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48|回复: 1

[记书法大家谢无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0 13: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书法大家谢无量

  本刊8月21日刊载“从孙中山先生给无量的一封信谈起”一文后,有很多爱好书法的读者来信希望介绍一下谢无量先生的生平。现特选王云凡先生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谢无量为四川省乐至县籍,生长西蜀,在安徽芜湖长期居住。他与马一浮少小同学,齐名当世。两氏交情极厚,亲若弟兄。晚岁乃各居一方,而信使长通不绝。两家弟子,多相联系,师马者兼师谢,师谢者亦多师马。门人弟子至有年长于两先生者。民国以后讲学之盛,两氏与章太炎先生殆成鼎足。
  清末四川著名学者,名山县人吴芝英,以老名宿雅重谢无量,时有文字相问难,称重一时。吴芝英书法学北碑,负盛名于当时,长篇短札,主动书赠谢氏者为多。浙江沈曾植,亦雅爱谢氏才华,亲书多幅以赠之。然谢氏书法,初不受当时名家影响,独创一格,行云流水,不可端倪。为人谦自抑,有求必应。在上海寓居时,他曾半日间为笔者亲书五尺七言对联五十副,均系临时集唐人诗句,捷才至不可及。当时蒋介石正发动内战,开始其所谓第五次“围剿”,骚乱于华中区。先生痛恨至切,即书联赠笔者云:“沧海横流何日定?古人复起欲谁归”其谴责南京政府者深矣。
  谢氏年甫二十,已有盛名,为四川存古学堂监督。存古学堂即早年王壬秋(运)所尊经书院所改也。谢氏和易近人,循循善诱。师生之间,恒若弟兄,故人乐与之处。
  先生治学,无所不窥,博闻强记,不立宗派;擅长诗词,多有新意,即古文骈散各体,亦无一不精。每一脱稿,人争传写。笔者箧中尝保存其当年《泊舟巫山神女庙》五言长律一首,其自注年月为“己酉冬暮”,虽系先生盛年之作,已具六朝人风味矣。
  谢氏有名著作,以三部为最有影响。因其离川至上海后,即应中华书局之聘,为古典文学总编辑,写出了《诗学入门》,及《词学指南》。此二种为普及读物。当民国初年,学诗词者,多奉为准绳,一卷在手,无师自通。既而又写出了《中国大文学史》一部,创见甚多,为我国最早一部文学史。鲁迅先生于《中国小说史略》中屡尝称引之。
  论诗主张打破“三元关”,即宋之“元
  ”,唐之“元和”,更上溯到“开元”时代。谓此三个关口不易打破,对传统诗人来说,是有莫大障碍。虽然这三个时代出了很多代表作家。而后一学者,互相标榜,甲彼乙此,各执己见。如明清两代诗人,就为这个“三元关”所限制,往往不能突破前古。特别是晚清同治、光绪以来诗风,就对于元
  体的宋诗很崇奉,而尤重视江西诗派。诗人争相模仿,成了风靡一时的“同光体”。谢氏主张打破“三元关”,正为针砭此弊而设,于旧体诗为一大解放。至于《中国大文学史》的全部论著,因谢氏为时代所局限,于立论观点上,尚保留个人见解,惟其资料不少,继起作者,亦多引为蓝本。
  以精研梵文经典著名之“万慧法师”,乃无量先生之胞弟也。先生尝与弟论“禅宗”,畅晰其理。若“净土”、“般若”、“唯识”诸佛家宗派名学,先生均有超悟。性不喜“密宗”,绝口不言。人问之,先生谢曰:“我素无研究。”
  又好为道家言,全部《道藏》卷册浩繁,先生一览无遗。故其诗词中,又颇引申道家之旨,气妙没虚,颇类太白。虽释道两说,什九颓废,然谢氏以清词丽句润色之,多化衰飒为妍妙,所谓变腐朽为神奇者。故其诗词,每有独到之处,称美于当世,方外诸家,俱尊重之。尝与笔者论及《黄庭经》。谓王羲之小楷精妙之至,而《黄庭经》著得太坏,不能称右军之书。笔者云:“黄庭经为女道士笔,故当谅之。然如东坡子由弟兄,及元之赵松雪辈,均尝仿效黄庭经体作诗歌,俱飘逸有致,似亦不能贬之太过。”先生大为同意,其不固执成见类如此。
  在政治立场上,先生同情于辛亥革命,故与杨庶堪、熊克武、谢持及各同盟会人,均甚为相得。及其获见孙中山也,孙公特优礼于谢氏,以其为青年知名学者,可以在党外掩护革命党人,至命孙科跟随谢氏,名义上为学诗文,实则可以减少外人注意,借此掩护其身份。故谢氏终身不加入同盟会与国民党,为当时著名之“超然派”。
  南京政府成立后,监察院长于右任因与谢氏有旧,遂出任监察委员。但谢氏长住上海之“一品香饭店”,耗费至大,因而举债累累,又以卖文字润笔收入补充之。性喜挥霍,嗜爱赌博,囊充辄赴赌场,谢氏大负,囊空如洗。某军官假之五百元,又一掷而罄焉。谢氏笑语军官曰:“借款明日奉还。”某军官系久慕谢氏者,因请曰:“先生不必还,送一首诗好了。”谢氏立即口占一首赠之。其结句云:“健儿海上夸身手,何止田横五百人。”用事双关,某军官大喜而去。
  马一浮氏素闻老友之生活状况,虑其以赌负累,因作诗规劝之。谢氏笑曰:“今日世界,谁非赌也,偶作游戏,庸何伤?”终不能改。
  先生尝语笔者:“人生到处皆是学问,随时随地,均可求学。”可见谢氏之志。偶于上海冷摊中得旧拓《戏鱼塘法帖》一部,我认为有伪补本。谢氏又立趋车赴静安别墅于氏“鸳鸯七志斋”假得古拓一部,相与对勘,乐而忘食。
  蒋介石反动统治二十余年,经济崩溃。先生与全国人民一样,濒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又加多病,长期不能治疗,于物质生活上,大为委顿。
  抗日战争期间,先生在港澳讲学,战祸迫近,始辗转取道广西,经衡阳返回四川。时日寇已有侵犯西南之举,先生心焉忧之,成《望岳》诗云:“湘波色照传烽,南国烟沉一望中。朱夏岳雷摧禹篆,小戎天驷发秦风。贾生感物新成赋,墨翟婴城未寝攻。仙九嶷无定格,真灵位业本人功。”诗中隐事,均有所指。盖国民党顽固派几次酝酿秘密投降,为爱国人士所唾弃,故结句以“仙九嶷无定格”斥之。又于诗题下自注云:“时衡阳未陷。”诗成未几,已弃衡阳不守矣。
  以寇机轰炸频仍,谢氏曾赴雅安居住,并受刘文辉礼遇甚隆。后又至乐山之乌尤寺与马一浮相遇,折返成都,养鱼于北郊。
  抗战胜利后,纸币贬值甚巨,物价腾涨,人民生活愈困。先生卖文字所得,至不能糊其口。是年,蒋介石大庆寿辰,示意其空军负责人周至柔,就近在成都请谢氏为作寿文。先生唯唯否否漫应之。周至柔乃先敬致润笔之费三亿元。其价之昂,高于任何文稿之上。先生正饥渴中,遂将其办黄埔军校、北伐之役,及抗日战争三事汇列成文。寿文抄示后,蒋大喜。周至柔因见蒋甚重此文,又系蒋亲自示意,至于礼请何人誊写,又非得蒋介石命令不可;苟拂蒋意周且获罪,只好再行请示。蒋云:“谢先生是大写家,就请他本人写。”周至柔请见谢氏,致蒋介石意。先生以不能作楷书为辞。周又敬献两亿元,作写寿屏润笔,谢氏始为书之。自获此项卖文字稿费,除还债外,尚可小阜。先生曾自我解嘲,笑语笔者曰:“他是出钱买寿文,我是出门不认。大家都在做生意,商场上往来,照例如此。”
  解放后,谢氏尝为四川省博物馆馆长,以其爱好文物,而旧作风不改,公私不分,至将博物馆所收之书画,带回家中悬挂,将旧瓷器携回作陈设,将大砚池带几方回家常用之。于“三反”运动中,不能自认错误,又不明政府的政策方针,大与时代相隔绝,遂卷入运动高潮中,幸蒙政府宽大处理,不然几殆矣。
  政协全国委员会开幕,谢氏为特邀委员。赴京后,毛主席礼遇至厚。他与毛主席合影在画报上刊布后,举世崇仰,叹为不世之荣。其由北京回川后,曾与人云:“平生得到两大领袖的礼貌优遇,早年得见孙中山先生,晚年又能亲与毛主席在一起,觉得自己已很幸运!”又云:“毛主席问我诗学的是哪一家?写字学的谁人?我一时答对不出来。今后真该要好好地专学一家了。”
  由成都迁居北京之后,谢氏治学益勤。早岁能识德文,入京后理温旧业,又兼习俄文。何鲁曾函告笔者曰:“谢老习俄文,大有进步,已能看原版书矣。”此种治学精神,老而弥笃,犹使我辈赞佩不已!其离川赴京之日,有留别蜀中友人诗云:
  杯酒从容惬素襟,还乡不觉二毛侵。余生尚有观周日,远别难为去鲁心。邛竹一枝扶蹇步,秋光千里送微吟。山川草木怀新意,他日重逢感倍深!
  诗中充满了对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热爱。及其入京定居之后,旧疾复发,每感腰痛。住院医疗月余,初闻先生口不能言,长期委顿,竟不治而死。
  先生著述甚多,行笔敏捷,不择纸笔,多用墨汁。故其书多有,几遍于全国。啬庵为谢氏斋名,晚岁又自署为“啬翁”。与人作书,则直题姓名。后又去其姓,只写“无量”二字。自云:“少写一字,可以节省时间,并无他意。”原有名号图章多方,皆一时有名印人吴昌硕以次刻赠之者。然其字片上绝不用之,亦减应酬之繁也。有求书者,面请其加盖图章。谢氏笑曰:“当面见我亲手所书,可以放心是真迹了,有图章者反成为假托。如定要盖章,外人认为伪作,我更是出门不认了。”故谢氏之书,无论书与何人,皆不加盖图章,成为习惯。
  其书如老树枯藤,自然妍秀,生中有韵,得王安石无法之法。然绝不可临仿,以其行笔生涩,初无定格之故。蜀中有善为伪书者数人,曾刻意摹拟谢氏之书,求拜门墙,专心效其字体,但在行体上,笔画间之长短肥瘦,不入于过生,即流于太熟,到死无一笔相似于先生者,乃知其书法之妙也。


    メ メ
发表于 2004-12-12 02: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书法大家谢无量]

耿介拔俗,潇洒出尘.
但先生书作用印者甚少.

  Y 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19 07:01 , Processed in 0.1078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