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查常平:朱青生的现代艺术虚无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4 22:4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朱青生的现代艺术虚无论
作者:查常平
在面对现代艺术的时候,许多人都有朱青生所说的迷惘感,"要么按照两方标准去应选,要么回到旧文化样式中去浇愁。"(《江苏画刊》1996年第11期)①中国的批评家与艺术家,始终都像朱先生所说的那样,只有走向海洋彼岸或回到过去华夏文化传统中才能找到艺术的精神,仿佛艺术的精神像像一个小便池放在巴黎的博物馆或儒释道的典籍里。朱青生自矜的中国人身份,迫使他"不自觉地带着一个中国传统的观点去看待世上的绘画,看待绘画的历史,去追求绘画的本质"。(96.11)但是,作为一名学者,朱青生对于现代艺术还是"经过十五年专门的美术史的研究"(96.11)的,甚至在如何让中国观众首先接受路德维希藏品的方式上同路氏还有过苦心的"认真地商定"。②这样看来,朱青生的"不自觉"只是因为觉悟太深的缘故,所以他"提出';象形,程式,功力,气韵,精神和自在';乃是基于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绘画传统事实上具有本质性暗合"(98.1)的观点。他的"什么是现代艺术"的追问,就是从逻辑上展开这种"本质性暗合"的产物。另一方面,批评家对问题的解答,只能基于他所耐以解答问题的前提本身是否具有充足的理性根据。依靠私下"商定"来为自己的现代艺术虚无论和民族主义之类亚人类艺术观辩护,这违背学术推进的一贯准则。我向朱先生提出的问题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虚无主义及其亚人类文化关怀的理念审视现代艺术的根据何在?难道一个出生于中国的批评家和艺术家就必然应选择以铸造这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为自己的价值标尺吗?如果这种选择是如此的"不自觉",那又怎么能称之为"自己的"立场呢?
对于以"什么是现代艺术"的系列追问为代表文章的批判,本人打算从三方面展开:a.朱青生的价值虚无主义;b.他的亚人类艺术观;c.他作为批评家所显明的素质。(后两者另文详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对朱先生的学术工作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对现代艺术功能变化的呈现,他对其在本能中、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在人与他人的生活中的形式化之思,至少对我们理解部分现代艺术富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其追思历程中所凸现出的关于现代艺术的虚无主义论、亚人类艺术观以及逻辑运思的混乱。
1、现代艺术本体的虚无性
尼采把虚无主义定义为最高价值正丧失价值的历史思潮。③刘小枫从现象上把它分为形式虚无主义和实质虚无主义。④我从时间论与价值论的角度,将之区别为历史虚无主义和逻辑虚无主义。前者把时间的起点确定在不断过去和正在到来的未来上而舍弃现在的根源性,后者以天地阴阳之类事实性在者和人的肉体生存为价值的根源。⑤其实,历史虚无主义对时间中现在之维的态度,还开启了一种否定性思维的虚无主义特质;而逻辑虚无主义则是一种肯定性思维的产物,将本无价值的在者确证为价值本身,这也是尼采所理解的虚无主义。朱青生的现代艺术虚无论,既包括他利用否定性思维对现代艺术的否定,还内含他在肯定性思维中对于非艺术的东西的正面确证。
"艺术本体是一种无有的存在。""';艺术是(......)';则用一种空悬的态度,建造了与前提设定层次相等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不确定的,而外延是一个与它的上下关系相配合的确定。"(97.9)既然艺术本体都是一种无有的、不确定的在者,那么,人若要给艺术下定义,也只能选择否定性的思维向度,将"艺术是(......)"同"过去不属于"、"现在不能归属于"、"将来不属于"其他事物范围的不可定义的人类活动相关涉。这样,无家可归的东西都可以纳入艺术之中,艺术仿佛成为孤儿院或旧货收购站。一句话,只要在人类活动中不可定义的东西都可纳入艺术的范畴里。按照这样对于艺术本体的虚无论阐释,朱青生自然会将作为无有存在的艺术定义分析为:"1、艺术品可以是任何物品,也可以不是任何物品;2、艺术家不属于一个人,也不属于每一个人;3、因为1和2,艺术活动是本性现象:是人的活动;4、因为1.2和3,艺术是对人活动中的本性的假设。因为专门艺术品不存在,专门的艺术家不存在,专门的艺术活动也不存在,所以艺术不存在。因为所有的物品都可以是艺术品,所有的人都可以是艺术家,所有人的活动都可以是艺术活动,所以艺术无所不在。"(97.9)虽然我们从朱青生对艺术品、艺术家、艺术活动这些艺术现象的观念中能够见出它们同其关于艺术为无有存在的本体定义的逻辑关联,但令人难解的是:朱先生却在同一篇文章里大谈现代艺术在本能肉身中的形式化。其实,绝对的虚无主义在逻辑上的不可能性,注定了朱青生选择肉身变现来言说现代艺术的必然性。难怪他把品画六种层次中最高层定为"自在","一种不可描述的状态。"是对"象形"、"程式"、"功力"、"气韵"、"精神"的消除,"一种不可言传的幸福。"(96.11)真有点东方阐悟的境界,"即所谓忘机"。(96.11)不过,朱青生始终未忘记他的肉身关怀的立场。他深明以虚无主义言说艺术的不可能性,所以,他一方面从现代艺术的创造、交流、功能展开自己的艺术定义,一方面又从正面肯定现代艺术在肉身变现、他人逼迫、自然成形中形式化的价值,提出自己的艺术事实论主张。
2、现代艺术创造的虚无性
"出于无可奈何的窘境"(97.9),朱青生把艺术归纳?quot;无有的存在",这种存在有作用而无实体。艺术活动是将"无有的存在"发展为现实存在的过程。由于艺术本体虚无,因而,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也不可能不带上虚无性的规定性。在现代艺术的全面实验中,朱青生认为创造方式无非形成以下三种模式:a、神式创造,以上帝造人为范例,艺术家成为一次性品牌的创造者;b、巫式创造,以萨满与方术为模范,观众同作者共同体会不可知的存在。行为艺术、偶发艺术、表演艺术属于此类创造。c、道式创造,《道德经》为典范,"从无到有的松惰过程。"(97.7)在朱青生看来,"道式创造的作品是人的创造力的恢复,是要求所有的观众成为创造的参与者,创造成为一种法,一种使他人的创造性(而不仅是我的创造性)实现的机会?quot;(97.7.)作者降格为"一个受内驱动力控制的肉身,是不知不觉、无知无觉、合规律的符号。"(97.7)为了贯彻在文化认同上的虚无主义,朱青生认同作者(艺术家)最多为一个肉身,这同其正面肯定肉身变现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不过,联系到朱青生的艺术实践,我们不得不认为他是一个文化游牧主义者,一个绝对的相对主义者。他在"给Christine David的信"中提出收拾展览的计划,显然比其他作者更有先知先觉的远见。他说:"为了保护和激发观众的创造性,一个作品常常必须是对一件物体的清除,一个现有观念的清除,一个艺术的前提的清除。创造即自我清除?quot;(97.7)这种以清除为创造的策划思维,同以无为有的艺术本体虚无论内在地相呼应。
和神式创造、巫式创造相较,朱青生更看重《道德经》中暗含的道式创造,并将这种现代艺术的创造活动所呈现出的价值虚无性当作艺术的根本特质。虽然拆展是与展览的"成立同时起作用的精神创造活动",(97.7)但它毕竟是一种指向否定的活动。现代艺术"对创造机会的创作也会留下迹象,但是迹象中常常并无价值,这就构成了创作方法的自否准则;对创造即自我清除的实践,已经暗示着现代艺术的寂灭?quot;(97.7)如果发韧于西方的现代艺术在朱先生提倡的道式创造中走向寂灭了,那么,人类历史上显然只有东方中国的艺术了。况且,现代艺术在作者关于肉身变现、他人逼迫的描述中的寂灭,是借助中国的《道德经》的创造模式来达成的。朱先生在逻辑上隐含的文化民族主义的立场,由此可见一斑。
从无到有的道式创造模式,真的能够从无本身加以展开吗?庄子从《逍遥游》所到的虚无处返回《人世间》,向每位艺术虚无论者启示出艺术创造在根本上乃是从有到有的过程。这也是朱青生在钟情于道式创造的同时,把肉体生命的形式化当作现代艺术之本体的实现方式的原因。
3、现代艺术功能的虚无性
按照朱青生的理路,现代艺术本体虚无,又源于无中生有的道式创造,因而在现代艺术中所呈现出的世界本体也是"一个';无有';的状态,绝对何在。这样一来艺术的价值是向人们揭示在世界内部还存在一个';无有';的状态-即世界的本性(原本状态)。这个本性但愿通过艺术的方式使人在特殊的机会下领悟,通过自我觉悟逼人。"(97.6)艺术的价值,只在于向人展示世界内部的无有本性和虚妄不实。不过,人何以才能从客观上把世界看作无有呢?朱青生的回答同一切虚无主义者一样,是将精神自我寂灭的主观方法。当虚无主义者把客观世界无能虚无化后,他们必然选择将主观世界、将人的意识心理虚无化的道路。 "我是一个独有的我,绝异于他人。我心谁人理解(不理解原则)。我又是一个无我状态,与他人无我状态息息相关,由于无我,所以是绝对地空阔,任何既成定则,在这个空阔的状态中只是一个偶然的解释。"(97.8)这样,"现代艺术显得丑陋、粗糙、脆弱、单调。"(97.1)为了在艺术家与其观众相互的交流呈现中实现无我间的沟通,现代艺术在功能上采取"困境逼取"和"无我解构"的方式。后者从"灭我"开始,以"我灭"结束。"现代艺术的创作者(主动一方)常常采用了特殊方法使个体暂时处在无自我意识的状态,把自我淹灭。""我灭是现代艺术的整体推进的结果,将';对自我意识的淹灭';也作为一种现象、套路和限制,而用现代艺术本身的寂灭来将';我';与';灭我之我';双灭。"(97.8)朱先生的这种言述,让人想起佛教的空论。人只有空有、空无,最后空空才能成佛。难怪朱先生以沉寂无尽来审视人的本性。"只有在非自觉的超悟状态中",(97.8)人才能逼入处于本人之上、理性之外、形相之下的人的本性。现代艺术恰好成了"设置超悟状态的礼仪"。(97.8)这便是朱先生所说的现代主义在功能上的虚无性。
朱青生关于现代艺术在本体、创造、功能上的虚无论,是他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庄禅的精神对现代艺术加以否定性思维的结果。其中,现代艺术不过沦为这种精神的实验物。据此,我们虽然没有参与现代艺术在90年代以前的创造活动,但我们的祖先却为之贡献了一种内在的精神。对朱青生而言,还有什么比此更令我华夏子孙值得欣慰的呢?
注释:
①后文中凡未特别注明的地方,皆出自《江苏画刊》,文中只标明年份及期刊号。
②魏苑,"中国现代艺术语境及民族性"《江苏画刊》,1998年第1期。
③尼采:《强力意志》,8页,伦敦,1924年。
④刘小枫:《走向十字架的真》,369页注[18],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⑤查常平:《历史与逻辑》第一编与第二编的第1章,待版。
(查常平 学者 成都)
朱青生的现代艺术虚无论
作者:查常平


  Ж 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0 08:46 , Processed in 0.10352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