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时期楷书创作的几点思考|刘胜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6 19:1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时期楷书创作的几点思考
刘胜角
  新时期以来,随着全国书法热的升温,楷书作为五大节体的重要一翼,其创作在不断地追求与探索中发展进步,从迷茫走向理智,从刻意摹仿走向个性创新,从生硬走向成熟。一方面要使传统的精华得到继承和延续,另一方面又要克服自身的局限与不足,走出困境与误区(参见拙文《试论新时期楷书创作的现状与走势》《中国书法》杂志2000年第12期P51),同时要克服甚至抵制各种非艺术因素的干扰而注入新质,以特有的艺术形态、艺术品格和审美价值立足于
当代书坛。这已成为每一个创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那么,当前楷书创作界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笔者以为:
  一、要把楷书创作的思考与探索放置在古代与现当代的交汇点上加以考察,尤其要注意当代人观念的转变和审美趣味。要知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审美理想是什么,审美特征又如何?而楷书创作如何表现个性,又如何兀现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因为时代审美与艺术创作是紧紧联系的,而艺术个性和风格追求也跟时代审美并不矛盾。同时,时代审美对艺术创作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使艺术创作产生新的追求和新的探索;另外,时代审美也可以制约和调整艺术创作,使艺术创作能够吻合时代的社会的特征,贴台历史的前进步伐,例如,颇真卿创立的雄强浑厚的楷书风格,不仅个性强烈,有口皆碑,而且也与大唐盛世“以法治国”的社会特征和“肥劲宏博”的时代审美相契合。
  二、要真正弄清楷书自身的演变发展规律以及各历史阶段的创作状况,有的放矢。例如,由隶变楷或由草变楷的孕育期楷书有何特征?隋唐高峰期的楷书大家的变法与风格形成有何显著特点?清代书家在“碑学”思想大旗下又是如何进行楷书创作的,有何成就与缺陷?同时,清代文入写碑与魏晋南北朝的“民间”写碑有何本质上的区别等。这些源与流问题的澄清,对楷书创作如何借鉴前人的经验、吸取传统的精华、革新变法、张扬个性风格是大有裨益的,它表明了书家们的探索与追求不是盲目的,而是理智的、清醒的、方向明确的。初唐书家欧阳询之所以“启三唐奇峻,名高一代”,在于其“初习梁陈时风,得大令展蹙之秘,复师北齐刘珉,笔力均之瘦挺;其后参学章草,领悟索靖用笔三昧,终于综合六朝精华,融为杨隋书品。”(朱关田《唐代书法考评》P11)这是楷书创新历史上成功的启示。
  三、楷书之所以为”楷”,在十七有别厂篆、隶、行、草诸体的精到与严谨,这电是必须要正确认识与把握其本质属性的主要问题,诚然,新时期的楷书创作,不应是“古典”的照搬,成为“古典”的附庸,更不应是“法度”的禁锢与限制,而是“法度”的解放与延伸。它有“古典”,但它却是现代的;它讲“法度”,但“法”为我所用,为我所造,且“法”在用中不见“法”;它讲艺术的个性气趣味,而又必须体现时代的“精神深度,境界高度,艺术精度”,(陈方既《书法能有怎样的发展变化》,见陈振濂主编的《书法学论文集》第一辑P121)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品位。因而,新时期的楷书创作只有强调自身的独立性格,强调精品意识,才能从“占典”与“法度”的双重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产生出无愧于时代的永垂不朽的作品。为此,创作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奸如下凡人关系:
  1.传统与发展的关系;
  2.普及实用与艺术追求、艺术创新的关系;
  3.形式手法与时代审美意识的关系;
  4.作品境界与创作观念、创作心态的关系;
  5.时代书风与个性风格的关系;
  6.地域群体与自我定位的关系:
  那么,楷书创作的走势,“敢问路在何方?依笔者之陋见,略作如下展望:
  第一,在形式探索上有四条路子可资借鉴。
  1.“古典”体系的借鉴。新时期书法创作已形成多元,多极发展的格局,谁是碑派,谁是帖派,已很难严格区分。正像郑培亮所言:“写‘二王’行草的可能要从秦汉碑刻中汲取敦厚的气息;临商周鼎彝的可能要从行草书中借鉴流动的意识、以碑入帖,或以帖入碑,碑帖相融,交叉并存,是当代书法创作明显的特征。”(《面临转机的当代书法创作》,《书法导报》1998年42期)从楷书一翼看,所渭“占典”体系的探索,指的是明清以前或碑或帖,或“民间”或“经典”书风流派的追求指向。故今后的楷书创作,魏碑、唐楷与晋楷(尤其是小楷)三头并进的状况将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延续。这是楷书创作在形式探索上的主渠道、主流,至于个体走向,随着书家审美意识和创作思想的不断深化和觉醒,将会出现“重作品构思与立意”,“重个性风格表现”,“重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向“独特性”和“典范性”发展。这是楷书创作者审美修养升华和功夫积累锤炼之后所要寻觅的目标与理想。
  2.“简化”体系的借鉴、楷书易写易认,实用性与欣赏性都极强,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社会生存空间,这种优势是其他书体无法相比的。然而,书法朝纯艺术方向发展之后,“简化字”楷书并不被书法界所重视。不过1991年12月国家浯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广电部和中国书协等单位曾联合举办过“全国首届规范汉字楷书大赛”(何谓”规范汉字”在思想认识上须正确导向,笔者注),盛况空前。尽管很多作品的创作取法仍然无法超越实用层面,但其举办大赛的目的十分明确,一是提高汉字使用的社会规范意识,二是提高简化字楷书的艺术性。这是简化字楷书艺术觉醒的标志,而且这种体系的探索已从单向的个体行为纳入了政府行为。既然有了首届,就会有第二届、第三届……在一至七届的、“全国展”和“中青展”中,估计会有人作过探路性的投稿,只是因其创作的质量末达到相应的高度而难以人选。就像“现代派”作品一样,几经周沂与磨练,才开始在“六届中青展”上扬眉吐气,而全国展至今尚未接纳“现代派”作品入展、笔者汜得,启功夫生就曾尝试用简化字楷书搞过创作;“八届中青展”上首次出现了广西张羽翔用简化楷体创作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对联作品,尽管该作系因评审监察团成员未经严格意义上的评选,但已体现出作为国展之一的中青展对“简化”体系创
作的开放与宽容。鲁迅先生说过:“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因而我相信,今后的楷书创作必然会有部分“好事者”书家在“简化”体系的借鉴上大做文章。
  3.“电脑”体系的借鉴。当今知识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电脑信息时代。利用电脑进行艺术探索已为艺术家们所关注。对于楷书创作,通过“电脑化”进行艺术处理(二空创作)对楷书的艺术形式语言加以挖掘与利用,电脑将成为书家的一大好帮手,甚至是决定着我们的艺术思维和创作方式。当然,如何避免电脑的工艺性.程序性而体现楷书创作的艺术性和“天然”性,将面临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与障碍。但是,随着电脑及其网络的发展进步,书家完全可以利用电脑网络所贮存的各种创作素材资源,从中提取相关属性的图吃重新排列,组合,然后
作为创作的参照,这是完全可能的。目前,我国正在着手人文学科的古籍数字化研究开发,中文数据库技术,多媒体压缩与传送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尤其是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亦称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简称KDD,是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可信的、新颖的、有效的并易于理解的知识的高级处理过程)、非键盘输入技术使文献裁体发生转换的运用等,将为楷书创作的艺术
研究和探索展现光明前景。(史睿《试论中国占籍数字化与人文学术研究》,见赵丽明等主编的《汉字的应用与传播》P375)。也许,不仅仅是楷书,书法创作将会带来一场新的变革!
  4.“少数民族”体系的借鉴。历史上少数民族使用楷书有共享型、译训型和改造型三大类型,而改造型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汉字系文字”,并分为“汉字式文字”和“准汉字式文字”,其中大部分是借用楷书的形符模式改造而成的。这些文字都具有书法的基本要素,其形式构成和精神构成也都具有该民族特有的审美追求,如西夏文、契丹大字和小字、女真字、水书等(笔者另有专文,待发表)。如何挖掘和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文字遗产,充实和丰富
楷书艺术,拓宽楷书创作道路,这不仅是促进民族大团结,携手共建祖国文明的大事,而且也是书法艺术发展必然的历史性要求。
  第二,在精神构成上要突出两点。
  其一是要加强书写内容的文学性。文字内容对于书法创作是一种规定性。为了内容而书写的内容,本质是附属于表达语言、交流思想和传达情感的需要,即大都由于实用的功利性目的而书写的,这是第一性的,而审美追求才是第二位的。书法创作的第一性并无真正的自由,即书写内容的文学性的限制,尽管可以选择,但并非哪个字漂亮就写哪一个。
  书法的功利性目的,决定了书法创作必须考虑文字内容书写的规定性。当然,这并不否认书法创作的“天然去雕饰”和“无意于佳乃佳”的自然美,并不否认创作中对作品境界和个性风格表现的宙美追求- “因文辞不仅能作用于创作感受心理,更重要的,它是形式演化和深化的有力触机”,(邱振中语)“文以载道”,书亦要载道:书法是表现书家心灵世界的艺术,而这些心灵世界往往是通过所书写的文辞内容流露于字里行间的。如果楷书创作只会抄录唐诗宋词,生吞;活剥,而没有书家的真情实感,那么,多是一种无病呻吟的文字附庸或隔靴搔痒式的“准创作”。书匠与书家的区别,从严格意义来划分正在于学识修养的广博度不同,在于字外功夫的深厚度不同:与其他书体的创作一样,楷书创作提倡自僎诗文,直抒胸臆,向更高境界迸发,并不为过。
  其二是要突出楷书创作的“灵魂”、国有“围魂”,人有“入魂”。艺术作品也讲生命,讲灵魂、那么,楷书的“灵魂”是什么?是“正气”! “正”者,形比。“形”要正、要美,有壮美,山有秀美;“形”不可毫无道理地歪歪斜斜,更不能颠三倒四地故作姿态,为此要求以庄重、端严和精到为基本范式。“气”者,神也;楷书的“神”,指神气。字:有神气,方能充满活力、栩棚如生,方能“一身正气满乾坤”、否则,那不是艺术品,倒是像积木,像玩具,是厂种毫无感情交流的文字拼凑组合,“神气”呢?是“雄强”,刚直强健,有骨力;是“浑厚”,血肉丰满,有精神;是“宽博”,雍容大度,有气派。试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正气”,就会被人欺辱,就会衰退灭亡;一个人,如果没有“正气”,邪气就会上升,瘴气就要侵袭,生命就会枯竭。同理,楷书创作就是要讲“灵魂”,讲“正气”,合起来就“灵气”。有这样的“灵气”,作品才有生命力,才有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也才能垂世而不朽,这是楷书创作的主旋律,是根本。反省新时期以来楷书创作的通病,或者说,许多入在艺术追求上左右摇摆,东施效颦,甚至是扭形变态,原因是没有抓住这个根本,弄不清作品“灵魂”之所在。因而,今后的楷书创作必须抓住这个根本,突出这个“灵魂”。“吾养吾浩然之气”,才是楷书创作的真正出路!
——摘自《书法导报》

   丩 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04-8-7 15:35:43 | 只看该作者

[新时期楷书创作的几点思考|刘胜角]

谈写字,可以加框框;
搞书法,最好去枷锁。

   っ 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6 11:13 , Processed in 0.1042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