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黟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总理,你别哭!08.5.12 四川汶川地震跟踪报道】

[复制链接]
361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09:54:00 | 只看该作者
央视《面对面》12月18日播出节目《陈建民:地震在中国》,以下为节目内容。

  印度洋、巴基斯坦、江西九江,一次次地震既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考验,也是人类对自己的考验。

  九江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地震是否能够预测?

  地震中如何开展自救?

  紧急救援系统怎样行动?

  《面对面》,王志专访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

  精彩对白:

  记 者:这次地震本身的特点是什么?

  陈建民:这次地震发生是在一个少震区发生的一次比较大一点的地震。

  记 者:有传闻在猜测可能跟某大型的水利工程有关系,有依据吗?

  陈建民:这个没有科学上的依据。

  记 者:很多人又会想到唐山大地震。

  陈建民:可以说一个唐山市在瞬间被摧毁了,那么多生命瞬间就消失了。

  记 者:作为老百姓怎么判断这是谣言,还是你们发布的消息?

  陈建民:如果传得这么准确,这么精确所谓的,它一定是传言。

  记 者:你有什么建议,如果地震来了,老百姓我们应该怎么做?

  陈建民:我觉得首先不要慌。

  记 者:地震能够被预测吗?

  陈建民:我相信总有一天地震预报会达到一个让大家满意的水平和程度。

  人物介绍:

  陈建民,1956年7月生,天津宁河人。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

  解说: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38.6秒,江西九江、瑞昌间发生了里氏5.7级地震,本次地震共造成13人死亡,7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由于江西并非地震多发地带,所以,本次地震尤其引人瞩目。12月15日,《面对面》栏目的记者来到中国地震局,对刚从灾区归来的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进行了采访。

   陈建民:这个大厅这是我们的指挥大厅,也是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一个指挥大厅。它主要用于一旦发生特别大的地震,需要国务院统一指挥,各部委相互配合的时候要启动指挥大厅。

  记 者:它是了解前方的情况还是安排救灾工作?

  陈建民:它既要通过这个大厅通过辅助的通讯机房和数据库的积累的材料,一方面了解前方不断新的灾情的情况要汇集到这儿来,一方面针对这些灾情调动国家的有关部门和力量去组织实施救灾和救援。

  记 者:这些红点是什么意思?标记?

  陈建民:这些红点是今年以来在中国大陆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的分布,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生了13次5级以上的地震,其中有两次是6级以上的,一次是新疆2月15号发生在新疆的我6.2级,一个4月8号发生在西藏中巴的6.5级以上,这是两个6级以上,6.2、6.5,剩下的都是5级别多的地震,这就是11月26号发生的九江瑞昌的5.7级地震。

  记 者:这次地震本身的特点是什么?

  陈建民:第一,这次地震发生是在一个少震区发生的一次比较大一点的地震。为什么这么讲呢?这次地震的发生再往前推是1911年的2月份发生过一次是5.0级地震,这次地震震级是5.7,5.7和5.0在能量释放上可能要差十几倍,所以它还不是一个量级的地震。第二个特点,这次地震发生在城区,人口稠密的地区,所以造成的损失相对大一些。

  记 者:现在灾区的情况怎么样。

  陈建民:灾区现在恢复了学校,恢复了正常的秩序,总体情况还是部分很不错的。

  记 者:马上就要过冬了,住的问题怎么解决?

  陈建民:地震部门的专家,建设部门的专家对灾区的房屋进行了安全性的鉴定,看看哪些房屋没有危险就可以入住,哪些房屋需要紧急维修加固就可以入住,哪些房屋已经成为了危房,为了保证老百姓的人身安全就不能住。通过这项工作,大部分灾区的群众已经有了固定的居住区,少量的现在是采取这种方式,一个是政府安置,一个是邻里互助,还有一个是投亲靠友。据我所知,当地政府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将近十万的失去住所的受灾群众妥善安排他们的过冬的问题。
371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09:54:47 | 只看该作者
  在大自然所产生的各种灾害中,地震被列为群害之首,强烈的地震常常以其猝不及防的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力给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功能带来严重的危害。由于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到喜玛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所以,我国是发生地震灾害较多的国家。


  陈建民:我给你举个数据。世界上发生在大陆的破坏性地震,就是在大陆上发生的破坏性地震,1/3发生在中国大陆,但是中国大陆的面积只是世界大陆面积的1/14,另外一个数字,从20世纪,从记载比较全以来,到目前为止,全球因地震死亡的人口是多少呢?160万,中国是多少呢?60万,所以说中国地质灾害重,通过这个数字我觉得大家也是认同的。

  记 者: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陈建民: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地区,还有部分发生在华北、东北地区,另外还有沿海,东南沿海海域偶尔也会发生一些。

  记 者:江西并不是地震多发区。

  陈建民:对。

  记 者:是我们原来判断失误还是情况有了新的变化?

  陈建民:我认为判断上没有失误,因为判断是基于地球地震活动的一个记载上历史的一个总结。即使在少震地区历史上也会发生地震,我们国家31个省份,包括直辖市、自治区,历史上所有的省份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所以这个格局我觉得偶尔一次地震在一个少震区发生一次地震并不会影响我们的整个中国大的地震活动的格局的变化。

  记 者:对于这个新的变化有传闻在猜测可能跟某大型的水利工程有关系,有依据吗?

  陈建民:这个地震发生以后,我也听到了这种传闻,比如说和三峡工程是不是有关系?这个我们从科学上来判断,从专家的研究结果,这次地震是一个中强地震,只有5.7级地震,它离三峡工程将近600公里,从空间距离上,从地质构造上,从地震影响的范围上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

  记 者:事先没有任何异常的征兆吗?

  陈建民:少数的台站还是看到了一些变化,但是从地震预测的科学的角度讲,如果是少数的变化来预测在这个地区历史上没有发生很大地震的地区,就判定它要发生一个这样程度的地震,我认为还是很困难的。

  解说:

  由于地震的极度破坏性,长期以来,人们类一直希望找到地震的规律,对其进行预测。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一些地震频繁的国家相继开展有计划的地震预报研究,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开始起步。然而由于地球运动的复杂性,从根本上说,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

  记 者:复杂在哪儿呢?

  陈建民:地震预报判定复杂就复杂在我们现在地震本身是一个很小的概率,你要想在小概率时间实践的机会很少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高水平的办法或者是准确的手段来做地震预测预报的,我觉得非常难,这是一个方面。另外第二方面,地震发生在地下,尽管发生在我们国家很多是浅源地震,所谓浅源地震就是几公里到二三十公里,三四十公里的深度,地下,但是我们的观测技术和探测技术还是很浅的,所以说好像我们地震专家老说,上天容易,入地还是比较难。现在在世界上最深的钻也就是十公里,十公里是什么概念呢?相对地球来讲,就像一个鸡蛋,连一个壳都没有钻透,另外从地震预测来讲,各种变化可能都会引起我们观测数据的变化,所以很少的这种变化让我们,或者一个单手段,一个单台点的变化让我们就敢做出一次地震的预测,我想既不科学,又勉为其难。

  解说:

  1976年7月28日凌晨,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河北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这次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波及全国14个省区,相当于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造成了24万人死亡,重伤16万人,轻伤36万人,经济损失10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地震史和400多年来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次。

  记 者:提到这点,很多人又会想到唐山大地震。

  陈建民:可以说一个唐山市在瞬间被摧毁了,那么多生命瞬间就消失了。到现在作为地震工作者我们还记忆犹新。首先,唐山市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为什么那么讲呢?当时在判定唐山市处于什么样的地震威胁的情况下,它是一个6度区,按6度,6度可以不设防,一般的如果盖的结实的房基本都能抗到这个程度。但是唐山地震,唐山市最后发生的破坏程度是多少呢?是11度,按照我们国家地震烈度划分最高就是12度,所以一个不设防的城市,或者一个很低设防的城市发生了一个这么大的一个破坏的地震,大家可以想象它将是什么一个结果。第二个,从地震预测这个角度来看,当时确实也是京津唐一带有危险性,但是确实没有认识到可能发生这么强烈的一次大的地震,加上科学水平问题等等。地震发生以后,因为当时我们观测台网的水平很低,这么大的一个地震发生以后,所有的仪器都出格或者是打坏了,就没法定出来这次地震,大家都感到了,包括在北京我们都感到了强烈的振动。但是当时不知道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地点,台网因为受了巨大的影响,已经失去它的功能了,后来传说还有什么人开着车来跑到北京来报告。另外一个就是救援,当时确实发动人民解放军,十万大军到唐山进行紧急救援,当时救援都是双手,简单的锹、镐,救援的效率能力也低,所以我想多方面都需要总结。

  解说:

  在大地震发生之前,一般会有一系列的前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最容易看到的就是动物的异常,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是来自大自然的预警。那么,动物异常与地震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记 者: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材料上说,地震来的,天气和动物都会异常反映,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反映?

  陈建民:这些问题我认为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就比如拿动物异常来说,过去观测,在研究地震预测、预报的问题上,确实也提出来,动物异常,蛇出洞、鸽子惊飞、马不进圈,可能大家都有这种印象。这种表现你说和地震没有关系,我觉得也是不客观的,就是因为它地震发生之前,地震发生是能量的释放,是地下岩石的快速的破裂和错动,在这个过程可能带来了相关的一些现象,比如说带来了地磁场的变化,局部的变化,电厂的变化,一些微的高频的震动,微破裂,甚至一些化学组分的变化,气味的变化,温度地温的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某些动物和它的某一个里边的变化可能有关系,比如说蛇出洞,地温发生变化了,它在冬眠,正好这几天温度发生变化,它以为温度达到它可以出来的季节了,它自己不会算多少天。

  记 者:它不一定知道是地震,但是地温发生变化了。

  陈建民:它可能觉得,是不是到了春天了,我该冬眠结束了。另外还有地声、地光,可能有这些反应,表现出异常的行为,或者情绪。但是反过来,相对于不是地震造成的这种变化,对它也会产生影响。

  记 者:这些异常的现象,我想知道,它能不能作为地震是否发生的一个依据?

  陈建民:我觉得可以作为一个依据,但是要综合判断,如果说我们就看见几匹马不进圈,你说马上要地震了,哪来的地震?什么时候来?多大的地震?所以我们经常提倡地震预报、检测预报要综合,就单一个方面,某一个点,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下,马上来一个什么地震,依据何在?我觉得作为一种探讨都是应该提倡的,因为本身地震预报是一个探索的阶段,探索就允许多路探索,广泛探索,探索就允许有失败。

  解说: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由于我国科学家对这次地震做出了成功预报,极大地减少了地震造成的损失。海城地震是世界地震史上的里程碑,虽已时过30年,但这次地震预报的成功至今仍给科学家们解决地震预报难题以极大的信心。

  记 者:海城地区的地震预告预测是成功的,你们的总结是什么?为什么能成功?

  陈建民:那次地震我认为它有它的特殊性,在1974年12月份,另外还有一些群测群防,就是群众的观测点,文化大革命后期倡导的一项观测的方式,发现了一些异常, 1995年1月份,当时的国家地震局,还有辽宁省地震局,还有营口、海城的地震机构认真地研究,举行全国的会商,做出了在营口、海城到大连一带可能要发生6级左右的强地震,这是有一个短期的预测,但是这次地震的特点,它从2月1号开始在海城地区就发生小地震,所谓我们讲的就是前震,这个前震发生以后,逐渐地加大活动,次数越来越多,频次越来越高,就引起了关注。再加上一些台网前兆观测的异常。所以到了2月4号凌晨零点30分,地震部门当时以地震通报的形式向政府提出地震的危险性,认为可能在24小时内当地要发生一次大的地震。所以晚上19点36分发生了海城的7.3级地震。这次地震只死亡了1300多人。据专家预测,在当时的这种条件下,在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情况下,如果在那个情况下发生一次7.3级地震,如果没有这个预报的话,可能要死十万人以上,这次地震至少可以说减少了近10万人的人员的死亡。

  记 者:你比较一下,为什么那次行?这次没有?

  陈建民:所谓地震预报的复杂,它的规律重复性不可能很大,往往这次地震是这么一个情况,可能下次再来一种地震我们要预测,预测了可能地震就不来。我们曾经在这方面也有教训,反过来可能在某一次地震发生,它震前反应出的一些现象和你以往所有的地震的震力都不一样。所以现在地震预报难,为什么说现在地震预报是世界上科学难题?难除了我刚才前面讲的小概率时间、信息、探测技术等等,另外它的规律的把握上,表现在规律性方面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381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09:57:07 | 只看该作者
  海城地震后的几十年来,我国的地震监测台网相继对中国大陆28次地震做出了一定程度或比较成功的预报,使中国地震预报水平领先世界。但相对于大量没有预测到的地震,预测成功的例子微乎其微。针对这种状况,国外有些专家甚至发出了地震无法预测的悲观言论。




   



  记 者:我们查了一些资料,也有一些国外的专家有很悲观地结论,觉得地震从根本上来说是不能被预测的。

  陈建民:我认为这还是一个学术上观点的不同,和地震能不能预测本身没有直接联系,有些专家通过他的研究,或者他对地震自然事物事件的认识,他认为可能从意思上很难发表他的观点。

  记 者:您是局长,同时更是专家,您的学术观点是什么?地震能够被预测吗?

  陈建民:我认为地震是能够预测的,首先实践已经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刚才谈到了海城地震,谈到了30年来还有20几次比较成功的,或者有简单实效的预测预报。

  记 者:但是预测成功的次数跟实际发生的次数相比,概率太低了,太有偶然性的。

  陈建民:我想说偶然,不可能这么多次的重复。当然我们这里有失败的东西在里面,比如我刚才说的有漏报的,也有虚报的,也有成功的。所以我觉得只要我们的科学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对认识客观世界、自然世界的认识不断地完善,我相信总有一天地震预报会达到一个让大家满意的水平和程度。

  由于地震预测的复杂性,所以,世界各国对地震预报的发布都极为谨慎,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发布权在政府,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有关地震预报的消息。

  记 者:会不会因为你们从保守的立场来考虑,有消息我可能更稳妥一点,不发布了?

  陈建民:这个问题不能这么讲,我们主要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考虑,因为这个地震预报预测也好,是个双刃剑,如果能够相对准确的预报肯定会取得很好的减灾的效果。如果在科学上没有很好的把握的情况下,贸然的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引起社会的混乱和老百姓的心里的恐慌,这个影响和损失也是巨大的。从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比如像北京2004年的统计,北京停产一天损失12亿人民币,长三角停产一天要损失73亿人民币,还有珠三角30几亿人民币,这个损失不光是经济上的损失,还有社会的影响,社会稳定。

  记 者:你们的压力也在这儿。

  陈建民:我们过去发生过,前两天黑龙江松花江停水,同时传地震的传言,很多老百姓晚上不住回去了,断水可以住在屋里,为什么住在外面,就是传言要发生地震,哈尔滨附近要发生地震,这边断水,这边地震传言,这就不乱了。

  记 者:作为老百姓怎么判断这是谣言,还是你们发布的消息?

  陈建民:首先我想要相信政府,地震发布我刚才讲了,它有法律程序规定,如果政府正式一个公告或者一种形式的发布,我想这个老百姓必须相信,配合政府做好防范工作,如果你听到从社会其它渠道来的,第一不要相信,往往地震传言,还传得很神秘,比如说哪天哪天,几点几分,在什么地方发生一个多大地震,我可以明确地讲,现在地震没预报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如果传得这么准确,这么精确所谓的,它一定是传言。

  隔断

  解说:

  在总结本次江西九江地震受灾情况时,专家们发现,几乎所有的伤亡案例都不是直接在震动中死亡的,而是在慌乱中逃跑躲避时,被坍塌的砖块砸死或砸伤的。可以说,地震发生时应对办法的缺乏加重了本次地震的损失。

  记 者: 作为普通老百姓,没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老百姓来说,我怎么判断地震来了,是不是地震?

  陈建民:我觉得这个地震来了这个判断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大地要晃动,建筑物就要晃动。

  记 者:你有什么建议,如果地震来了,老百姓我们应该怎么做?

  陈建民:我觉得首先不要慌,就是一方面就是说,从自身来讲,要考虑自己,比如说你处在什么位置,出在什么位置上,你是平房是楼房,什么样的楼层,我觉得这个你平常要有这个意识,然后在晃动最强烈的地区,很短的时间内,你应该在你的房屋内应该怎么防范,躲在什么地方最安全?我觉得有时候是跑不出来的,但是我可以自我保护,即使建筑物受损,但是救援人员来了以后,我还能得到救助。另外,像日本人,地震多发,他们的意识很强,他们平常家里准备一些矿泉水,方便食品,我即使两三天得不到救助,我只要有一个空间,我就可能自身能力出不来,我还能够有延续生命的生还的希望,我觉得这个要判断一下。

  解说:

  根据以往大地震的经验,人们发现,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常常是人们得以幸存的安全地点。所以,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应选择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点避震,如床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墙根、墙角等处,还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另外,要坚持就近躲避、保护头部和保护呼吸系统的原则,尽量增大生存的可能。

  记者:我们经常听的一句话,平常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那个方面的教育,你对地震科普教育的现状,你满意吗?

  陈建民:从目前来讲,我是不满意的, 因为我觉得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从教育的范围,普及的范围和深度,我认为还有很大的差距。2p2比如说,1984年台湾海峡发生了一个7.3级的地震,因为离大陆很近,传到了我们沿海的省份,离台湾海峡很近的福建省漳州地区,震感很强烈,但是这个地区平常所谓的地震知识宣传、防地震灾害的宣传做得比较好,相对还是社会相对稳定有序。完了,远离这个地区,更远一点,广东的某地区,这个方面做得不是太好当时,所以地震一发,一有感,本来是台湾海峡的地震,离他们那儿很远,到他那儿,充其量就是感,学校的学生就是往外面跑,平常没有这方面的组织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踩伤、挤伤了上百人,死亡了三个学生,这就是比较惨痛的。

  解说:

  针对我国居民地震知识普遍缺乏的现状,陈建民局长提出地震知识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建议。本次江西地震发生以后,中小学生恢复上课后的第一堂课就是讲解地震知识。另外,此次地震的级别并不高,但给当地造成的灾害却不小。原因之一就是农村房屋基本不设防,城镇建筑对国家最低防震标准也执行不够,城乡出现大量无防震处置的建筑设施。此次灾后重建,九江将强制执行国家防震标准。

  陈建民:我觉得首先一点,因为我们谈自救的时候,我们再往前考虑一点,什么意思?就是做好防御工作。如果我楼盖得结实了,能够抗御当地可能发生地震的破坏,不是更好吗?但是如果你这个楼房不结实,一旦发生超越它能够承受的地震, 它必然要受到破坏,甚至垮塌,我再有自救知识,也必然会造成人员的伤亡。比如说日本发生一个大一点的地震,它的死亡人数很少,我们国家发生比他小的地震,或者比他某一次大地震死亡的人数还要多一点,原因是什么?就是设防水平的差异。

  记 者:我们在建房子的时候,抗震与不抗震有什么区别?

  陈建民:一般来讲,一般的工业和民用建筑,我们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强制性标准,就是第四代裂动区划图,我们现在叫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它是一个基础性的预测,就是什么地区是可能未来发生地震,对这个地区造成的破坏是多大,就是一个基本预测,如果你在这个地区盖房子,如果是七度区,你按七度设防,如果你不按七度设防,这个地方很可能若干年就是造成七度的破坏,这个房屋就破坏了,但是我提高一度,我可能只提高建这个房子的5%到8%。

  记 者: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提高一个级别或者两个级别,有必要吗?

  陈建民:我想还是科学实事求是地来考虑这个问题,还是根据当地的,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破坏的程度,科学合理地来设设会好。但是有一些特殊的建筑,重要的建筑,我提高一度设防是可以的,比如说有一些大坝,重大生命线工程,可能要提高一度设防,有一个保险系数。一般工业民用建筑,科学合理按照当地的要求设防就可以的。

  解说:

  目前,我国正在编制国家防震减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基本上达到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实现。中国城市化进程很快,不仅财富聚集,而且人口密集。所以,大城市和城市群将是我国防震减灾的重中之重。针对首都北京的特殊重要性,中国地震局还专门设立首都圈地震台网,对首都圈施行重点监测。

  记 者:北京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比较大的地震,那么北京又面临奥运会等等一系列很大的一个活动,有这方面的部署吗?

  陈建民:这肯定是有的,从去年开始,我们就针对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如何做好地震安排工作,做了一些部署和措施,比如说我们重大加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震情的跟踪,设立了专门的跟踪科技人员、专家,定期地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地来预测,2008年奥运会期间,当时北京地区,周边地区,地震的危险性是一个什么情况?

  在这方面,我们是有经验的,1990年亚运会的开幕式,我印象中是下午开幕,中午11点多,在北京的昌平那一带发生了一个四级地震,而且是亚运村的运动员的住所是有感的,但是事先那次我们有预测,觉得在亚运会期间不太安全,但是也会有很大的地震,恰恰在开幕式的11点多钟,下午是开幕式,发生地震,所以我们很快和北京市政府对亚组委,共同来沟通,对参赛国的运动员和代表团做了一些工作,很成功,没有受任何影响。所以奥运会我们一定会把这个工作做好。

  解说:

  针对地震发生的复杂性和我国的国情,我国提出了走综合防御的道路。主要包括地震监测预防、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和地震救灾与重建。2001年,我国成立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这支队伍的成立填补了我国专业地震灾害救援的空白,目前,已经有13个省市成立了相应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记 者:方便透露一些人员和装备的情况吗?

  陈建民: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的人员,是由三部分组成。一个是由地震部门的领导、专家,还有地震专家,第二方面就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第三部分就是武警总医院的,医疗、医护力量,大约有三个部分组成的这个队伍。

  记 者:什么情况下才会得到这支队伍的帮助?

  陈建民:发生一定级别破坏程度的灾害的时候,因为我们掌握这个信息,地震发生以后,我们马上要快速地了解信息,一旦发生城区的地震,灾害较重,建筑物垮塌得较多,我们会立即给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报告,因为我们现在建立了一套,这支队伍启动的程序,通过一个文件的形式把它固定,不要层层报批,要等很多时间,就是固定的一种方式,由我们提出,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同时队伍出发,很快。

  记 者:常设还是临时组织。

  陈建民:常设的。队伍是常设的,平常要进行训练,学习训练,还要掌握这个装备的操作方式,掌握这个技能,对自己的知识,光个体还不行,还要整个队伍的组配,比如说生命搜索,生命的寻找、救援、医疗救护、通讯、等等等等,所以它是一个有机的组合。

  另外,我们还有应急系统,因为这个地震是一个突发的自然灾害,突发性很强,毁灭性也很强,特别是大地震。所以社会老百姓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政府也非常关注。所以现在地震不发生是不可能的,关键如何做好预测、预防和紧急的响应。所以我们地震部门多年来大家老自称我们是一支准军事化的部队,为什么这么说呢?地震就是命令,一旦发生地震以后就要紧急的启动,这个启动不能是无序的,也不能是没有标准的,根据造成灾害不同级别的地震,启动不同的响应级别,而且开展不同的现场工作,现在我们的地震应急预案是分四级响应的。

  记 者:哪四级?

  陈建民:就是一般、一般严重、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响应。这跟国家的总体是相衔接的。像江西九江这次地震就算一般,它这主要是根据死亡的人数,震级的大小,造成经济损失和当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几个要素来决定这次损失的程度,启动不同的预案。
391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0:04:49 | 只看该作者
汶川震级同唐山地震 能量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7.8级地震。震级与32年前唐山大地震相同。

  2006年7月28日,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地震分会会长何永年曾做客新华网与广大网友30年后共同回顾唐山大地震时。

他当时在解释唐山大地震破坏性为什么如此巨大时表示,“唐山大地震是7.8级,能量相当大,地震是由于岩石圈的岩石突然破裂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400颗美国1945年投在广岛的原子弹。”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震专家邓乃恭5月1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震级,二是烈度。“震级衡量的是地震产生的能量,烈度衡量的是地震造成的地表破坏程度”,邓乃恭说,“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距离震中远近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烈度”。

  据邓乃恭介绍,由于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震级相同,那么它们释放的能量也是相当的。如果唐山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那么汶川地震释放的能量也可以被认为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 (环球时报记者 刘洋)
401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0:06:18 | 只看该作者
  新快报讯 12日下午,在突如其来的地震中,都江堰市聚源镇中学一栋教学楼垮塌,部分学生被埋,至12日19时56分,记者在都江堰市聚源镇中学事故现场发现,死亡人数已增至50余人。当地有关部门正在紧急抢救。

  4名学生尸体停放在学校操场上。据守护的学生介绍,死者为两男两女,都是初中三年级学生。

  据当地村民称,在这里上课的有初二、初三的18个班,每班约50人左右,地震时,有部分学生逃出,其他人都被埋压在废墟中。

  聚源镇中学全校师生共1800多人,其中学生1700多人。

  初三5班学生张成伟的母亲已经泣不成声,她儿子还被压在废墟下面,生死不明。

  市聚源镇中学目前仍有人员被埋在垮塌的楼房下,当地政府组织了8台大型机械搜救被埋在都江堰市聚源镇中学垮塌楼房下的人员。

  本报记者都江堰现场见闻

  家长打着手电筒认尸

  新快报讯 (记者 徐晨华 陈杨) 昨天下午,正在成都公干的新快报记者徐晨华主动赶往都江堰灾区了解情况。

  昨晚11时,记者搭乘出租车从成都走救援车道赶往都江堰灾区。记者发现,救援车道并没有发生像汶川的道路一样被泥石流阻路的现象,一路来往的都是救援车辆。其中记者见到的就有3辆挖土机车,七八辆救护车,以及众多的救援物资车辆,就连公交车也被充当救援车辆派往灾区。路边的房屋很少,只有一座乡村的桥梁护栏已全部倒塌。在接近灾区的位置,路边开始搭起了零星的帐篷。一小时后,记者来到都江堰倒塌的学校现场。

  记者发现,该学校有三座教学楼,呈三角形分布,倒塌的那座正处于直角位置,另外两座完好无损。“那座教学楼并不像是摇倒的,就像是被炸弹炸碎了一样。”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地震发生时,有一个班的学生正在上体育课,因此得以逃生。其余学生及教师大多被困在教学楼内被掩埋。

  现场有一辆挖土机在不停地挖掘,救援人员陆续从倒塌的房屋里抬出尸体。还有三架直升飞机空运了武警官兵来到现场救援。

  在记者目击范围内就摆有十具尸体,都用布料遮盖头部,有的露出外面的四肢早已被压得变形。近400名家长打着电筒,挨着尸体一个个掀开布料,寻找自己的亲人,现场哭声一片。在混乱的现场当中,记者听到有人在喊:“有一个男老师活着爬出来啦!”但记者暂时无法靠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6 04:43 , Processed in 0.1005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