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闻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刘正成书法艺术座谈会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1:26:26 | 只看该作者
李敦兴:

今天我能够参加刘正成先生的个人展,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和高兴。刘正成先生很早以前在韩国就非常知名了,特别是在世界书艺全球双年展获得大奖以后对韩国书法界的影响就更加大了,后来刘正成先生,还有我,还有日本的松本先生,一起在文化部驻韩国的中国文化中心一起发起了国际书法家协会,所以刘正成先生不仅在中国,而且在韩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在韩国书法界有很多他书迷,有很多人学习他的书风,通过这次展览,他又给我们韩国书法家们留下了非常好的精品之作,我将把他的书法作品拿回到韩国,向更多韩国书法界人士介绍他的书法,希望刘先生的书法能够再创辉煌。谢谢!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1:26:34 | 只看该作者
李一:谢谢李敦兴先生,主要介绍了刘正成先生在韩国的影响,在韩国书法交流的一些情况。谢谢,下面我们请北京大学著名彭吉象教授发言。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1:26:47 | 只看该作者
彭吉象:

我是从外地专门赶回来参加刘正成先生这个书法展,为什么呢?第一,我觉得刘正成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书法家,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书法家,应该说在书法艺术,在书法的各种活动,包括推动中国书法事业发展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个方面,也是像魏先生讲的,刘正成先生是我们四川人的骄傲,对书法来说我也是外行,但是我的老师曾经讲过,他说中国的书法是生命化了的自然,他说中国的书法不同于外国的文字,他说外国的文字还停留在符号的层面,而中国的书法表达着更深层次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应生命的艺术,所以中国的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符号的阶段,而是走向了艺术的方向,成为传达民族美感的工具,这可以说是中国书法的一个特点,应该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点我就想起98岁高龄去世的季羡林先生,在他去世的前几个月我们去医院看他,他就谈到,他说现在的社会太浮躁,他希望我们的艺术教育,大学、中学、小学艺术教育要加强,他特别提到一点,他说第一要让孩子们学音乐,他说现在的社会太浮躁,他说音乐可以让人沉浸下来,第二个他就谈到希望孩子们学书法,他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现在很多学生一开始从小学就用计算机,几乎连汉字都不会写,所以季羡林先生是希望小学生就开书法课,他讲得非常好。

刘正成先生的书法我们已经看到了,正是以书法艺术魅力的方向表达出来了中国民族的美感,刘先生的书法作品展应该说有很多的特点,但是对我个人来说,感受最深的就是两点,第一是大气磅礴,很有气势,显示出他的心胸和气魄;第二种就是融会贯通,把各种书法里面的艺术的精华融会贯通。刚才傅申先生也谈到,刘正成先生长期以来从事百卷《中国书法全集》的工作,现在已经将近了70卷了,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应该说从历朝历代浩如烟海的书法作品中精选佳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将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刘正成先生在这方面付出了许多时间、精力和心血。

但是我相信这项工作不仅对当代的书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于后世书法艺术的传承会起到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甚至在中国书法史上也会留下光辉的一页。我认为正是在主编《中国书法全集》的过程中,刘正成先生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因为刘正成上次在成都的时候送给我一本书,就是《刘正成文集》,我是认真的拜读了这本书,在这本书里面刘正成在概述自己几十年书法创造历程的时候,他把自己的书法创造分成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比较符合他的实际,他自己讲:第一阶段是40岁以前即来北京之前是蕴藏薄发期,这一时期的作品相对温和典雅,第二个阶段是到北京以后到九十年代初是转变期,是北方人的雄强与南方人的灵秀相结合,确立了较有博大气势的自家风格。第三个阶段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到现在,是自由期,发为我用,人为情诗,我比较赞赏刘正成自己概括的他的书法创作的三个阶段,我觉得一方面固然得益于他勤于治学,在书法世界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实践。

但另外一个方面,我认为就得益于融会贯通,这个融会贯通我试着从理论的方面概括出这三个层次,哪三个层次的融会贯通呢?第一个层次就是你自己讲的,你自己在《书法》一书中将北方人的雄强与南方人的灵秀相结合,这是你自己谈到,四川人来到北京,个人觉得这就是中国美学讲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把他们结合起来,这就是第一个层次的融会贯通。第二个层次的融会贯通就是刚才谈到的刘正成在编辑《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工作的时候,他能够博采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进行融会贯通,只有对中国书法史上历代大师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博采众长,这是第二个层次的融汇贯通。

第三个层次的融会贯通是指刘正成在书法层次的融会贯通,甚至超越了书法本身的范围,而是把书法艺术放到人文科学的大背景之下,放到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不但走到了书法与其他艺术的融汇贯通,比如还跟魏明伦先生交朋友,从戏曲里面也学到很多的东西,而且做到了书法艺术与文学、哲学、美学、历史学、考古学的融汇贯通,甚至做到了数学艺术与自然科学的融会贯通,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校长成为好朋友,朱清时是著名的科学家,我注意到你们经常在一块儿讨论一些和艺术科学有关的问题,其实艺术和科学的关系非常密切,我曾经参加过著名诺贝尔奖得主举办的科学和艺术研讨会,科学和艺术研讨会中他们就谈到,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这是诺贝尔大师的名言,他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第一次科学与艺术研讨会,我们陪着当时的北大校长吴树青一块儿去的,当时在1993年他有一句名言,说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后来,李政道又和吴冠中先生在清华大学又举办了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一共举办了三次,三次我都参加了,说明科学家也非常重视艺术,他们重视艺术并不仅仅停留在艺术的技术层面上,而是认为艺术的人文思维和科学的思维完全是人类思维的两翼,而且在某些程度上,特别是艺术和科学在想象力方面统一起来了,科学离不开想象力,艺术也离不开想象力,在这一点上,科学和艺术是完全相通的,所有的大师,从爱因斯坦开始,像诺贝尔奖得主,包括我们的钱学森先生,晚年非常重视艺术,所以刘正成先生在和科学的融汇贯通中也记载了泰斗级的人物,像季羡林等等,像一些著名科学家的对话等等,真的是这种跨学科、跨专业、跨文化的融会贯通,我认为使得刘正成的书法先生的书法作品别具一格、自成一家、视野开阔、大气磅礴,颇有观古今于须臾,俯四海为一水的气势,也正是因为这种融汇贯通,使得刘正成的书法作品具有了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在更高的层面上追求书法艺术的增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今天这个展览,既是刘正成先生数十年艺术生涯的一次小结,我之所以用一个小结,同时也是书画艺术在更高层次上新追求的开始,我们希望继续融会贯通,不断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的无愧于我们时代的书法艺术作品。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1:26:54 | 只看该作者
李一:

彭吉象先生的发言从刘正成先生创作的几个阶段,并且讲了融汇贯通,同时又谈了立足于科学方面的影响,很有启发意义。我们下面请高木圣雨先生代为宣读日本二玄社原总编辑西岛慎一先生的书面发言,大家欢迎。
151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1:27:15 | 只看该作者
高木圣雨:

我是高木圣雨,我代表日本二玄社原来的总监西岛慎一先生,他们是非常要好的老朋友,因为有事不能来,我来代表他读一下对刘正成先生的评价,读完以后再简单介绍一下我与刘正成先生的交流。西岛先生评论是:传统价值观的复苏。首先,恭祝刘正成先生书法展隆重开幕,刘先生在笔墨纸等方面做了非常细致周到的准备,可以想见刘先生已经考虑到墨的效用等材料用具对作品质量产生的重大影响,刘先生近来倾向于徐渭书法,人们倾向于他的笔迹和结构,而我却赞叹于笔纸墨方面兼顾,做了十二分的研究,刘先生在潜意识中意图超越徐渭。苏东坡及黄山谷的表现正是因为有了纸张的加工以及进化了的毛笔,王铎等等也正是因为使用了特殊的丝织品,这种深丝所浸透的张墨效果成了那个时代的特性,生宣的产生和推广,就是这种自然生墨效果的发扬光大。

近年来中国书法界流行举办大型个展,所展出的作品也不少为宏篇巨制,任笔挥洒,追求破格而富有幻想性的特殊效果,刘先生作品与之形成对比,我认为刘先生对用具用材的研究,是其一贯追求书法艺术的传统表现的结果,其目的无疑是想要达到苏东坡出笔有神、气、骨、肉、血五一缺一不成为书的境界,正因为他不求破格,但求正统,才有此番深思熟虑,我们现在不仅要立足于传统,应该在复杂多元的现代社会的基础上开展书法艺术,而以苏东坡、董其昌理论为本,以徐渭的思想为基础,正是这一很好的例证,在刘先生的作品里其作品所拥有的艺术价值,定将给赏鉴者留下强烈的印象,赏鉴者与作者心心相映,并渐渐走向升华,这是书法艺术的传统价值观的现代图书。

下面我想简单的介绍一下我自己和刘先生的交流。我和刘先生的初会大概有二十多年了吧,我当时非常清楚的记得当年刘先生带我去长沙的走马楼观看木简,到山东桓台县看中国最早的大汶口文化遗址,我被刘先生热心的追求感动了,我想在二十年当中刘老师的书法也有很大的变化,有很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我想在与编辑庞大的《中国书法全集》也是有关的,刘正成通过编辑《中国书法全集》,他提出来一副作品一副面貌,他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也是贯穿了这个思想的,我想这可能就是用眼睛来学习,通过编辑《中国书法全集》当中先用眼睛学,贯穿到头脑中,再通过手表现出来,我听说刘老师还计划要编很多全集,今后我们也期待着刘先生的更多的书法作品。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5-31 14:42 , Processed in 0.1702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