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永进:审美体验的内涵与当下的美术批评语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27 21:4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审美体验的内涵与当下的美术批评语境
转自《美术报》
文/宋永进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方艺术观念的不断涌入,全新的理论背景和审美视角使当代美术批评的模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向。注重美术概念、陈述范式、审美形态及美术现象的西方当代美术批评模式逐步替代了原先按照经验主义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和阐释的传统批评方式。不可否认,当下的美术批评正在趋向科学性和规范化。
    然而,在这样的批评语境下,美术概念的外延在不断扩大,美术批评的目标在无限地延伸,前卫的美术现象、激进的美术实验以及多元化的审美形态都成了当下美术批评的热点话题,而美术家审美实践的具体内容却被搁置在美术批评的目标场外。在美术家研究传统艺术语言、体验当代生活以及探索艺术个性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个细节,以及这些艺术行为背后所隐含着的审美内涵,反而成了当代美术批评家的陌生场所和批评盲点。美术家对传统艺术语言的创造性体验和当代性思考,在许多批评家眼里也仍然显得不够激进或缺少重要意义,因而不屑一顾。那些片面强调观念、简单无知乃至词不达意的游戏式的实验,却因为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评阅规则,而错误地被一些批评家看成了当代艺术的标志性杰作,并进行麻木地吹捧和推波助澜。事实上,这样的美术批评不仅没有为当代美术的健康发展起到警示、鞭策或引导的作用,而且成了一些伪艺术肆意蔓延的帮凶。另一方面,当代美术家身上依然保留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和审美气质,其人文性、精神性的审美意趣和美学品格更适合于通过心灵感悟这种中国式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述方式进行阐释和表达,却很难完全套用西方的批评术语、话语结构和批评模式。当下的美术批评遭遇了文化移植所带来的抗体反应,常常难以完全介入中国艺术家的审美状态和心灵深处,无法触及审美体验的深刻内涵,其陈述语言也只能是纯哲学或纯学理的空洞大话,而缺乏具有针对性并为美术实践者所接纳的美术日常话语。这种无休止的自言自语,虽然都能自圆其说,却往往隔靴搔痒。美术家对这类批评文章也只有敬而远之了。由此看来,当代批评家与美术家之间的互动机制出现了严重的隔阂。这不能不引起批评家的警惕和思考。
    从文化批评的角度来看,评论美术现象、美术实验和审美形态的重要性自然超过了对审美自身的批评。但只要存在美术,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仍然是美术批评不可分割的内容,甚至是核心内容。批评界应当以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对当下的批评语境进行深刻反思,在批判吸收西方艺术观念和批评模式的同时,更应该充分挖掘并继承传统优良的文化基因和审美气质,深入当下的美术创作实践,从而建构中国当代式的批评话语,形成更为健全的批评语境。


     幵 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19 13:12 , Processed in 0.1083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