵绪成吹捧刘海粟的文章,非常想不通,一个文化官员怎么可以如此信口开河把刘海粟这样的人吹得那么高。我写了一篇长文章,想寄给你们(随后,李燕先生也打电话提及这位,并传来文稿。文已编发)。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39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书与画》杂志第5期刊发一组关于陈、刘、徐“三人谈”的各家言论,《边缘·艺术》许宏泉也应约  发言如下:
    “三人谈”好像三员老少师傅在谈木工活儿,有棱有角。陈先生等对当下的艺术现状的忧患意识倒是确能引发人们诸多的思考,但“对话”以“写意画”的末流而不屑“写意”,确实有点书生意气。任何一个画派任何一个画种都有其上流和末流,极力倡导宋人的“敬业精神”应该说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倘若转换“对话”对“写意”的非难,而以“规整画”(这无疑是个伪命题)的末流质之其倡导的“规整画”的理想呢?举目所见,当下那些所谓“新院体”的伪宋人画风,柔靡、媚雅、矫情,描抹制作的“类工艺”过程几乎丧失了笔墨的灵性,与宋人的骨韵何目天壤之别。再说,赵老昏君对绘事所谓的“敬业精神”斤斤于刻画,连孔雀的抬足先后都要计较得那么彻底,不惜付出亡国的代价。倘若肤浅者以此用心刻画而为艺术之至高境界,可能同样成为“规整画”的末流。“写意”的审美理想在梁楷、徐渭、八大的艺术世界里,恰与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相表里。而今人谈“写意”最高不过“扬州八怪”之末流,如果因此而非难“写意”,难免浅薄。
    陈先生以为创新“不仅是新的、个性的,而且是美的、较难的”,可谓针砭时弊。当下动辄举起“笔墨当随时代”幌子,刻意创“新”,极力设计“图式”,大量的制作效果无疑是对性情的压抑。那些不屑笔墨,—片狼藉,以丑为美者,都是“创新”惹的祸。
“对话”以“规整画”强调当代绘画审美趣味取向之高古正气,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事实上,审美格调堕落,根源并非“规整”或不“规整”,在今人在行为里不管你是哪一代哪一朝的传统,不管你多“规整”,立马叫你“时尚”。我们失去的已不是什么“规整”问题,中国传统的笔墨(这里一说笔墨便会招致不屑)精神、文化内涵(所谓国学),在今人的画中已很难找到,而西方的,我们又理解了多少?可怕的是,今人—谈创新,马上就想到“反传统”,想到“抛弃笔墨”,而事实上大都不过弄点西方的皮毛,事实也是很旧的,露点新鲜罢了。他们不要做“四王”,不要做董其昌的灰孙子,却愿意做“印象派”、“现代派”大师们的奴才。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41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8月1 3日,北京黎先生打电话:赵绪成那样否定徐悲鸿实在没道理。徐悲鸿对中国现代美术的贡献绝不可以抹杀。他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现在有些批评家,依然沿依大批判作风,对待大师不惜否定,都是肤浅的逆反心态作祟。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41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茅明荣8月14日来信:应该讲,《边缘·艺术》这本杂志编得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每期总有一些好的作品叫人看了难以忘记(总要对它说三道四,大概是我对这本杂志过于严苛厂)。不像一些“国家级”杂志那样总登些大而无当的文字或作品。比如这期的内容,有不少文章写得很好,像王南溟的旷唐人街”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当代艺术》(在我印象中王南溟先生也是搞现代书法的,还是著名x x家洪x x的学生)、北塔的《北塔二题》等。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此期《文本清理》中陈传席与白乌的对话,非常有意思。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石家庄念书的时候,就经常一个人往北京跑。首都给我留下的印象,说句实话并不是很好。对于这个“中心”,我是望而却步,感觉还是生活在“边缘”小地方来得比较自在。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41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8月20日余杰来信:
    前几天从钱理群先生处转来你寄给我的《边缘》,谢谢!杂志办得很好。为表示支持,寄去近作两篇。(《作为“文化摇头丸”的书法》、《告别彷徨——评旺望忘(擦肩而过>》)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41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8月20口海南伍立杨电邮:四期贵刊收到,文图俱堪下酒。
    可啸的《什么叫逸品》写得绝妙。没有余绍宋、俞剑华那种文字、理论修养,谈艺术必露马脚。“国气”云云,叫人晕倒。
    呈上一则近作,谈流行书风。得补角是幸。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42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山东一位老板来工作室说:
    咱山东人真他妈的傻B,什么孔子老家。都是“瞎子”,有人说,过多少年以后,当代画家的精品都在山东,什么精品,都是垃圾。刘大为四尺对开一个人拉一只骆驼,四尺整张的拉两个。我们的眼睛只盯着头衔。赶时髦的毕竟是小商小贩的农民意识。时尚的魅力就在于能计这么聪明人自得其乐还肯掏腰包。我认识一个大画家,不是名气大,是画硬得起来。他坚决反对加入中国美协,一堆垃圾。我常对大家说,我们山东人有钱也不能傻B,不能看名头,要看笔头!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1-26 21:42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山东徐信8月21日来信:电视里介绍一个女摄影家王女士,王女士经历颇感人,原是建筑专业,后转行做摄影家。她有一个专拍女性眼神的系列,捕捉到了一个寻常拍摄者难以捕捉到的瞬间,确实不错。王:女士另有一个花的系列,创意乃至手绘,与知名度很高的已故美国女艺术家奥基芙之画太过相近,所不同的,仅是王女士的作品为照片。
    这个系列,据说在西德等地还很被看好。我因此感到奇怪的是:一、那些西方人也同样是“老土“,不知奥基芙之画?二、这又是与“后现代”有牵连?杜桑那个不知从什么地方搬来,也不知是谁设计制造的小便池,被人照样做个不锈钢的,照样出了名(谢里·莱文)。还有索性将名家名作翻拍一次,算做自家的作品,也出了名(雪莉·莱维)。王女士作品与奥基芙之画的关系,可能正是吻合了“后现代”的时髦!二、王女士在谈到自己这个系列时,也只字未及什么奥基芙的画——可能她真的没见过。而她关于这个花系列的话题,在许多谈论奥基芙之画的文章里,都已被说起过了。
    王女士这个系列所以被人看好,可能还另有价格上的原因。因为即便是西方中产者,也未必买得起奥基芙的原作,平时墙上挂的名家名作大多是仿真印刷品。相比之下,王女士的作品虽是照片,但毕竟原作,又断不会如奥基芙作品那样的价格。㈩低廉的价,买个有名家味道的原作,又何乐而不为呢?
    同样是拍花的照片,梅普勒索普的作品才堪称“艺术”。当然,拿一个公认为大师的作品与王女士的作品相比,也许不够公平。但在论到王女士作品时却不要忘了奥基芙、梅普勒索普们的作品,否则,工女士们的作品就有可能成了“大师作品”了。
    大凡对成功作品“名牌”之类的步趋模仿,先就具备了必然受欢迎的因素。比如徐晓燕女士的《高梁地》,因为图式与手法跟基弗的《焦土地"目近,就自然有了——种“名作派头”。这让此间一班信息往往滞后见识往往局限的理论家们见到之后,就有可能人为叫好了,他们对“名作派头”毕竟尚能领略。当然,这些理论家们断不可能有奥利瓦发现“三C”那样的“原创眼光”。栗宪庭先生倒还好像是见多识广,并且比较坦白,关于那个有死婴的展览,他明言是受了达米恩作品的影响,达氏作品中还有可待开发的空间,所以值得一做。只是栗氏发现没有,同样在福尔马林里浸点东西,视觉效果却有天壤之别,这里福尔马林浸的东西也被塞曼邀去了威尼斯展览一一说不定这位曾做过奥利瓦跟班的“洋栗先生”,却原来也是个“土包子”!

作者: 驼爷    时间: 2003-6-21 18:16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应该“一家独鸣”
作者: sls    时间: 2005-2-22 17:48
标题: [边缘艺术|编辑档案(二)]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www.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