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876|回复: 7

关于创作《索家村演义》的构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 09: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当代艺术丛书-----
《索家村演义》序言           作者:李建彰

索家村这个北京当年最大的艺术家工作区,可以说是继圆明园,宋庄画家村之后的必然产物。它坎坷的经历和多桀的命运也一样要被载入中国的艺术史中。
80年代的圆明园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社会的转型期,人们的思想也正在经历着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一些精神世界的殉道者自发的来到圆明园对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救赎,那时的艺术市场还是空白。
当圆明园的艺术家被驱散之后,他们选择到宋庄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之举。艺术家不管是遁世还是逃避,其实是选择了一种陶渊明式的自娱自乐的农耕生活。
艺术家从来都是弱势群体,虽然其中不乏佼佼者,但更多只是精神贵族而已。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艺术市场开始出现端倪。到了2004年,798已初具规模,加之社会上大量热钱涌入,艺术市场开始繁荣。
索家村艺术区正是契合了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工业时代应运而生的,即使不是索家村也一样会是张家村,李家村。之所以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被无情摧毁,其初衷和圆明园的命运也是一样的。
从自发到农耕再到高度集约化的大工业时代,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也必然遵从这样一种普遍的历史规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索家村现象注定要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写上重要的一笔。
                                二

索家村艺术区,也像所有的事物一样经历了从兴盛到衰亡的全过程,不同的是这个过程有点短,而且短的让人都来不及看清楚。
它当年的鼎盛时期,没见过的人都难以想象。
当时的艺术区里大腕云集,画廊林立。每间工作室前都聚着一群人,或喝茶品茗,或高谈阔论。整个艺术区里到处是闲逛的人群,他们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来往于各个画廊之间,穿梭在各个开放的工作室里外,热闹繁荣的情形直逼奥运前夕的798。
忽然有一天,法院强制拆除的布告贴满了艺术区内,就像是晴天霹雳,一百多位入住的艺术家被这一记闷棍打蒙了。于是有人找来了媒体的记者来报道这件事,一时间京城各大媒体竞相报道,沸沸扬扬。有人组织了摇滚演唱会声援,有人在墙上粉刷了SOS和大标语以抗议艺术区被强拆的命运,热热闹闹的仿佛过节一般!
然而当国家机器带着隆隆的推土机轰隆隆的将尚扬大师们的工作室变成废墟的时侯,索家村的艺术家们便都如惊弓之鸟,顿做鸟兽散了。
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沉寂,白天像野外一样的荒凉,夜晚像坟墓一样的死气沉沉。索家村败了。
但就是在这种时侯,也没能挡住一些像猎狗一样寻找机会的人,他们似乎嗅到了什么。于是陆陆续续搬进新人逐渐的又将艺术区占满了。
就在大家以为索家村已经死灰复燃的时候,法院的强制拆除的布告又一次贴到了艺术区,索家村又一次被兜头泼了一盆凉水,艺术家彻底绝望了。于是环铁,一号地,将府,东营,北皋。。。。等艺术区迅速崛起,索家村腿快的人就迅速的跑走了。
但不知什么原因,这次只是虚惊一场而已。
2007年的春天来了,在新入住的四川艺术家刘骐鸣等人的倡导下,“重起---索家村工作室开放展”轰轰烈烈的开始了,索家村的春天似乎真的来了。
其实随着索家村里有号召力的大腕们的出走,画廊的撤出,以及周边艺术区的崛起,索家村就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这样活动也不过如昙花一现而已。
但是,就在这一片沉寂之中,索家村却也时不时的冒出点火花,成就了一批人物,造就了几个成功的艺术家。
2008年,就是万众乞盼的奥运会来了。
首先是798大动干戈,政府斥资十数亿元对它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使798彻底摆脱了当年旧工厂面貌摇身一变成了真正的时尚区。
大家也都以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借着奥运的东风,咱艺术家还不都弄它个名利双收,赚它个盆满钵满的。
不幸的是,索家村费家村等地却被村政府设卡拦截,严查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外地的三无人员被清理出京,人口锐减。本以为能粘上奥运光的艺术区彻底成了无人区。
奥运会后,人们忽然发现原来火暴的艺术市场一下变的冷清了许多----原来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早就来了。
既然金融危机都来了,谁还会消费艺术品?莫非刚刚启动的中国艺术市场这艘大船这着快就夭折了?
于是众多的艺术投机者转舵了,贫困的艺术家抗不住高昂的房租转移了,索家村又一次陷入到崩溃的边缘。
2008年底,索家村通往望京的一片民宅被拆除了,于是各种传言四起,索家村艺术营这一次真的要拆了吗?

这本书之所以叫“索家村演义”而不叫“费家村,一号地,环铁。。。演义”,就是因为索家村经历了太多的风波,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它摧毁了一些东西,也成就了一批人物。它曾经被推土机无情的推倒过,又在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它送走了一批批成功的和不成功的人士,也迎来了一批批前赴后继的艺术殉道者,悲是索家村,喜亦索家村。
“索家村”现象其实就是艺术区的现象,叫“索家村演义”,其实是以索家村费家村为中心方圆数公里范围内众多的艺术区,重点当然是以索家村费家村为主,涵盖那些曾经在索家村费家村居住过,又主动和被动离开的那些人。他们有的早已功成名就,名利双收;有的则销声匿迹,从此遁出江湖了无踪迹。成也“索家村”,败也“索家村”。

近读史书忽然才明白,原来所有的史书都是人写的,而所有人写的史书都是写人的。所谓历史,其实就是人的历史。
索家村的演义其实也是索家村的历史,这历史尽管很短,至今仅有四年。但就在这短短的四年里,它却像整个艺术史的一个缩影,浓缩了人生的喜怒哀乐,见证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也许它还会存在四年?抑或是一年半栽?谁知道呢?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时间的脚步不会停留,人的脚步也不会停留。那么,就让我们记住在这21世纪之初,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这一历史时期,位于“索家村”的这些艺术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吧!


    李建彰 2009.2.16于索家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17 02:31 , Processed in 0.1031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