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8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子弹飞》的解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6 11:4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群马拉着火车在铁轨上奔驰,然后被一群头戴麻将面具的劫匪打劫……。这就是本片的开头,显得荒诞不羁,但也正是这荒诞不羁,使得本片可以通过严格的审查,得以面世。或者,审片员就是把它当作一部荒诞喜剧来看待的吧。

影片的主要人物有3位:匪首张麻子,地方豪强黄四郎,以及原本打算就任县官的马邦德。接下来让我们逐一分析这3位人物。

张麻子,大名张牧之,麻匪的头目,头戴九筒的面具。他曾经是一名军官,也曾为“革命”奋战过。但最终不得志。他落草为寇的原因,并不是大多数人的活不下去了,不得已落草。相反,他拥有生存下去的技能,他读过书,做过军官,枪法和武艺都不错。但他喜欢“站着赚钱”,而不是像乞丐那样跪着求别人给自己钱。所以他选择了落草为寇。

毫无疑问,张麻子是个理想主义者。他不仅要赚钱,还要有尊严地赚钱。他渴望社会的平等,在他就任县官的时候,他重复了3遍“公平”这个词语。他有智慧,有技能,能洞察反派的阴谋诡计。他来就任这个县官的目的,正如黄四郎所不能理解的,并不是为了财,或者说不仅仅为了财,是为了理想。

但现实并不是那么简单可以改变的。他的义子死于黄四郎的一个非常下三滥的阴谋。这个阴谋本身非常简单,但却引出了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什么是“公平”

每个人都希望有公平,但公平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平民认为所有人应当被公平的对待,这就是公平,但特权阶级却认为他们的特权才是公平。即使在平民中,不同的人对于公平的利益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基于的利益的不同,使得每个人对于公平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实际上,就如我曾经听到过的一句名言,“他们只是希望对自己更公平一点而已。”老六的死,毫无疑问宣告了张麻子“公平”理念的破产,这表明,只要人性中的恶的一面无法消除,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就无法实现。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应该去追求相对意义上的公平,这也是张麻子没有当场处死那个黄四郎的走狗的原因。事实上,这也是象征着“程序上的公正”这一重要的理念。

黄四郎,本片中的反派。导演在这里描写的,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豪强,而是一个符号化了的统治阶级,这是一个由中国几千年来的统治者抽象而成的人物。他身上带有了统治阶级的所有特征:他很富有(世袭5代的家产),他拥有平民没有的武力(武举人和私人军队),他拥有控制舆论的能力(这点从他玩阴谋害死老六就可以看出),他还有很强的后台,自身也拥有相当的智慧和见识。他拥有残酷的一面,也拥有如他那替身一般,始终谦卑的微笑的另一面,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他们是狼,更是羊。在狼面前,他们是羊;在羊面前,他们则是狼。”

作为地方一霸,他原本想使张麻子屈服,来达到自己牟利的目的。事实上,如果到任的不是张麻子,而是如马县长一般的人物,恐怕也不需要他废那么多周折。但这次却不同,张麻子是一个他无法理解的理想主义人物,他可以将抢来的银子大把大把地送给穷人,也可以死里逃生之后再回来找他算账,所以直到黄四郎死,他还是无法理解这个“麻匪头目”为什么会如此针对自己,他还是将一切归结于自己在对方上任的时候没有去礼遇对方。

马县长,这个被称为骗子的人。他的所有行为准则,和他那位妓女出身的县长夫人一般,“我只要当县长夫人,县长是谁无所谓。”这种有奶便是娘的的生活准则,很难不让人想到“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实用主义的名言。

他花钱买官,目的只是为了赚钱。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更像是个商人,而非一个官员。他可以和任何人合作,只要对方可以提供利益,这个利益可以是钱,也可以是生命。所以,当他被俘的时候,他选择了和张麻子合作,而当他以为张麻子死了的时候,他立刻转向了黄四郎。如果说这个角色也是某个群体的抽象的话,我觉得这恰恰就是当今中国为数不多的城市中产阶层的真实写照。

我们不妨去看一下构成这个国家的城市中产者:中下层政府官员,事业单位职工,外企的中高层白领。在强调“情商”的今天,在实用主义泛滥了进30年的中国,所有这些人的行为准则,不正可以用马邦德这个角色来概括么?不分是非对错,甚至怀疑所有的是非对错的标准,谁给利益,就服从谁。这恰恰形成了张麻子这一理想主义角色的反面。他们没有什么原则,他们只追求赚钱,至于是站着赚还是跪着赚,并没什么区别。

本片的剧情看似很简单,打败地方豪强除暴安良。但这只是一个被符号化的故事,它所蕴藏的内涵,远不止此。

张麻子的最初打劫对象,并不是直接针对黄四郎,相反,他针对的是一个和他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买官上任的马县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往往可以看到,那些被生活逼得活不下去的人,他们针对的第一对象,并不是导致他们绝望的对象,相反,却是那些和他们处在相邻阶层的人。抢劫犯不可能直接去打劫一个官员,因为官员处于严密的防卫之中。他们只能去伤害自己身边的人。而身为最底层的人民的邻居的城市中产阶层的那些人,就成为了最直接的目标。

马县长的反应,很符合他的原则,他选择了合作,因为合作才能生存下去。这点正象征了中国历代的中产阶层的第一特性:软弱。同样,他的那位妓女妻子,也选择了合作。在合作之后,他开始把他的价值观,灌输给张麻子这个理想主义者,但是失败了。

而黄四郎对于这个理想主义者的反应,则是从控制,逐渐转化到了消灭。在最初的时候,他仅仅是想煞煞对方的威风,可以控制对方。但伴随着双方利益的分歧日益严重,最后则选择了铲除对方。这里我不得不要提一下黄四郎的一文一武的两条走狗,这象征着统治阶级的两种控制社会的力量:武力和舆论。

武力自不待言,舆论事实上是一种更具有杀伤性的武器。大家可以看到,黄四郎对张麻子策动了多次暗杀,但却没能杀掉对方一个人。但一次小小的舆论攻击(一碗凉粉而已),却使得张麻子几乎就失败了。

“一碗凉粉”事件,是全片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正反冲突。从这里不仅仅可以看出黄四郎的狡诈,他选择了对方中最年轻,最容易冲动的对象下手,并且逐步诱使对方自尽。更可以看出舆论这一杀人不见血的武器,相对于武力,有多么强大。仅仅是一碗凉粉,就几乎使得张麻子全盘失败。如果不是在汤师爷的劝阻下,也许张麻子那一枪,就会毁掉他自己所追求的“公平”,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中产阶层也许没有对抗统治阶级的勇气,但他们拥有对抗统治阶级的智慧,正如剧中汤师爷一次又一次看破对方的阴谋。但也正如黄四郎说的:“他最会的就是装糊涂。”他们并非不知道皇帝什么都没穿,只是不愿意说而已。

但真的可以装一世糊涂么?真的可以当一世墙头草么?县长夫人被黄四爷的部下乱枪打死,而马县长本人,也在逃亡的路上中了原本为张麻子准备的地雷而亡。他临死前,任然希望张麻子可以离开鹅城,因为“你斗不过黄四郎”。他至死都不相信理想主义者会胜利。我想,这也正是导演试图表现出,中产阶层软弱的根本原因,他们不相信这个世界会真正改变。但无论他们是否相信,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一定的:灭亡。汤师爷也许一直在两头讨好,但最后的结局仍然是惨亡。这似乎告诫人们:做墙头草,最后还是要倒的。如果当时汤师爷没有选择逃亡呢?

黄四郎和张麻子的战争继续着,张麻子似乎持续处于劣势。他以为抓住了黄四郎,结果只是一个替身,相反,倒是他这里,老六,夫人,老二,师爷,一个一个惨亡。当他最后一次杀回鹅城的时候,他只剩下了4个部下。而全剧的点睛之处,也由这里开始。

满地的白银,白天没有人敢取,即使取走了,也会重新丢在黄四郎的马车上。毫无疑问,这是违背人性的。人性中本身就有牟利的原始欲望,正如张麻子所说的:“他们怕,所以他们怨。”底层人民不敢反抗,正是因为他们害怕死亡,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怨恨统治者,相反,这份怨恨随着恐惧的增加而扩张着。

于是张麻子给了人民武器。但是羊,就算长出了犄角,不还是羊么?

黄四郎的马车出动,这次,张麻子带头开了枪。结局是黄四郎的马车没有能回去。

黄四郎并不知道是谁杀掉了他的马,因为所有人都有武器,所有人都有机会开枪。人民在自己的安全能保障的情况下,开始了有限度的反抗。

张麻子带着他4个兄弟,开始了呼喊。

第一次,没有人出来;第二次,没有人出来;第三次,还是没有人出来,第四次,开始有人探出了头;第五次,终于有人跟随他们上了。

但这里也出现了本剧最大的一个漏洞:为什么黄四郎不在此时击杀这几个带头的人?

此时张麻子已经没有了县长的官方身份,何况就算他有,黄四郎也已经几次派人暗杀他了。同样,在他们向大门射击的时候,他也一样没有出手。我相信,这并不是导演的疏忽,而是他不得已,设计了这样一个不合理的剧情,因为导演本人也无法解释这个矛盾。

“擒贼先擒王”这是中国的古训,很难去解释黄四郎这种不合理的行为。但如果黄四郎采取最合理的应对,却又会导致这次反抗的失败。这是导演面对的两难的局面,也是中国历代反抗者所面对的两难局面。在政府掌控一切的局面下,少数的带头的反抗者,很容易就被轻易地抹杀。

但无论如何,张麻子活了下来。他带着4个兄弟杀到了黄家的大门口,并且把大门打了个稀巴烂,仅仅是为了证明他们可以赢。因为只有他们可以赢,那些人才会跟随他们。但他也许真的无法理解,这些自身利益受到如此侵犯的人,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仍然不敢去豁命反抗呢?这也是他在大门上打了一个巨大的问号的原因。

终于,他们想到利用之前得到了一个“胜利”:黄四郎的替身。

黄四郎替身的头颅,改变了一切,因为人民认为黄四郎死了,于是他们爆发了。

这很有趣,很难相信一个黄四郎的死活,对于他所代表的那个阶层会有多大的影响,但事实就是,一颗假的头颅,却足以激发起人的勇气。

人民害怕的,不是黄四郎,而是“权威”。

要打倒黄四郎,也只需要打倒他的“权威”就可以了。

当黄四郎引爆最后的那颗地雷的时候,也许他还是没能理解,为什么张麻子没有屈服于他,也没能完全理解,为什么那些穷鬼最后敢于反抗。他仍然在计算着自己5代家业和对方4条人命之间的比值。

邪恶被打倒了,人民被解放了,公正被贯彻了。但英雄却被遗弃了。

“和你在一起感觉太紧张了,有点累。”

人民并不是时刻都需要英雄的,人民只有在某些时刻需要英雄,而当他们不需要的时候,他们则会选择离开。这是所有渴望成为英雄的人需要自己警醒的。当那辆马拖动的火车载着那3男1女驶向传说中的“上海”的时候,张麻子又在想些什么呢?虽然他希望那个女人可以成为理解他的人,但这也仅仅是他的希望而已。

总的来说,导演试图用一个符号化的铲除土豪劣绅的故事,来表现自己对于如何引导社会中受压迫的阶级反抗统治阶级,以及对于社会中层的想法和理解。张麻子的成功是否真的是可复制,还是仅仅是一场虚梦,这不是个人可以定论的。但如果以以下这个故事来为本文作收尾,我想应该是再恰当不过的:

在一片草原上,生活着一群狼和一群羊,狼是要吃羊的,而羊也是必然不希望自己被吃掉的,于是有了这3种想法:
羊A:我只要跑得足够快,狼就不会吃我,他回去吃其他的羊。对于这些羊,我只想告诉你们:你总有跑不动的一天,希望那时你会心甘情愿的被狼吃掉。
羊B:我们可以换一块草原生存。对于这些羊,我想说:不是所有羊都能成功离开这块草原,如果你在离开前就被吃掉了,请别怨天尤人。
羊C:我们可以用角把狼顶死。对于这些勇敢的羊,我想说:一只羊是打不过一只狼的,请好好研究一下怎么样才能让羊群团结起来。

最后,我也想对狼说一句话:羊总有吃完的那一天,那时你们准备怎么办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11-8-10 17:45:29 | 只看该作者
写的不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0 06:26 , Processed in 0.1134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