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4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气象苍茫|崔振宽山水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0-26 12:5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气象苍茫——崔振宽山水艺术巡回展”于2002年3月到9月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成都现代艺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举办,受到各地美术家和观众的关注。展出期间举行了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的研讨会纪要已发表在《江苏画刊》2002年第6期,现将上海等四地的研讨会部分发言择要整理于下。
方增先(上海美术馆馆长)
崔振宽发表了很多作品,原作整体在这里展览是第一次,引起美术界的重视。上海和南方画风的特点是文人画,讲究韵、味,气的力度不够。西北的山水有一种气势,南方人是想不出来的。中西绘画有共同的要求,就是品位要高,不管你是现代的还是古典的,是有气势。在北方山水还是有韵味,在南方山水,无论是有力度、有强烈冲击力或是比较温和的,都要有品位。品位就是气质。崔振宽的画我反复看还是很有味道,气质表现也很不错。
尚辉(上海美术馆美术批评家)
崔振宽的作品给我的感受很强烈,雄浑、博大、厚重。画西北山水,传统中可借鉴的技法非常少,整个20世纪山水画有一个变化过程,怎么样用传统的笔墨符合客观地从表现江南山水走向表现西北山水、东北山水这么一个扩大领域的过程?看了崔先生这次画展,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他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应该说他在画史上留下了一个值得一书的里程碑。
方世聪(旅法艺术家)
我从法国回来探亲,听说有个很好的中国画展览,就来看了。国外许多人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认为,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我们既不要排斥外面好的东西,也不要固步自封。崔先生的作品我很喜欢,有个性、有民族性,也有西方近代的东西,非常强有力,并且有一种现代感,这是十分可喜的。
皮道坚(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半年前西安美院搞了个“西部·西部大型美展”,崔先生的作品一下子就从众多作品中跳出来了,很强烈、很震撼,那种感受就是通常所说的既传统又现代,既中国又世界。几位批评家的文章也拜读了。刘骁纯是从内向的角度,从美术史发展的逻辑来看,说崔先生是接着黄宾虹的课题在做。殷双喜则内外结合,既谈了艺术自身的逻辑,也谈了当前中国文化的环境。我认为,看崔先生的作品不能完全着眼在笔墨上,他的美学、理想、文化内涵是与众不同的。他充分发挥了笔墨的表现力,他的笔墨有秦砖汉瓦的滋养,也有西北地域自然和人文景观造就的大气、浑厚,即殷双喜说的“气象苍茫”,这是他很成功的地方。
鲁虹(深圳美术馆研究员)
以前有种说法,中国画是把玩的艺术,适合近距离欣赏。现代展场空间很大,如果完全按文人画方式,画面会“散”、“花”,这就为中国画提出了如何在改革画面结构中保留传统笔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一些青年画家大力借鉴西方经验,使水墨在现代展厅具有很大冲击力,但同时却丢了传统笔墨。崔老师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协调点,他的画在现代展厅有视觉冲击力,能抓住人,大的结构里面又没有丢掉传统笔墨,解决得非常好。
谭天(广州美院教授)
崔先生画柳树的几个枝条,画山谷的一个断面,画山村的一个房子,房子的一个门,他从大山大水越来越局部、越微观。从宏观到微观实际上是现代各学科进步的标志之一。我想崔先生如果画江南山水可能还是用他这种方法表现江南山水的一个局部,同样会跟某种秀丽的感觉有区别,还是一种苍茫气象。我觉得看待现代和传统的结合,并不是看地方特色和现代东西的结合,而应看整个传统流程中的哪样东西在发展过程中在不断地转变,而这种转变正好跟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吻合的,这种结合才有意义、有生命力。从这点看,崔先生的画是现代和传统的一种很好的结合。
严善(深圳画院研究员)
当年长安画派画家在南方办展,石鲁曾请潘天寿提点意见。潘先生写了封信,表达了他的学术思想和一些重要观点,他认为国画创新,写生是一个重要途径,但不管怎么创新,笔墨还是中国画的核心。崔先生在沿着长安画派重写的传统继续发展的过程中,接受了黄宾虹的一些笔墨表达方法,弥补了长安画派早期的一些不足,这是一个值得惊叹的艺术现象。我觉得稍微有点遗憾的是,崔先生的艺术和表达对象之间有些还不是很吻合。
孙振华(深圳雕塑院院长)
崔先生的画有写生、有笔墨、有力度感,师承传统渊源但不局限于一家一派,走的是一条比较稳健的路子。现在中国的画院、美院,要找到一个画得很差的人很难,要找一个有大师品相的也很难,很多人“窝”在那里,所以有些年轻人另辟蹊径搞实验水墨或走得更远,想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中国画存在的问题。现在的文化情境发生了转换,你再学古人,只能是一种技术符号的制作。我们说传统跟现代结合,现代是什么?是现代的一种亲切感,还是面对现代的生活、现代的思想感情,或是现代西方艺术中某些构成性、材料性的东西?套用一句政治口号,中国画怎样“与时俱进”是一个重要问题。
皮道坚
如何评价中国现当代水墨,我有篇文章提了几个标准:传统的文脉,现代的感受,中国的现实,艺术家的个性创造。我觉得中国画家,特别是传统类型的中国画家,他必须注重传统的文脉,还要将传统的技法语言转换以后,来表达他的现代感受,而且和中国现实联系在一起,在众多艺术家中有自己特殊的个性创造,这样的艺术才立得住。从这个角度看,崔先生在当代众多同类画家中确实是出类拔萃的。
林木(四川大学教授)
黄宾虹似乎把积墨走到了极致,你怎么去突破它?崔先生也学黄宾虹,但他不是中锋小点的那种积墨,他用小中锋,也有大中锋,还有很大块的侧锋,很随意。他的画幅很大,精微处又非常微妙。要在一个很大的画幅上掌握笔法、墨法之间的关系是很难的。现在中国画家的个性整体来讲是比较弱的,崔先生吃透了黄宾虹,又从黄宾虹跳出来,把黄土高原的黄土味非常强地表现出来 了,创造了自己雄浑苍茫、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我想,任何一种艺术它所适应的观众群都是有所指向的,你的画受到一部分人的欢迎,感染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观众就够了。
黄宗贤(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这个画展有一种强烈的震动感,崔振宽作品整个的美学精神我想是“古拙深厚,苍凉博大”。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艺术里有,它不过时,它是永恒的。很多山水画家往往追求一种具体景物的描写,时空被弱化了。崔先生画中没有那种经验式的布局和流行的图式,没有近中远三度空间,但感觉非常深邃,突现了情、自我和个性,语汇有强烈的现代感。所以我想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没有一个鸿沟,它是可以整合的。
唐允明(四川美院教授)
崔先生的这么多原作集中到一起看非常好。他的作品慢慢弱化了形象,把笔墨精神更加突显出来,更注重总体的精神把握,他的色彩用笔不是晕染而是有形的。他注意用笔的形态、气势、力度感。我觉得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江浙一带,那里水墨传统非常深厚,有很多优秀画家,但是问题也比较多,那里的学生认定水墨就是他这样才好,他的导师就是一流的。
楚桑(成都现代艺术馆副馆长)
崔先生来成都办展,对成都现代艺术馆和成都美术界都是件好事。崔先生作品的雄强气度,对奢靡细巧的画坛时尚是一个冲击。他的创作价值不应被限定在北派,甚至仅仅是长安画派这个相对局狭的概念中。他的题材和语言方式是围绕他熟悉的地域传统和风物展开的,这是他的母题,但不是他的终极,就如我们不能依黄宾虹的籍贯和题材偏爱来概论其艺术创新的普遍价值一样。在时下讲究精致以至玩弄笔墨的风尚下,崔先生强悍的大块营造和他竭力传达的苍凉凝重,应该说达到了现在已经比较罕见的对生命真相提示力度。
朱道平(南京书画院院长)
我和崔先生1996年一起去了一趟美国,参观了很多博物院。他给我的印象是沉着、厚道,是一个在艺术上不断探索的学者。我们江苏画派的画家一般来说对于生活情趣、对美好的景象、对富饶的锦绣河山比较看重。崔先生对山川的苍凉感、对历史的思索和对生活艰辛的感受很深,使人感觉有点压抑。他在思想感情方面比我们更注重一些。他有生活又有传统神韵,这两方面的结合使他的画有很强烈的感召力。
尚辉
我今天在南京第二次比较完整地看崔老师的作品,仍然很激动。第一个感受,他既强调笔墨个性,又有现代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就是说他有图式个性。他把黄宾虹的焦墨、枯墨放大强化,而把黄宾虹的泼墨、破墨几乎不用,从个性角度有自己的选择。从图式个性看,他很注重视觉效果,画作远看有一种建筑感,注重形式给人的感受,属于20世纪山水画从传统到现代转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个案。第二个感受,崔老师属于长安画派第二代,他和赵望云、石鲁有很多不同。石鲁那一代很注重生活情趣的表现,第二代像崔先生,注重意境上的转换,他给人的感受是苍莽、苍凉甚至有很悲壮的感觉。第三个感受,我们江苏新金陵画派的第二代画家在意境转换上几乎没有太多的改变,我想崔老师的画展应该使我们获得一些启示。
左庄伟(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我看崔先生的画,不是一般地看构图、笔墨或者形象,我主要看他的思想,就是看他对自然、对传统、对现代的一种认识,一种感悟。很多画家都是在深入生活、反映生活的,崔先生是从走近生活、反映生活走向表现生活,表现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甚至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理解。他的画自我意识的表现比较强,在当代中老年画家中非常独特。他把画面处理得非常单纯,单纯里边见变化。另外,他的画在抽象中见具象,抽象和具象是交替的,经常在画面中产生一种无中生有的很高的境界,在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现代人的审美、现代人的追求里边体现出了一种形态的变化、笔墨的变化,就有了一种现代感。
范扬(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崔先生的画密不透风,力可扛鼎,无论在画面的处理上、在图式上、在精神层面上都有一种充实的气象,看了很令人感动。这样一种巡回交流展的形式很好,不仅是个人成就的一种展现,实际上也促动了文化层面上的交流,是整个中国画运动在当代的一种交流、一种促进、一种推动。它的意义不仅是他个人的,也是整体文化建设层面的。
郑奇(南京博物院研究员)
崔先生在展牌上有一句话“我画黄土高原上作为普通一隅的,而不是作为圣地的延安”,使我感受到他对黄土高原的真挚感情。表面形式上不是对革命圣地的歌颂,但他从黄土高原的一隅仍然看到这个地方的力度、厚度,看到崇高理想的感觉,这就是歌颂。他画里最普通的一间房子、最简单的一条小路,都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没有真挚的感情是画不出来的。我对他的画有三种感觉,一是平中见奇,二是粗中见细,三是枯中见润。我特别喜欢《紫阳系列》,用粗壮凝重的线条立骨,加上一次次的皴擦和渲染,分量特别足,又有韵味。
陈孝信(美术评论家)
崔先生的图式是截景山水,截取他感兴趣的一个局部以透视全貌,体现出山水精神。大家都在谈笔墨,笔墨的第一个功能是描述,第二是写意,第三是表现,崔先生突出贡献了笔墨的表现功能,所以很有感染力。尚辉说崔先生是长安画派第二代传人,我认为崔振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赵望云、石鲁的课题。我的基本看法:崔先生是将传统和现代结合得比较好的一个代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他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是这一路的一个领衔人物。传统和现代之间是一个折中方案,对这个方案是可以再讨论的。中国画坛南派、北派各有所长,要有一个开放的地域性的观念,南北中西都可以吸收。就像民族性也要有开放性一样,狭隘的地域性和狭隘的民族主义都是没有出路的。

  921   Ⅸ Ⅸ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6 12:53:28 | 只看该作者

[气象苍茫|崔振宽山水艺术]

凡是熟悉现代国画的人,都能立刻从其他人的画中辨认出崔振宽先生的作品,这就是崔振宽先生的独特画风和艺术魅力。   
2002年3月12日至3月17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术馆、陕西国画院主办,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他的个人画展,参展作品计六十余幅。可以说,这次画展不仅展示了崔振宽先生的作品精华,而且在中国画的发展方面,也必将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新的一页。
崔振宽先生于1935年生于西安,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然后留校,在美术师范系任教。后担任西安特种工艺美术厂的美术师,自1981年起,在陕西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
从以上所述经历来看,画家一直没有离开过陕北,没有离开过他所热爱的土地,因此,他的作品多为表现西部山水与自然之壮美,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他的画是壮阔西部的深刻体现,凝聚着作者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看惯了江南景致的人,来到北方的黄土高原,或许感受不到什么美,因为这里没有青山绿水、湖光帆影,也少见繁花秀木,有的只是单色调的黄土高坡。但这位自幼生长在古都长安的西部画家,耳濡目染的都是人们用汗水浸渍着的贫瘠的黄土地,大概也是由于对故土荒原的挚爱,才使他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往往表现出耐人寻味的热土恋癖。
崔振宽先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但他在创作时,在艺术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中,主张在吸收传统精神中不失时代特点,在借鉴西洋艺术特色中不失中国的面貌。他的作品充满新意,在技法上往往喜欢以密线繁点表现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他的画在张弛之间,虚实相生,点画之处,匠心独具,信笔从容,而渐入化境。被生活磨练了许多回的崔振宽,仍然有着豪迈的雄气,鼓荡在笔下的山水巨制鸿幅中,既有吴钩闲看的惆怅,也有流云卷舒的慨叹,但总体上却仍然是大西北的雄强与阳刚。
除了“密线繁点”的技法之外,在其他诸多的笔墨技法中,崔振宽还深化了积墨与焦墨的体验。积墨的意味在于画家对人事的惨淡认识,转化为笔墨技术的深度表现。在反复的点染皴擦中,厚积墨色,坚定意志,延伸笔墨的精神价值。而焦墨的渴笔飞白,所出现的虚实黑白的视觉张力,正是画家心里渴望对景物入木三分的表达。崔振宽绘画作品的力度,正是在深入理解笔墨意味基础上的表现,以至最终某些画面出现了一种金石的质感。于是画面山水的平面构成,就有了金石材料的浮雕般硬度。
中国画是一个传统的画种,是一个自成体系的艺术领域,尤其是山水画,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已经十分稔熟。正因为如此,如何对中国画进行创新和赋予现代感就显得愈加艰难。在这个问题上,崔振宽先生认为:“中国画从对传统精华的继承和拓展中,从‘传统的’向‘现代的’方向发展,是一条可行之路。”(《中国画传统笔墨的现代价值》,1986)
正是出于这一指导思想,他通过自己的画笔,更注重于在画的风骨义理上去作深邃的探究。他写秦岭,写陕北风情,已不是纯自然的写照,而是洋溢着画家心理世界中的生命活力。每一种艺术形式的美,都必然凝聚着艺术家的心血和对生活的全部探求的结果,同时也意味着艺术技巧了无痕迹地消融在形式内容之中,并让人透过这种形式感受到一种更为深沉博大的美学精神。他是在用心灵深处的理性光泽去映衬他眼中之景、胸中之情。因此,人们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不是虚假的山山水水,而是富有现代气息的、活生生的黄土高原和秦岭风光。
陈云岗在《笔墨总关情——崔振宽作品刍论》一文中这样评价说:
生于长安,耳目熏染于秦巴山姿与黄土高原的崔振宽似乎很少关注山清水秀的外在景观,个性、经历养就了他对壮美景观的崇尚心理,所以,聚于心胸的豪情总是要比作苍莽劲郁、气息逼人、“满目皆山”的画面来。这是陕西画家中较为独特的一种个性化的选择。
个性是崔振宽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人们能够一眼便可认出的关键。他的作品,风格雄浑博大、凝重深邃,气象苍莽。在向现代表现主义转型的同时又保持着深厚的本土艺术传统。
艺术的创造是一个个永远不可能满足的探索过程,是一次次寻找审美心灵轨迹的艰苦跋涉,也是一程程不断寻找艺术语言的痛苦之旅。在绘画实践中,崔振宽先生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在他变化多端的笔墨中,展现出了中国画的神韵风采,也展示了他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和个人情怀的抒发。从他的层层叠压、密密匝匝的笔墨痕迹中,人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对大山莽林的感情,无处不体现出“厚重”的特征。
通览他的绘画作品,无论在笔墨技法还是意境构成、审美风范上都可以说是别开生面的。他的作品充满激情,具有苍凉、雄浑、质朴之美,也显得大气磅礴、气象万千。这不仅仅给人以一种审美愉悦,也蕴含着一种较深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思索。
随着展览的举办,许多理论家、画家也在网站上发表了关于他的文章。例如,殷双喜就崔振宽的作品专门发表了题为“气象苍莽——崔振宽的山水艺术”的文章。他在文中说:
在崔振宽的山水画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虽然他也描绘西部的山水人文景观,但他的作品不是对现实的疏离与回避,相反却如唐代的边塞诗一样,充满了积极入世的人文热情。例如他作于2000年的新作《紫阳之五》的题记中,表述了对陕南紫阳城关乡镇所遗存的极具历史艺术价值的老街木屋行将被拆除的怅然之情,他以画作记下了既是“美的发现”又是“美的告别”的复杂感受。在许多城市为了“现代化”而不惜拆毁历史遗存大兴土木,或为了增加旅游收入而将古代文化遗产“整旧如新”的今天,崔振宽的《紫阳系列》具有着鲜明的当代文化的针对性。
又如,刘骁纯先生的《关于黄宾虹课题——崔振宽近作观后》、陈云岗的《笔墨总关情——崔振宽作品刍论》等,对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刘骁纯在《关于黄宾虹课题——崔振宽近作观后》一文中说:“崔振宽接过了黄宾虹的接力棒,我所谓的黄宾虹课题有三大趋向:一、解体山水;二、笔墨自主化;三、其笔墨属文人山水画正宗的书法用笔的笔墨系统……传统笔墨功夫不达到一定的层面,不可能接近黄宾虹课题。”对他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被评论界誉为“蕴含着浑厚的文化精神的多样的美学特征”。
这些文章和评价都是人们对这位黄土高原上生于斯长于斯的艺术家及其创造成果的肯定。
崔振宽先生的作品曾参加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展,参加“98中国国际美术年——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中华世纪之光——中国画提名展”、“新世纪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百年中国画展”、“全国画院双年展——首届中国画展”。他的数十幅作品及论文,如《中国画传统笔墨的现代价值》、《过程与结果》、《试谈山水画创作的心理机制》等被各国家级专业刊物及媒体出版发表。出版的画集有《长安十家——崔振宽画集》、《崔振宽画集》。希望崔振宽先生今后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中国画的艺术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091   ┲ ┲
3
发表于 2005-2-22 11:58:42 | 只看该作者

[气象苍茫|崔振宽山水艺术]

书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j 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7 09:35 , Processed in 0.1083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