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梁培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传统的对话|梁培先]

[复制链接]
211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传统的对话|梁培先]

徐冰的作品即使不用西夏文而用女真文也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所以,是否是抄袭西夏文,我觉得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徐冰的作品运用了后现代艺术“戏拟”与“反讽”的艺术创作手法,向中国人呈现出某个难以用语言说清楚的东西,以唤起人们由此出发的一系列联想与思考。徐冰的本意应不包含任何观念性、思想性的说教,所谓观念、思想,是读者通过作品自己去申发的。这种艺术态度是典型的后现代的手法。
徐冰的作品与汉字有关、甚至与中国文化有关,但不能说与书法有关。它就是典型的现代艺术,一个以汉字为由头的现代艺术。
我认为,所有的汉字艺术,实际上都应是以汉字为由头去做现代艺术,它的最重要的标尺是现代艺术。有理想者应当拿起这个标尺,而不应因为汉字的特殊身份就可以摆脱这一规范的要求。
221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09:34:4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传统的对话|梁培先]

说汉字“天然地”就和现代艺术有关,这种说法无疑等于说:中国人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现代艺术。这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
诚然,人类艺术中有许多相通的东西是跨越时空的。比如,倪瓒时代的写意精神,在西方要等到印象派之后才出现,但我们不能说,倪瓒是现代的,德拉克罗瓦仍然拘泥于古典的精神。更不能说,中国艺术比西方艺术对于现代的追寻要早6、7百年。
231
发表于 2004-11-26 12:20:1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传统的对话|梁培先]

回梁兄---
1、“有关”不代表“有了”。中国的书法之于抽像、之于现代,在“有关”这一层面上和其它传统艺术相比,关系更近,形式转换的可能性更多,当然,这主要是我个人创作实践的体会。
2、徐冰的“天书”是否与西夏文有关,涉及到两个问题:其一,艺术家本人的品德问题;其二,艺术品本身所用素材或题材对于作品的终极意义问题;
  前者暂且不提,后者却不得不说。首先,西夏文系通过“累加、迭加、重组”的主要方式演绎汉字,汉字的信息量最大,汉字的特征最明显,加上采用的是楷书笔法,所以,西夏文在类汉字文字中与汉字的关系最直接,同时在“反差”(而不是反讽)及错位方面也最大,所以,“天书”能以那样的视觉效应和心理共鸣赢得关注。其次,西夏文是一种“死掉了的文字”,而不是像篆书属“不使用的文字”,所以,西夏文成了徐冰的一个“稀缺资源”并轻易地被自羽为“自造的伪汉字”,千万注意,“自己造出来、刻出来”与“复印、复制、改编”是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所以,徐冰只能选择西夏文,“天书”的价值只能依傍西夏文,尽管女真文也能达到某种效果,但历史不允许我们重来一遍。
  
241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14:09:5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传统的对话|梁培先]

我没有仔细考证徐冰伪造的字与西夏文之间是否有剽窃之嫌,这实际上已逸出了问题的范畴。既便如此,何妨把它当作一种态度?
汉字通过转换而与现代艺术特别是抽象艺术建立联系,这是可能的,不仅汉字而且包括大千世界的所有微观、宏观的东西都可以与现代艺术建立起联系,这也是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贡献。
转换有两种可能,一是借助书法,这又牵涉到必须用书法的传统与现代艺术的双重标准来衡量的问题;另一种可能就是作为语言符号,很多所谓挖掘汉字资源的所谓汉字艺术都是从符号的意义上来创作所谓的作品的,但符号在某种意义上是反抽象的——抽象的意义只在心理与感觉的感受上,一旦落实的非常具体,这就是符号。由抽象到符号的道路是畅通的;而由符号再回到抽象的道路,则不可回溯。
251
发表于 2004-11-26 18:16:1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传统的对话|梁培先]

传统书法向现代艺术转换时一般有两而路径:心径和字径
前者取的是一种主动态势,由外而内,在中途发现汉字可以成为现代艺术的元素
后者取的是一种被动态势,由内而外,在中途发现从汉字可以推出现代艺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5-22 23:45 , Processed in 0.1056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