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闻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沃兴华专题]

[复制链接]
611
发表于 2003-12-19 21:50:59 | 只看该作者

[沃兴华专题]

这字让我说好,真的很对不起自己啊
621
发表于 2004-2-8 18:51:28 | 只看该作者

[沃兴华专题]

我心中的沃兴华
  二十年前村上有位小伙子他爸爸一个早上像疯了似的跑遍全村大声嚷嚷:“我儿子大贵子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了!”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啊,于是乡亲们奔走相告,“福临洲”顿时开了锅。这消息传到中学老师那,老师从凳子上摔了下来:“会有这事?这小子从不爱学习,爱赌博,上课在桌子底下趟大拇哥,一双手指甲上刻的全是牌九,他能考上大学打死我也不相信。”整个村子都去道喜喝喜酒跟过节似的,事实他大贵子是我们村第一位大学生,而且当时他爸爸海口说,“乃华东六省一市的大学校”。那以后一个一个考出去,一个比一个厉害。我是从那时知道有华东师大的,那年我还穿开裆裤。
   我和沃老未曾谋面,但我喜欢这个人。6年前刚学写大字的时候,我研究过他的“竹雨先生诗”、“钱起的《崔逸人山亭》”、“王摩诘的‘暮持邛竹杖’”、“古陶文”等。收获多多,当时我认定沃不是俗书。那时看沃的关于书法的文章,多牢骚少有吃进的东西,看起来没多大兴趣,但从字里行间能看出,这位先生很朴实、没架子,另从照片来看,也好象确是这样的一个人,朴实的着装和面孔难以让人想象出是个博导,像我隔壁大嗓门、大力气的大哥。后来看他的理论越来越不暴躁,越来越深入,尽管好象还是少了一些实践基础,但不象有瞒天过海的嫌疑,不做假学问,尤其是“造型元素的对比关系”和“需要在辩证法关照下的条分缕析的精到”等观点的提出,与我的兴趣相投,跟我的元素链、核心技术、系统论等相关顾,映证,我甚至认为我听到了某种足音P:)))。当然,当代理论仍在期待中。
   往深处吹屁屁,我以为书法绝对不是一般技术之类,点线组合本身并没有什么,若去掉其一切加载的思想内涵,本身仅仅是点线的游戏,或仅仅是直观的汉字的书写方式,书法之所以不同寻常,在于生成它能够以这样最朴素的黑白关系、简练而又复杂的造型元素及元素链的相互作用等,触动世事万物,凝炼的程度与音乐与诗等媲美。谁都可以玩儿书法,仿几笔或随意挥舞几下但不代表你的学识,书法是典型的以积淀的方式流传下来的,玩弄几笔不带有任何别人的东西那就是纯粹写字,若说这里边有PP且自己又不知所以然,属小孩搞笑。若想真正读懂和搞透,不容易。以一个博导的学识和阅历来研究书法,以我看是最理想的了。过去多是从江湖上杀过来的,高学力学者的参与无疑能尽快使这门艺术走向深入,加速专业化、学术化、文化化进程,早日进入堂奥。
   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书法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古代书法自魏晋以后,多精湛、秀美、飘逸,当代“二十年”经过短暂的过滤后,走出当代性情的恣肆、雄强、质朴的大风来,不能不令人为之一振。任何艺术,若与当代现实生活不相干系那就不是艺术,在所表达的一些精神方面、思想内涵或作品的主题思想中,作者不可避免地要带有时代特色,而思想境界一般不防碍在技术上或某些方面溯古的情怀,创作多依附于主观能动,存在是客观的存在。抄袭不是创作,而没有任何依托的奇门怪术当然在业内也立不住脚,晃过一时而避不开一世。沃善用“耕毫”,“耕毫”是沃的一大特色。因为缺乏语词资源,“耕毫”是我的自生词。“倒杆”曾经听老师讲过,即以手为支撑点,运作时为了弹动笔毫,杆自然往反向倒。所谓“耕毫”是指吃笔较深,动作像农家耕地的犁插入土中,走动时向一边分出泥茬,比喻因笔走得深用到“腹毫”(辅毫。这点在“书法江湖”我与沃的对话中,似乎已得到认可),且逆势多于顺势,运作或翻动时,稳住笔画的接点和气息点(犹如老农扶梨梢的情景,不让犁头浮出地面或蹿茬),墨粒多粗犷、涩一点(或叫阴一点)线条多遒劲,疾速一点(或叫阳一点)线条多莽撞,加之相应的思考和酝酿,沃的总体面貌便显得宽厚、苍茫、大气。造笔时笔的中部有一撮散开的,与笔锋的长短不一的部分称“腹毫”,不同型号的笔这部分软硬的性质也不一样,用“笔肚”写字也可称用“腹毫”,另也有人称均匀地散布在中锋周围的称“辅毫”。由于沃的创作水准和综合素质,到达了一个不一般的层面,相对于北方王镛具有代表性的古朴、憨拙,才有“南有沃兴华,北有王镛”之说,沃自然也就成为南方实力派代表人物。
   实践中沃的优势是已经有了自己的创作元素和面貌,出手大度、强悍,章法布白尤其能抓住斗方的感觉,善于“开河”(“疏能行船跑马,密而不能插针”)、“开窗”(流气)。不足在于未能对流传下来的大量的经典作品中,已经暴露出来的元素链做系统的梳理,难免用笔单调,笔墨语言不够丰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不错的手艺还得有材料。但沃要不要做系统的梳理,由不得他人。从以前沃的文字和近来网上的观点来看,理论上沃的优势在于老师已经下意识地摸到了“核心论”。没有“核心论”即没有核心内容和核心技术之说,没有核心内容及核心技术,就这门学科而言,书法乃何物?其弱点在于没有将知识点进一步展开,知识点没能联片,个别观点在当下显得孤立,没有慎重地考虑大系理念或系统理论,这些都是早晚要经历的事,又因为实践还远远不够,还谈不上有足量的体悟,不能将一系列关于在学科化进程中必须要解释的环节有能力一一分解出来,当然这些不是沃的任务。用沃自己的话来说——将无数亮点联片才会有风景线,无数灿烂的明星聚集到一起才会有银河系。
631
发表于 2004-7-2 03:03:05 | 只看该作者

[沃兴华专题]

支持!
欢迎沃兴华以及各位网友来“现代艺术部落”之“现代艺术同盟”之“艺术科学”郭燕平论坛奋力批判批判再批判郭燕平的所谓理论与实践!谢谢!!
希望成为你的朋友和批判对象的 郭燕平 顿首
641
发表于 2004-7-11 21:45:49 | 只看该作者

[沃兴华专题]

鬼使神差,摆字高手/。
651
发表于 2004-8-6 17:13:22 | 只看该作者

[沃兴华专题]

“丑态书风”能容否——记上海书法界近期的一场艺术批评

一向呼吁开展艺术批评的上海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沃兴华,最近自己却遭遇到一场尖锐的批评。
这场批评发端于上海《书法》杂志不久前所发表一系列针对“流行书风”的艺术批评文章。沪上新派书法的代表人物沃兴华首当其冲。其中朱以撤的文章将“流行书风”斥之为“丑态书风”。他认为,这些年来书法界出现一种潮流,那就是将字竞相丑化,有意为之。王南溟在名为《书法为什么会缺“筋”断“脉”》一文中说,“流行书风”的缺陷显而易见,“书法”变成了“摆法”,“写”字成了“摆”字。他进一步具体指出,“沃兴华学书法一开始就与赶风头有关……尽管他也曾临过不少碑帖,但他用笔中的‘赘肉线’和结体中的‘摆’字法一直没有得到纠正……唯恐线条不拙、结体不拙……结果害得筋脉扭伤或者全断那样”。另外还有文章认为,书法变法的好坏,“只有通过美的标准来检验,只要是创造、发展、丰富了美,那就是好的,反之就是不好的”。
然而,也有文章呼吁“对‘丑态书风’要多些宽容”。陈椿汉在文章中指出:何为美?何为丑?不妨把眼光放得宽些。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阿Q、孔乙己等的外表不美,甚至是丑陋的,但他们的艺术形象震撼了几代中国人的心灵。他们与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相比,谁更美?黄宾虹笔下的茅舍、房屋都是歪斜的,齐白石笔下的桌椅脚也是弯曲的,但在画面上却给人以古拙的美。他分析“流行书风”的产生的客观环境为,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书家蕴藏已久的创新细胞被激活,就像欧洲文艺复兴后,古典油画笼罩太久了,印象派画家决心冲出一条新路一样;在传统的碑帖中浸泡得太久的书家们开始了大胆的、也许是冒险的创新。他们运用美术构图方法,大胆作疏密、黑白处理。不少功成名就的前辈书法家也加入到“丑态书风”的行列中来,如赵冷月、孙伯翔、陈光宗等,形成风起云涌的局面。
面对批评,当事人沃兴华平静地对记者说,既然提倡文艺批评,就应该想到自己也会被批评。他对批评氛围的形成感到欣慰。至于艺术观点尽可各执己见。开展文艺批评不是导致唯一,而是持有观点的双方都因此获得尽情阐述、了解反响并自我完善的机会。他仍然坚信自己的艺术探索方向符合艺术发展规律。他说,历代对后代产生影响的书法流派都截然不同于前朝乃至当时的经典,天鹅在初生时往往被视为丑小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6-12 03:37 , Processed in 0.1077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