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23|回复: 0

[理性的灵域—王非作品如是说|陈慧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0 10: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理性的灵域 ——王非作品如是说 / 陈慧颖
天堂在哪儿?
——在那门后隔壁的房间里。
但我却丢了钥匙……
或许,我只是将它放错了位置。
你是盲人,而我又聋又哑……
一只狐狸对着自己的影子说:“今天午餐我要吃一头骆驼!”
    伟大的艺术作品只能诞生于它所归属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并且由具有伟大的艺术品格的艺术家创造性完成。同时,创造者即艺术家本人必须参与这个历史。只有在真实的历史中亲身去体悟,才能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创造、什么是价值。换言之,也只有在激荡的历史长河中,艺术作品才能作为人类得以甄别并珍重的价值体现而存在——振撼的沉没、真灼的张扬、烈焰般的激情,皆化成这历史长河中的浪花,波光粼粼;抑或“惊涛拍岸”。对于艺术家来说,没有比坠落在这历史之外更可怕的了,因为他必定是坠落在再也发现不了美学价值的混沌之中。
    对于《关系》系列作品,王非不仅仅在实践着当代水墨语境的某种“体裁”或者“式样”,而是表现了当代艺术家对待现实的一种态度、一种宣示、一种立场,一种排除了任何政治取向、宗教选择、某种意识形态、某种伦理道德、某种哲学批判、某种群氓立场的自我告白;一种有意识的、固执的、狂怒的,刀刀见骨的批判。对于王非来说,这是对艺术本体的探究以及对现实的反思与呐喊,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并用这种硬冷的方式穿透城市与灵肉;他选择了觉悟、阵痛、重建和挑战。这种来自人文的力量,是建立在主体文化未来发展的前景之上,是当下新文化、新艺术具体实践的影象。这种行为精神又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一脉相承。因为任何文化历史的建立,都是相对过去的发展。由此,我们读王非的“关系”系列作品,不难发现,在其极强的个性化语境之下,他将传统笔墨关系做了良好的审美转换,并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这也说明了《关系》系列作品的背后蕴涵着画家对传统的无限眷恋与钟情!
    中国画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固有的程式与传达习惯,无疑给“关系”作品提出了严峻的课题。这需要艺术家极大的勇气和才智,才能冲破旧的种种水墨界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水墨实验虽然验证了一种探索精神,但仍处于一种温情,更多的人拼杀一阵之后,便逃之夭夭。在传统和“伪传统”的阵营中,所有的目光皆投向市场,显然这种由市场操纵的“文化”,是一种时尚或者被视为一种成功的“新模式”。王非暂时没有卷入这种交易,而是更加理性地审视周边发生的一切,努力实践着对艺术的执着。这种执着是他将自身置入现实的一种自我认同!他清楚时下文化与市场的腐烂关系的背后,是另一种虚无主义的膨胀、一种用金钱填补的绝望。
    人在沉默中被自己所创造的文明异化了。王非《关系》作品,昭示了昏暗的力量及其危险的“域”——“灵域”、“世域”。
    一个人的沉默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一个群体的沉默却是一种孤独,其不可释重的负担给灵魂带来冰冷的深海般的恐惧。王非从现实的眩色中拓印出都市人的孤影,使其成为画面的主体表达精神,并以宗教的图式统摄着观者的心灵。失去表情的五官是后工业社会的面具,人在不能自我或无法自我的框架之下,肩负着现实对人性的炙烤,这是全人类的苦难。王非站在一个艺术家的角度,来关注自身以及赖以生存的现实,他不想完全将自己定位于一个现代水墨画家,而是一位艺术工作者,一个理想主义的使者。他再现了一个让人深思的“世域”,一个有爱有恨的“灵域”;他向人们展示了灵魂本身向自己的爱、渴望及本质的诉求,并唤醒了灵魂的苏醒,而这种苏醒却笼罩在终极的宗教氛围当中。
    这种“灵域”就是灵与肉争吵与漫骂的场所,到头来非常显然,我们内心王国的无形激动受到我们隐藏思想的专断统治,我们无数的直觉却成了驾驭我们生活航线的蒙面女王。而理性的战车常常在我们放纵后造成恶果、无法收拾残局之时才跚跚来迟。
    这时人类常常引入“宽容”来为自己的万恶不赦的罪孽辨护,而画家王非却用他的纯理性的批判“关系”,毫不留情地告诉人们“死亡”与“废墟”成为人类后工业文明物质贪欲的调解人;肉体与灵魂毫不脸红地握手言和,人类在一步步自掘坟墓,还恬不知耻地高吟“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我一双黑色的眼睛让我去何处寻找光明?
    惟有真理才能给人类带来光明,可现实常常是假说穿走真理的外衣,谬误趁机将自己的时装套在真理身上,于是人们常常拿假说当真理,拿真理当谬误。但昭示真理却需要悲天悯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及现实的批判主义精神,并且还需大智慧、大勇气。王非作为艺术家,他做到了,他在咫尺之间,用黑白昭示真理,说真话,表达真性情,他告诉人们生与死之间的一切、存在与虚无之外的所有,这是绘画的哲学、哲学的绘画。
    从王非《关系》作品中,我试图解读王非艺术创作的理论根据及创作心理结构的演变过程。像预言家一样的悲情宣告,像交响乐一般大气恢宏,像解剖肢体般细致冷寞,像一个在荒野中呐喊的狼,孤独苍凉而旷远,让观者感到这里是终点,是冰,是纯粹与虚无,自己没有了妥协、协议、宽容,也没有了价值与尺度;冰冷的工业符号、钢筋建筑性结构、无表情的被异化了的人,一切流浪在废墟之上,盼望在垃圾和乌烟瘴气中滋生繁荣。而作为灵魂的避难所——宗教亦显得苍白。以上不难看出王非是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大胆探求人性的内在精神,用黑白语境昭示人类科学技术、工业文明将人性物化和异化的本质所在。这是现实的人文批判,是现代对传统的一次突破,是物质进化对灵魂追究的对抗。《关系》作品能够如此恢宏深刻与振撼,寻根朔源,应归结于王非逐渐成熟的思想体系,王非将自己深植于传统文化与文明冲突的土壤中,在参与现实生活中,体验着生存竞争的磨炼。王非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符号构成现实生存的浩瀚图卷:生存、尖锐的阶级冲突、经济危机、失业、贫穷、破产、国际关系、战争、瘟疫、恐怖、污染……一切生存现实将人抛入万劫不复的焦虑不安的困惑之中。人已被置身一个荒诞异己、动荡不宁和令人绝望的世界,个人与群体皆孤立无援。人丧失了人的价值变成物的奴隶。王非在这里以宗教般的情怀提出应重新关注人、关注生存环境,重新探索人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让所有的人去思考、去选择。
    无疑,《关系》系列理应成为王非艺术创作的里程碑。但从王非创作发展轨迹来看,由“神灵诱惑”、“乡情怀旧”到“古国异民”、“都市困惑”,再到“一个人的城市”与“虚壳”,再到今天“关系”,王非走过了从唯美主义的抒情到批判主义的深刻的艺术历程。不难想象王非作为一个艺术家这几十年的人生苦旅,既体现在他的自律性、独特性、承继性与创造性上,又反映了王非作为新文人的才情、智慧、品格及冷静的思考与观察敏感的卓越艺术才能——即文化特质。正如王非所言:“确定当下艺术的文化意义,其根本在创造者,也就是艺术家本身是否具有文化的特质。说到底,艺术是一种文化运动,是推开世俗引导大众审美消费的文化实践。任何时代的优秀艺术,都是这个时代精神的体现,艺术家在显露极强的创作态势的同时,以另有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对现实的关注。”
    王非不仅仅是实现着自己对现实的关注,而且引领了大众对现实的关注。其本人必将被大众和时代所关注。其实,画家个人的才情智慧及人品是最终决定画品的大前提。多数画家很难在创作的思想性上有所突破:有些沦为统治者歌舞升平的政治工具;有的消极避世、冷逸自闭;有的戏笔弄墨、浮躁不安。而更多的“传统型文人画家”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及情感托寄,只能停留在某种理想或无奈的所谓“境界”,这种无病呻吟或有病呻吟在某种程度上虽然也反映出创造者对时空的独特理解和视觉表达模式,但终难达到深度的呐喊与真理的高度,更别说振撼警世与划时代了。
    从人类艺术发展史来看,艺术家的独创性与个性化是艺术家的成长前提,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画家却迷失在批评家的主张中。而王非却是特立独行的,他流畅、严谨、锐智、恣意、洞明,浑身透示出应有的老到与从容,还有那大智若愚的真情。这一切将会造就独具个人风骨的王非境界。

   兦 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18 14:23 , Processed in 0.11145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