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邵大箴:刚柔相济的个性风格—吴为山的雕塑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28 19:0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刚柔相济的个性风格 ——吴为山的雕塑艺术
文/邵大箴
展览名称:吴为山雕塑艺术展
展览时间:2006年7月4日至7月11日
    雕塑艺术发展到今天,对它的未来,有人持悲观态度,其理由无非有二:几千年来历代大师已有种种探索成果,各种形式风格已经穷尽,今人很难有新的作为,这是其一;其二,用综合材质和多种手段创造出的装置艺术,在环境中形成的效果和震撼力,以及所具有的公众性,大大高于雕塑,在这种情况下,雕塑让位于运用综合材料的“装置”,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了。其实,这是站不住脚的两条理由。因为雕塑艺术之所以产生,是人类为了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这种特定的手段在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随着时代的变迁丰富着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变化着的客观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明,人们新的认识、思考和智慧,都会给雕塑艺术以新的资源、新的刺激力和推动力。近几十年来,西方装置艺术盛行,但雕塑艺术在全世界仍然显示出勃勃生机,便生动地说明雕塑艺术“消亡论”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虽然雕塑艺术“消亡论”对一部分青年艺术家产生了一些影响,对一些不愿从事艰苦手工劳动而希望走捷径的人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它对决心献身艺术的人却是一种锻炼和考验。雕塑艺术家吴为山君正是顶着这股逆风在雕塑领域辛勤耕耘取得杰出成就的。
    近十多年来,吴为山的雕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他的作品频繁地亮相各种国内和国际展览,受到好评和获得不少奖项。南京博物院为他创作的二百多尊中外名人及文化人的雕像开辟了专门的“雕塑馆”。他在南京大学成功地开办了集教学、创作与研究于一体的雕塑艺术研究院。人们开始议论和研究“吴为山现象”。
    “吴为山现象”中的核心内容是他的雕塑创作。他的雕塑作品不仅有刚柔相济的鲜明个性,有含蓄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中国文论中分析文艺之美有阳刚和阴柔之分,阳刚之美是一种壮美,它雄浑刚劲;阴柔之美则是一种优美,它温婉幽和。两种风格的美均发自“天地精英”(姚鼐:《复鲁非书》)。艺术家得其一者,即有特点;而能兼有二者,则为大家风范。吴为山的雕塑艺术能达到这种境界,是很值得赞赏的。
    吴为山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钟爱雕塑这门“手艺”。他首先是个出色的“手艺人”,他为自己掌握熟练的手工技艺而骄傲。其实,从古至今任何一种造型艺术的基础都是手工劳动。人的手与脑、心的和谐协作能产生各种艺术奇迹。历代的能工巧匠和艺术大师无一不是在手艺上有“绝招”的人。吴为山在雕塑手工技艺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从材料到形式技巧,他摸索雕塑创造的各种途径,探索这门艺术的多种可能性。他狠狠抓住雕塑这门艺术反映客观物象和表现主观感情相结合的这一特征,磨练自己的观察力和表现手段。他十分重视人物的造型结构,把它作为塑造形象的基础。他的作品取材广泛,有古今文化名人——杰出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工人、农民中的发明家,还有自己的亲朋好友。在塑造形象之前,他认真研究对象的外形、内在气质和性格特征。形神兼备是他追求的目标,但他不是拘谨的写实主义者。他的作品与其说是以形写神,不如说是“以神写形”更为恰当。在人物形象塑造中,他既抓住对象最鲜明的特征加以强调,如齐白石的超逸、朱自清的清高、林散之的睿智、冯友兰的坚毅、黄宾虹的宽厚、田家炳的敏锐、费孝通的豁达、吴作人的儒雅、杨振宁的自信……同时,又注意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职业、经历等特点,以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为了表现对象的神似和神韵,他有时大胆舍弃形似,充分利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如夸大齐白石颈项和身材的颀长,简略地处理黄宾虹的胸部而突出其整体性等。吴为山巧妙处理重点(面部)与其他部位的关系,使它们之间相互呼应、相互映衬。他精心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特别着力于眼神的表现,以发掘人物深邃的内心世界。其他部位的处理看似简略,看似漫不经心,但它们贴切地服务于整体形象。塑造手段别出匠心,通过繁与简、精细与粗疏的变化,赋予形象以韵律与节奏,也使整体形象更为流畅和富于表现力。
    雕塑艺术贵在整体性,贵在形体的“结实”和内在张力,这就是雕塑艺术特有的“雕塑性”。吴为山深谙此理,他的作品结构都很严实,形体都有厚度和深度。与此同时,他利用手工过程中捏、推、挤、压等手法所造成的形式美感以及形体的光感和色彩感,增加雕塑语言的感染力。但这些形式美感绝不喧宾夺主,它们与主题和谐一致,与严谨的整体感相互呼应,作品语言由此更显丰富多彩。
    吴为山能深入雕塑艺术堂奥,除了凭自己的艰巨劳动和勤奋的实践获得的宝贵经验外,还因为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艺术悟性。他勤于学习,他的兴趣很广,除了研究雕塑和其他造型艺术外,还涉猎哲学、文学、历史,在1990年至1991年期间他在北京大学研修过心理学。他在欧洲、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地进行的学术交流和艺术展览活动,不仅扩大了眼界,而且使他有机会对不同艺术的表现体系进行比较,领悟它们各自的奥秘,领悟艺术创造的原理和规律。从他近几年的创作看,他越来越迷恋民族传统艺术,越来越迷恋中国传统的美学体系,越来越追求艺术的文化意味和形式美感,并在写意性和意象创造上狠下功夫。
    所谓写意性与意象性创造,就是不拘泥于客观对象的形似,而着重于表现其神采、神韵,传达其精神。就艺术表现体系来说,古代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的艺术是写意的,重意象创造;西方古典艺术是写实的,重客观形象的塑造。但是,这两种体系并非截然对立,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写意的意象艺术中,也必然含有写实性,不过不以写实造型为出发点;同样,写实的艺术如果缺乏神似、神韵,也很难有感染力。而且,西方艺术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写实向表现、抽象、象征的方向转化,含有较多的写意成分。上个世纪我国雕塑先驱们在引进西方写实主义雕塑的过程中,也赋予它以传统写意的因素。吴为山对此有全面的认识,因此他能辩证地处理雕塑语言写实与写意的关系,在写实中讲究人物的气韵和风采,在写意甚至朦胧的塑造中保持形的基本因素;他能辩证地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他清醒地认识到,民族传统的现代转型与借鉴西方现代雕塑语言这两者之间是可以沟通的。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在这方面所做的可贵探索。他立足于民族传统的丰沃土壤,同时敢于和善于从其他民族各种流派的艺术中吸收营养,为我所用。他借鉴了西方古典艺术和现代流派的一些技巧,把这些技巧很自然地融进自己的创作之中,成为自己个性创造的一部分。
    吴为山思维敏捷,富有激情,在塑造过程中十分珍惜自己的即兴感受,及时捕捉灵感并乘兴创作。著名雕塑家熊秉明先生评价他“尤长于写意,有一气呵成之妙,但又非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南京博物院吴为山名人雕塑馆序言》)我以为,吴为山能自如地驾驭雕塑艺术,除了因为他有扎实基本功和思维敏锐、行动敏捷外,还得益于他思考的缜密。新鲜感受对他来说弥足珍贵,但他不满足于停留在感性阶段,在创作过程中努力深化自己的感受,对形象反复斟酌、推敲,审慎地加工,冷静地调整总体与细节关系,以突出中心点,突出主题,强化形式语言的表现力。
    吴为山是一位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性的艺术家。他懂得,艺术创作既要大众理解和欣赏,又要在他们接受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顾及和适应大众的欣赏水平,又在“适应”中培养他们新的欣赏习惯,是吴为山创新的原则。今年初夏,吴为山雕塑艺术个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他的作品是高格调的,能从中感受到力和美,感受到思想和感情的启迪。这种“雅俗共赏”的品格是难能可贵的。
    雕塑艺术创造的高度与深度最终取决于艺术家的生活积累与生活体验,取决于艺术家的思想境界与艺术修养。已经取得令人称羡成绩的吴为山,要攀登雕塑艺术高峰,还需在各方面做更艰巨的努力。我们相信他不会浅尝辄止,不会在鲜花和荣誉面前止步,而会在崎岖的艺术道路上奋力前进。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6 07:53 , Processed in 0.1042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