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想与现实:中国的美术馆现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5 21:4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理想与现实:中国的美术馆现状

Biljana Ciric
美术馆或艺术博物馆已逐渐成为一个城市新的文化时尚坐标,它们融入城市旅游地图的一部分,成为经济繁荣的动力之一。单从旅游景点的角度来说,中国的美术馆在媒体的炒作下已经满足了旅游的需求,但希望长期影响城市文化与人民素质的目的还远没有达到,这与美术馆的内部工作也有很大关系。近几年,随着中国国际化趋势的增强,政府对当代艺术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政府意识到经济和文化齐头并进的重要性,政府的美术馆对当代艺术也逐渐开始重视起来。在努力营造国际大都市氛围的同时(最好的例子是上海),美术馆成为城市的形象与文化面貌的窗口。然而,中国的美术馆与艺术博物馆大多学术方向不明,只能靠一年一次或是两年一次的大展对城市文化做出标识性贡献,因此明确一个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及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美术馆重要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美术馆往往把大量精力花在展览上,展览的数量多、时间短,展览水平不一致,学术方向更不明确。这样,在大部分人的眼里仅仅是将美术馆当作单纯的展览场所。这一现象与策划人热有很大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大型展览的出现,策划人在中国成了一门专业或行业。策划人的角色在美术馆显得越来重要的同时,也成为了美术馆的一部分。社会的价值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权力的转移,这是中国90年代理论家、批评家纷纷转变成策划人的重要原因。另一个将美术馆看作展场的原因是中国的美术馆的场租现象。在大多数的时候,没有资金的展览在美术馆这样的非赢利机构是很难实现的,而经费很足的展览不一定能保证其高水准,这也是大部分美术馆的困惑。此外,中国与欧美经济上的合作在文化领域带来了不平衡的表现,欧洲上门到中国推销自己的展览,有的是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这也可以说是中国艺术机构后殖民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于是可以看到,中国与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非主流国家的交流几乎不存在,这就导致了为展览而做展览的现状。
  美术馆是一个综合了教育、收藏和研究的艺术文化机构,创建者的视角、观众、地点、规模等因素决定了美术馆本身的定位。20世纪80年代的新美术馆学运动探索美术馆新的挑战,将其作为艺术教育的机构,为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是在本土的背景下)。2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一直是处于墙里开花墙外结果的状态。最近几年,中国政府意识到当代文化(包括当代艺术的包装、与国际接轨和国家形象)的重要性,并开始参与国际性的大型展览、建国家馆、做双年展、包装政府组织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这样的策略对当代艺术从地下走到地上可以说是个突破。但在本土又是不一样。举例来说,我在上海双年展期间打车到上海美术馆时跟司机说 “到上海美术馆”,50岁左右的老上海人说不出上海美术馆在哪里。于是我问他:“那你平时周末不带自己的小孩儿到美术馆去看一看?”他说他从来不带。这说明了一个普通人与美术馆的距离有多么大,更不用说一个新的美术馆。人们的正常心理是看不懂,所以也就不去看了。在这种状况下,美术馆的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教育系统是培养美术馆新的支持力量的重要部分,虽然目前大部分美术馆的教育仅限于讲座形式。由于普通观众的接受能力有限,专家的课题对他们来说显得陌生与无法理解,这导致了美术馆与外界的交流仅仅限制在与艺术界人士的范畴内。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创办的“思维健身房”工作室是美术馆教育的一次实验。尽管小组里普通的观众不一定有相关的艺术背景来分析作品、提高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但通过这样的互动,可以拓宽思考的空间。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促使专业人员积累经验,并将艺术教育推广到儿童、家庭、大学生工作室等对象与形式。同时,上海多伦美术馆国际艺术家交流工作室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窗口。国外艺术家与普通观众合作的经验会提高观众与当代艺术的凝聚力,观众直接参与创作和艺术家交流的过程会在某种程度上弥补美术馆教育人才的欠缺。
  中国美术馆对普通观众的态度应该是持着对艺术作品同样的态度,从而提高对大众的服务精神。
  美术馆的收藏品是美术馆的历史文化遗产。藏品的方向其实应该是美术馆长期的学术与研究方向。美术馆体制最近几年才开始认可当代艺术对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性,中国的美术馆当代艺术藏品是非常薄弱的。目前,中国大部分的美术馆是综合的美术馆,当代艺术仅仅是一小部分而且仅限于架上的艺术品。而美术馆常常又因为经费不足没有条件收藏最优秀的作品,以至于如今大部分中国当代艺术作品都是被国外美术馆、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我馆藏品不限制于架上艺术品,但中国当前还没有专业人才能够去保护这些藏品,包括录像、图片、装置等,所以这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藏品保护只能与国外美术馆专业人士交流学习才能够解决。
  中国当代艺术从90年代开始就一直与西方的美术馆艺术机构保持很密切的关系。中国艺术家在大型展览中出现,并被国外的策划人、评论家、画廊经纪人、收藏家不断地发现与重新定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外美术馆对非西方艺术的兴趣代表了西方艺术机构后殖民眼光寻找另类身份的标准。最近十几年,中国艺术家被国外艺术机构接受与认可,并由此对这些国外艺术机构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被国际上认可也就是说被西方认可完全取消了本土美术馆的独立判断标准与话语权。这样的困境也是中国评论家、策划人所面临的现实。所以,本土的艺术机构首先要得到艺术家、艺术界的接受,这样它才能够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实现其目标。
  美术馆机构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但中国本土美术馆在这特殊的时期有很大的压力与任务:
  -重新在当代艺术领域寻找自己的位置与存在的意义;
  -美术馆的学术立场更加独立;
  -提高专业性与培养人才;
  -在未来中国私立、海外、官方美术馆的环境中得到实现自身的价值与优势;
  在国际上对西方从另类亚洲身份争取平等交流的平台。
  将来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各个城市都会在艺术领域寻找自己的位置。上海在很多人的眼里暂时是亚洲最能够触动人的城市,但侯翰如有篇文章把上海叫做 “赤裸的城市”,在这儿,我想利用这一概念提醒上海的艺术机构。如果将来的世界是个“去中心化”的世界,很可能上海变成为当代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个点(不想说亚洲的一个点,因为这会联想到亚洲的概念是什么,以及到底亚洲身份是什么),那么中国官方艺术机构是能否在上海乃至中国的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想让一个美术馆能够长期保持对社会的影响力,以上是最基本的条件,如果缺乏这些条件,美术馆还会继续延续展览馆炒作模式,等待着 “另类优势”的默认。

   ㄛ 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0 16:44 , Processed in 0.1020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