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9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勇猛精进的陈新亚先生|沈必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3 10:0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勇猛精进的陈新亚先生
沈必晟
 
  陈新亚先生是个有个性的人。他不外露,看上去书生罢了,甚或还有一点点温柔蕴藉的模样。事实上呢,他的骨头硬得很。他不爱玩弄故纸堆似的斋馆学问,也不大热意只作些文字游戏;他提倡书法生活化,除用键盘敲字发发邮件外,其余与文字相关的工作都交由毛笔干去。用他的话说,就是拉近毛笔与身体的心理距离。我的理解,这并不是着意于复古,而是从“小我”开始改造,将毛笔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新亚认准的事,九牛而不回,无论如何这都算得上是一种信念罢。“文人的骨头最硬”,知行合一,我以为新亚当得斯言,是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真文人。
  新亚拙于世故,不修边幅。然而他在书法艺术上,却极执着,最大的特点就是干一样是一样,绝不含糊。
  我最初知道新亚先生,是因为他老到浑成的章草书。十多年前的书坛,正在启动一场重新认识传统的运动。章草是个偏门,却在那时的书法界,掀起了不小的热潮。新亚是当时章草热潮中的前趋者。更见其心者是潮头甫退,大家又另去寻找“高明”,而此中的新亚,不论潮起潮落,依旧继续他的章草书创作与探索。
  1990年以后,新亚渐渐淡出书法展览。但这一期间他拿出来的作品,就不只是章草书了。长枪大戟、绵延振荡的黄庭坚式大草甫一出手,再次使人为之一振。线条的飘逸灵动,一反其章草的古拙持重,让我们有机会看到新亚潇洒灵纵的一面。而在提倡书法生活化的同时,新亚又拿出了温文尔雅、不激不厉的手札式小行书。这是他鉴于大草与章草的不易辨识,选择临习鲁迅稿札书的结果,也是新亚平日用得最勤的书体。其实新亚的章草书在此时也已今非昔比了,字法的谙熟于胸,使他常常不自觉地出入于篆、隶、章、楷之间。比如他在广州美术馆主办的“守望与前瞻”书法主题展中,就有一幅“行楷”作品,他不无自嘲地识曰:“郑板桥书,人谓之六分半体,不知拙书当(如)何名之耳?——可谓狂矣”。
  一般人能穷毕生精力在一种书体上有所突破,形成自身面貌而又为大众所认可,就已经难能可贵了。何况是同时开辟几个战场,而又同时获有战果。这得益于新亚先生的勇气、专注与执着。
  一个人的作品,在社会上被普遍接受,是件好事,但实际上却极易惯坏作者。一则作品可以卖钱了,就不用再那么辛苦;二则探索来探索去,除去精神品位上的追求,不就是为了物质生活奔小康么?既有了市场就要好好利用市场,新亚的不迂腐恰恰就表现在这方面。他懂博弈市场,但他更注重书法创作本身,从不放松他的艺术探究。事实上他的应酬不少,有师友之命,有藏者所订,日日为之,也会厌烦。每次我去他家拜访,他的书房都不免横七竖八地挂满各式作品。他说这样应爱好者之求,尝试各种形式的书写,积累各式的经验,亦完全可作为自己的日课。这让我想到“做工”,它意味着单调与重复,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乏味与麻木,而正是隐藏于其中的技能,却往往令人侧目。新亚是聪明人,当然不会只写应酬字。故在应酬作品中捕捉到的东西,很可能会在某些创作中,被其有意深化。聪明人再下笨功夫,极力使脑与手的配合相得无间,私以为这种学习方式最得要领。
  新亚的极力践行,还表现在他的参与精神中。他为了创作一幅竹简作品,径直回到老家竹园,经历了断竹、破竹、削竹、杀青及编成简册的过程,用于编简的麻绳也亲手去搓。新亚在谈到这幅作品的创作目的时认为,可以通过竹简的制作、书写,体验中上古人书字生活的境况,以及毛笔与竹简合作时的独特而微妙的触感。我以为他完全悟会了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精髓。东方哲学中所追求的境界,人与物的关系不是控制与被控,而是在相安默契的过程中,达到“物我两忘”、“心手双畅”,是同仇而非主仆。所以在新亚的用笔过程中,你很少看到他违逆笔毫,去追求所谓的“奇怪生焉”。他总是顺势运笔,平出平入,因而线条流畅精练,线质柔韧坚挺;他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浑厚华滋,却斤斤于心、手、脑的统一。我以为只要厚积时日,“人书俱老”,自然可待。
  有趣的是,他参与竹简制作的过程,竟然完全契合西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参与性观察。其要旨是绝不先入为主,并在一定时期内,具备与被研究对象同一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能力,客观地看待人与事。其成功的所在,是参与者能否有效地将两种角色结合起来。新亚着力复原两汉人的书写环境,正是在深刻体验当时人的思维与行为,他在经历一场“文化冲击”,在尽力熬过“压抑”、“退避”和“失范”(anomie)后,那种“整体浸入”所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让参与者复活了一般人久已陌生的判断力与生理机能。可以肯定地说,这将获得更多的信息。尤为重要的是,它开掘了一个在操作层面上与古人对话的通道,只要你愿意、有条件、有耐心,并且持续地浸泳其间,就会渐次培养这种捕捉获取的能力,有不同于一般人的收获。我以为书法界在此一层面,新亚有着比其他人更多的觉知和发言权。很简单,他寻索到了常人所遗忘的感觉。我看好这种科学方法所带来的学习新风气。
  新亚以后的创作发展,是尽力将章草与黄庭坚的大草相结合。他还将挤一些时间给绘画与篆刻。《无量寿经上》说,“勇猛精进,志愿无倦”,以新亚先生的聪慧和勤勉,足以当得斯言。
( 癸未新正于初白楼)

  P 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楼主| 发表于 2004-8-3 10:12:42 | 只看该作者

[勇猛精进的陈新亚先生|沈必晟]



   ζ ζ
3
 楼主| 发表于 2004-8-3 10:13:18 | 只看该作者

[勇猛精进的陈新亚先生|沈必晟]



   M M
4
 楼主| 发表于 2004-8-3 10:15:32 | 只看该作者

[勇猛精进的陈新亚先生|沈必晟]


   グ 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19 17:18 , Processed in 0.10777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