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闻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艺术部落网年度人物推荐-张明弘】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8:45:25 | 只看该作者










风格即意志——读明弘的画
孙磊

水墨画的发展在今天变得尤其艰难的原因,除了图示和语言上的成熟以及其精神境界上的自足之外,还有一种面对当代庞杂纷乱的社会生活的失语现象,这也是一个中国画的当代性的问题。许多画家已经开始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上进行中国画当代性的创作,这对中国画的发展尤其重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画图示与语言上的成熟就表示它已经相当完备了,无懈可击了,就是说语言也有当代性的问题,另外不是说精神上的自足就没有了新的精神层面的建设与突破。中国哲学中的“常”与“变”正是讲的这个道理。在“常”中寻求的“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截断的、撕裂的变,而是一种紧贴时代(当代性)的“生发”、“展开”“转化”。张明弘就是这样一位在“常”中求“变”的中国画家。
有时候谈论一个很近的朋友是很困难的,谈论他的绘画更难,尤其是一个曾经患难与共并为理想持续奋斗的朋友,经历上的深湛友情常常会阻碍一个人的判断,很难保持一个客观的态度去审视他的艺术行程和绘画。但这同时也提供了一种真正深入他艺术创作的可能,一些细节、变化和性情的展露,一部分更接近画家本意的思考。我愿意这样以一个既是观者又是朋友的身份进入他绘画的深处,也许是一种开拓,也许是一种阐明,也许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些感情越来越紧密地在友人间升温,也无妨。
中国画在面貌上的新颖往往是从语言技术上开始的,这既说明了中国画精神品质的成熟性,也指涉出它编织的牢笼的稳固性,怎样在这样坚固的精神定式中找到缺口,是一直困绕明弘的问题。他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从语言出发。不过,他不选择那些既定的、常态下的语言方式,他选择了一条陡峭崎岖、艰难重重的语言道路:没骨画法。山水画历来以“骨法用笔”为准则来界定一个画家的自身功力与修养,所以“米家山水”的没骨画法后来主要用于远山远水。而实际上,没骨传统基本上被工笔画借鉴走了。无疑,这种断代的语言技法和语言精神激发了明弘太多的想象和勇气,他从中找到了某种浸润灵魂的方式,这种方式通向中国画那些亘古不变的根。而作为一名从院校体系中成长起来的画家,张明弘很早就接受了西画的教育和尝试,对印象主义以来的绘画充满了敬畏,他崇尚绘画中的激情,崇尚自然,崇尚绘画中力量与宁静之间的平衡。他把这些因素带进了水墨画,他曾一度将自己的绘画叫做表现主义水墨,那实际上是他在今天向我们身上的东西方绘画的两大传统致敬。中国画强调“笔法”,西方绘画强调“笔触”,明弘将两者有机的、巧妙的结合起来,笔意随笔触行云流水,笔触随笔意恣肆汪洋,以笔触感极强的没骨画法将一种东西方绘画的自然精神描绘得淋漓尽致。
从这样的语言出发,意味着从一开始,明弘就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画家,对东西方绘画语言的研究使他深谙语言的力量,倾听语言的时代脉搏,从语言回溯古代博大的精神情怀,是明弘一贯倔强的秉性。
明弘是地道北方人的性格,豪迈、洒脱、强壮、坚定、热情,做事极其强调原则,同时,他也有情感极细腻、极丰腴的一面。这些都能在他的山水画中找到痕迹。他对宋元时期绘画的喜爱几乎达到了一种狂热的地步,因此,他的山水不论多小,都呈现出“全景山水”的面貌,这种传统无疑来自李成、范宽等人。明弘对北方大山大水的迷恋形成了一种极具空间感的程式,但更重要的是他对北方山水或者全景山水中透露出的那种开阔胸怀、博大气度的认知,那是一种自然的浩然之气,地道的北方气息,强调势的把握,境界从势中展开,性情随势而行,虚实间更显凛冽壮士之风。这是一种切身的体悟,从小成长于农村的明弘喜欢写生,山色水音皆暗合其灵性,而在城市中摸爬滚打的年岁又让他饱尝世事艰难,这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况常常能真正突显一个人的天赋与能量。这种矛盾促使他在写生中更注重足够的胸襟,所以他的画初看似逍遥,其实不然,他总在逍遥中搀杂异质,恬淡中添加些恍惚,因此,他的逍遥和恬淡是一种有重量的逍遥与恬淡,不是在天人合一,不是自在我行,而是在矛盾中呈现物象的力量,在挣扎中挥发气韵的张驰,这是一种对生命和命运的观照,一种“天志”。具有明显的“北宗”精神。
而其语言的水墨性又使他迷醉,去骨而生的湿润有超乎想象的生动,绵密细腻的水墨趣味又体现了明弘性格的另一面,这种传统来自董源、巨然的“南宗”体系。他善使墨,几乎不加色彩,并不是他强调“墨分五彩”,而是他执着、纯正的姿态所决定的。那是一种高古的品格,用他的话来讲就是“笔墨就是精神。”因此他的画明洁隽朗、气韵深厚,不以语言之新自喜,不以气韵之旧自卑,平淡中见功力,中和之间现霸气。因此,中国画的语言特性在他那里得到充分的展示。中国画“南宗”“北宗”的技法结合得如此相生相依的确令人赞叹。
因此,明弘的画常常是风格鲜明的,一方面是其语言的特点造成的,一方面是其思考经验的渗透促成的。但对明弘自己而言,也许风格就是意志。在他的画中一直透露着一种模糊的强力,这种力是他身上的玉,有着绚目的光华。这是一种来自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的催促力量,一种时间永逝的反驳力,一种喧哗生活的见证力,也许仅仅是一种尊严的力。每一个人在热爱的事业上都强烈地烙上了他尊严的印记,不可辩驳的印记,一生的秉性也许就从这里出发。对明弘而言,中国画的山水境界是理想的尊严,现实的生存经验是生活的尊严,在芸芸世界中保持尊严就是保持绘画的品格,就是保持意志的定力。
张明弘是一位年青的山水画家,但我一直不愿意将明弘的画只放在一个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领域里来谈,尽管他一直沿用极其丰满的水墨语言进行表达。对明弘而言,水墨是有性灵的媒介,可以畅游,可以醉卧,而最重要的是可以自如的追问和感悟。他是一个命运感极强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曾历经磨难,对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和冷漠感到厌恶,对金钱至上的道德混乱的社会感到愤慨,甚至对科学技术带来的文明感到悲哀。因此,他的山水画介入了更多的现实,但他不从一个入世的态度理解现实,而更多的是在“出世”的姿态下为自己寻找落脚点,因此他的画仿佛有些温情。但当那伸展双臂、身着吊带裙的莫名的女人出现在氤氲云蔼的山野中,当那些怪诞的动物或现代化的物体出现在古境山林间,总有某种诧异,某种疑惑,甚至某种蛮力在内心搅动,这些异化的场景是另一种对时代的审视。而审视过后还仍能感受到醍醐微熏的神逸气韵,让人感慨万千。当现实处境与理想境界的深刻对立在明弘的胸内形成气旋时,实际上是他对生命本身的质询。这种质询将随着他绘画道路的展开而日久弥深,这足以让人抱有更多的期待,更多的欣喜。
7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8:47:07 | 只看该作者








我游走在在虚脱的城墙上
负载着风
顶礼膜拜
苦苦寻找
看那先人举着烽火
向我们走来
那一串串留在城上的绵长的足迹
向我们证明
这就是历史

我顶着寒风
在坍塌的城墙上
仔细的寻找
那在历史的缝隙中
顽强生长的小草
在漫天风沙的洗礼中
更加孤独矗立的烽火台
脱落在山崖边的青石上
厚厚的青苔

我冒着烈日
在废墟上费力的寻找
那蜿蜒的墙
就是通往历史最深的路
它被遗忘
它开始衰老
颤抖
脱落
在那遗失的墙下
有我们的痛
透过一片升起的云
我看见它开始
在崇山峻岭中
自由的翻动
我期待着
它腾空而起的重生
,,,,,,,

------张明弘
8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8:48:27 | 只看该作者








现代水墨山水写生的意义

众所周之,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因,自上个世 纪初现代水墨山水画创新的口号提出来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了,不管是否承认其主流绘画一直是在传统的山水画框架内进行变革。从理论上讲,现代人完全可以根据新的价值观与艺术趣味,对现代山水画进行一些必要的变革。可一个无情的事实是:山水画毕竟是中国古代人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下,表达他们文化思想与审美趣味的特定符号,加上古代大师在山水这个领域已经发挥到了极致,所以留给我们这些后人的空间已经很少了。现代水墨山水画作品尽管作品数量多的惊人,却在整体上根本无法与古人相比较。
事实充份说明:当传统山水的文化符号与艺术样式赖以立足生存的根基被掏空之时,完全依赖于传统符号与艺术样式,不但不能深刻的表达来自现实的严峻挑战,还会使现代水墨山水画蜕变为一种水墨技法的装饰品。其内在原因在于:传统的艺术符号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深刻地人文内涵逐渐消失殆尽,并转换为纯粹的审美符号。正因为如此,现代水墨山水艺术家要开始注当下,对我们目前生存的状态和生存的环境给与必要的重视,现代化的转型与进程要求现代水墨山水艺术家重新审视自己作品的文化价值切入点,这种新的切入点将改变现代水墨山水表现的样式和格局。现代水墨山水的笔墨精神不能去一味的固守传统的水墨山水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因为传统水墨的符号和样式已经不能够准确的传达现代生存环境下的艺术家的精神体验。现代水墨山水画的样式正在艺术家不断的体验自然体验现实社会生存感受的变化中逐渐的发展变化着,现代水墨山水是传统水墨山水的继承与发展,是在大文化发展背景下的一种必然。
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创作的语言符号是前辈先贤艺术家们在对大自然不断的心追神摹的精神体验中逐渐形成的,在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史上,写生一直是水墨山水画创作的源泉。现代水墨山水写生不仅是现代自然环境的描摹还是对现代生存环境的深刻反思,同时又是一个新的艺术符号生成扩展的过程。通过以现代文化价值观切入现代水墨山水画创作,将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的生命价值体验注入到现代水墨山水画的写生中去,势必会使现代水墨山水的创作样式和风格以及其精神内涵有很大的发展,寻找到到一些切中现实的文化符号和图像。

  传统水墨山水写生和现代水墨山水写生的关系:
中国古代山水画强调写意性。所谓写意,偏重于意韵和情趣的传达。它集中体现为以人为物态、使自然人化的思维方式,并把与自然精神的契合作为审美的理想追求。在天人合一观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水墨山水写生和创作追求主客相融的审美境界,注重表现主客体的生命精神,轻视对物象外在表现的慕仿。
传统水墨写生成就最高的是五代两宋时代,画家是在大自然中饱游饮看,而后“心记山川而取之”,就是说,把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自懒惰的理想结合起来,然后用笔墨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此去印证传统笔墨程式并发掘新的笔墨语言。这种写生方式对画家的观察力、记忆力、概括力、想象力,表现力都提出很高的要求。水墨传统山水的记忆写生注重的是看得的方法,首先要求画家要深入观察生活,抓取主要特征。远望以取其势,近看以取其质。”对于山水的四季朝暮,阴晴雨雪等环境下的变化,都要经过认真的观察研究,总结出有规律性的经验。其次时,抓住富有诗意的情节,酝醉构思。“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治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清,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带着诗人的心怀去观察自然,去发现自然中富有诗意的情节,再给予诗化的表现,画画必然充满诗意的内涵。
明清之后水墨山水画不再注重写生,绘画的创作开始趋向钟情于笔墨的情趣,提倡笔墨至上,忽略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理,山水画风出现千人一面的公式化和程式化。上个世纪的先贤们为了改良中国画山水画。引进了西方式的写生观念和观察方法,西方对影写的方法进入了中国水墨山水写生,改变了明清以来古代山水画远离现实、不识人间烟火的状态。那就是“面向现实、面向人生”,力图赋予艺术作品以现实品格。在山水画领域提倡画家走出户外到大自然中去为大自然写真,摆脱依赖前人不思变革的保守倾向。其实,这是复归“师造化”的传统,拉近了山水画与现实间的距离,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中国画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使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绘画语言在笔墨样式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在早期现代水墨山水写生时一味创新,多采取的是“光影式”的风景式写生方法使水墨山水画的写生作品失去了笔墨的张力和表现力,这种西式写生方法一旦转换到水墨绘画,它的缺憾和不足就马上暴露出来。“应物象形”,就是针对和解决现代水墨山水写生造型的问题。在西方风景写生中对物象抽象性的概括造型方法和中国古代山水画写生中对物象的意象造型方法有着艺术审美趣味和精神上的契合。提倡写生的绘画性和率真性,发挥并加强传统水墨山水写生中强调的笔墨的表现力, 根据画面的表现需要去主观的处理自然中的物象,排除纯客观的描摹和“显影式”的写生方法。我国古代水墨山水中笔墨的运用手段已经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并从中确定了民族的笔墨审美品格。唐宋时期提出“书法入画”,把书法用笔自觉运用到绘画中去。中国山水画中的笔墨气质就更具有了东方绘画特有的审美情趣。在现代水墨山水写生中加强中国山水画中意象笔墨造型意识,才能消除现代水墨山水写生时太过注重唯物而缺失了水墨精神的尴尬局面。
1956年,李可染先生沿长江逆流而上,游三峡,行程万里,在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在这次写生过程中,他从直接对景写生发展到直接对景创作 $oq9Sk5(g^1m%zSyi3Z2Ws8B8bCk2oI&Z 3RG8OM,李可染先生巧妙地把包括关注形、光、色在内的西画的创作技巧,有机地融在传统的、写意的笔墨体系之中,他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塞尚作品中得到表现物象体面关系和结构的启示,从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作品中获得运用明暗法、逆光法和厚涂法的启发。他把这些方法和传统的笔墨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使画面浑厚和富有生活气息。只有做到“洋为中用”的原则,传统山水画语言一旦和现实自然环境的接触,便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现代水墨山水画家只有在深谙笔墨张力的基础上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到现实生存环境中去体验和写生,才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笔墨精神体验,才会在创作上有着真正具有现代水墨特质得得山水画艺术创作。
现代水墨山水画写生的目的和要求:
1、现代水墨山水画写生是研究自然规律和现代生存环境的重要途径。
水墨山水画写生是对自然物象生命形态的观察和记录,是心、眼和手的即兴训练,它是从生活到艺术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对自然生命形态由表及里的深层感悟过程,是自我生命与自然规律融动为一体的再度勃发。进行山水画写生是每个研习山水画者的必由之路,是山水画发展创新的前提条件。东晋山水画家宗炳一生爱好山水喜欢远游,直到年老多病,不能再登山了,才回到故里潜心作画。《历代名画记》载他“好山水,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怀尚平之志……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他自然美的感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因此,才有著名的《画山水序》至今流传。
现代水墨山水画的造型观念是“意象”造型观,要求“画要明理”,画家要了解自然规律,掌握论画之理。韩拙在他的《山水纯全集》的后序中道:“……古合于画,造于理者,能尽物之妙,昧乎理者则失物之真……惟画造其理者,能固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心会神融,默契动静于一毫,投乎万象,则形质动荡,气韵飘然矣。”在水墨山水画写生过程中,我们首先完成的是认识自然环境的过程,即对生活中的物象的自然规律进行深入观察了解的过程。比如山峦的气势山石的质地树木的姿态房屋的样式云水的变换,峰峦在阴、晴、雾、雨的天气里所呈现出的不同状态等,掌握和理解这些自然界的特性和变化的规律,为深刻的表现它打好论理基础。另外,我们在进行山水画写生时除了要掌握自然规律与绘画理法,还要与自然融合沟通,动情其中而应于手。携纸笔、乘扁舟、戴竹笠、穿芒鞋、挂铁笛,是元代大家黄公望的写照,黄公望一生都在山水中游走,写生自然是他的常修功课。 “虞山一派空蒙色,落在黄痴水墨中”,更是他人对他揽胜入笔、山水进画行为的确切记录。山水写生不仅仅是对物象的记录,还是物我交融的物化。
中国绘画强调“神似”,重精神内涵,这必然不以摹写自然为目的,而是超越象外“物外求似”,注重作者主观情怀的流露与作者主观创造的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对话过程,即赋予客观世界以情感,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客观世界虽无思想可言,但是它们在艺术家的眼睛里应该具有形和神的差异变化,这种差异与变化才能使我们感到自然的风采和气概,不同的地域风貌都有它们自己的性格,情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
黄土高原的质朴沉厚苍凉高古;太行山的雄峻峭拔连绵不绝,香山的游人如织建筑宏伟,不同的感觉不同的精神。这是我们在写生过程中对自然界富于人性的文化品味的解读过程,这种文化的解读是和现代的文化、现代社会的人的性格特征、心理特质紧密相连的,它也是我们在写生过程中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部分。山水本身并没有朝代之分新旧之别,但文化却是在飞速发展,因此要想创造符合现代的水墨山水画作品,就要求我们的现代水墨山水画写生必须以现代的文化、现代的哲学、现代的思想为基础,就要求我们的艺术家必须具有无愧于时代的文化现实,才能真正地读懂自然,深入地研究自然,描绘好自然。

2、通过现代水墨山水的写生去继承和发扬传统水墨山水的笔墨样式。
水墨山水写生是一个消化传统山水精神走近古代山水画大师绘画境界的有效捷径,是一个由临摹进入到创作的必须过程。而面对真山真水,体会前人的技法经验,在写生中学习古人,在写生中消化传统继承传统,因刻画不同的物象和境界而产生出新的水墨表述样式。中国传统的水墨山水画经过历代画家的不断对大自然的精神体验形成了恰当的表达心境和物象的经典方法和样式。比如:为了表现江南烟雨迷漫之境而概括的雨点皴、米点皴等;以短披麻、解索的方式出表现东南地区山峦浑厚苍润、草木葱茏的土质山川;为适合表现西北地区石骨俊俏、气象森萧的坚硬峰峦而概括出的大、小斧劈皴、刮铁皴等。还有树叶的各种勾法、点法等。这些程式化的表现都是古人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总结出的意象造型之法。
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我们应该吸取以借古开今。如果机械的套用就成了没有生命的形式符号。通过写生,我们就可以分析这些笔墨的表现程式和客观自然之间的衔接关系,追根溯源地研究风格流派发展变化的脉络,变书本的理性知识、间接经验而成为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从而更深一步地进入到前辈们所创造的绘画世界中,理清笔墨程式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认清精华部分和不足的方面,从而为自己的创造创新找准方向方法与突破口。
通过山水画写生我们可以把“师古人”与研究自然规律结合起来,有利于我们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学习和继承,因此艺术家在准确的传达感受时最重要的是要有新的观察方法进入,不能用既定的方法去看树木山峦,在树上长的是随风的一片片有生命叶子,而不是‘个字’,‘介子’。山峦迂回,草木丛生,而不是‘解索’,‘披麻’。在外写生时要忘掉固有的画法,忘掉造型惯性,释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去感受大千世界的沧桑和变迁。只有这样自然中真实的物象才会随着自己的感情自然在画面上流入。这时心被物象感染,产生一种诉说的愿望,通过对物象认真的体会和观察去寻找一种最恰当的语言感受去传达内心的真实情感,笔墨不再是孤立,新的语言感受变成新的笔墨方式在纸上随心而出。在写生过程中情感得到了宣泄,自己的绘画语言在打破的确立中得到纯化,这样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心性的笔墨样式,
绘画的技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艺术创作的发展,丰富它的表现力,可一但陷入陈陈相因的“程式”中,就会起反作用,束缚了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家个性的发挥。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我们要推进正面的作用,消除反面的影响。强调现代水墨写生,就是要消除传统山水语言程式化的负面影响。我们通过现代水墨写生,就是要消除传统山水语言程式化的负面影响。我们通过现代水墨山水写生,通过我们切身的对当下生存环境的体验,可以重新寻找新的艺术语言去丰富我们的山水画创作。我们清楚的看到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不仅改变了山水的自然景观,而且改变了人们审美心理与价值观念。现代水墨山水画通过写生的方式是去寻找新的图式个性,去体现现代精神的一种探索。山水画家通过新的水墨样式和当下的艺术感受才有可能去创造新的山水画时空境界,开拓新的审美领域,提供新的审美体验。创作出具有新的价值观和艺术趣味的现代水墨山水作品。

3、通过水墨“写生”实现水墨山水的“现代”转型。
当年康有为曾尖锐地指出过: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经典的传统水墨山水图式正是传统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核心部件,其生命力已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消耗殆尽。因此,不去努力突破它,不去努力超越它,就根本谈不上水墨山水画的现代形态。正如传统水墨山水画,尽管一再有人宣布它已到了“穷途末日”,于是,图式变革就自然地成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现代进程中的一个关键。在新的观念和思想进入水墨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后它却正在以一种新的现代水墨山水的样式“复苏”或“延续”。拟古、复古对于艺术史来说,仅仅是一种存在和传承,只是一种格调和情怀而已。
现代水墨山水写生的目的在于充分认识对象的本质,不为自然表面繁琐的光暗和周围环境所影响。刻划其精神本质,强调自我感受,这就要求画家为了自己的表达对物象和画面大胆的取舍。现代艺术家的绘画精神受现代思想的影响,重新关注现实生活,强调水墨山水作品的内容和价值判断,注重水墨山水创作写生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结合。现代水墨山水的写生的方式是用对景创作式的方法直接面对自然,让身心在所要描述的环境里沉侵,把对生活的直觉感受传达到自己的写生作品里。
直面自然时,内心的感受会随着自然中的阴晴晦变而跌宕起伏,荡荡春风,漠漠寒云,明净秋山,阴阴夏树而心潮澎湃思绪跌宕起伏,这些都是画家艺术创作激情的来源,面对瞬息万变的大自然画家需要很短时间去把握这种感受,这样画出来的的写生才会有激情,笔墨随着情绪波动,这时不再有技法的困顿,通过自己的切身的感受寻找到恰当水墨语言去传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样画出的风景无论是在构图上,技法上,这是在情景上都是鲜活的感人的独特的。
通过笔墨解构对物象的构象,以求准确的表达我们的观念和意识,也就是心象和物象的统一,形成的符合现代艺术家审美取向的现代性的水墨方式。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生活环境的观察和写生是我们对“现代水墨山水写生”的探讨不能理解为脱离现实社会的一种单纯的抒发。毫无疑问:在现代水墨山水里面,传统的笔墨的形式会对它的更为宽泛的情感方式传达有无形的制约。尽管经典图式,都来自传统。没有传统,就没有现代。同时又要看到,仅仅是延续、照搬传统,就会导致传统的衰落、枯竭和死亡。
古代传统文人山水画家志在在自然中寻找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用避世的态度去追求的清高、旷达、超脱、飘逸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我们要在原始的大自然中得到精神愉悦。但是作为我们生存在大工业化社会环境下的现代水墨山水画家,我们的精神境界是什么?我们能做到古人的无求、无欲,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吗?所以再去追求一种简、清、淡、远的逸品境界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要去关注我们身边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道德下滑,竞争生存日益激烈,我们的的生存环境随着科技工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正在日益的恶化。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我们在描述我们的环境时传统符号与笔墨样式已不能深刻而确切的传达我们的精神感受,因此我们的真实的幸福感,厌倦感,悲凉感在面对当下的生存环境的写生中寻找一种新的现代水墨的语言方式,只有这样我们的现代水墨山水作品才会带有时代的烙印。

现代水墨山水画写生对于现代水墨山水画创作的现实意义
唐代张彦元在《历史名画记》记载说:“初,毕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副县长秃笔,或以手摸绢素,因问躁所受。躁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阁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道出了古代山水画写生和创作的关系,以及写生之于创作的重要性。
在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史上,写生一直是水墨山水画创作的源泉。中国山水画写生是中国画家对自然山水深入细致的认识过程,是从自然风景过渡到山水创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审美开拓和形象意境的创造过程。山水画写生既是写自然的性灵,同时也是抒发画家心境和性情一种创作方式。
从古到今每一次艺术上出现创新与突破都是艺术家到生活中吸取营养,得到新发现的结果。早在唐代王维就提出“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相传范宽在中条山、华山一带几经寒暑而作《(奚谷)山行旅图》,堪称美术史上的旷代之作。五代荆浩在其《笔法记》中说自己在太行山中携纸写生松树万株,方得其真。明代王履52岁时历尽艰险登临华山绝顶,领略奇异壮美的风光而作《华山图册》流传后世。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里说的那样:“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于太涤子也。”在这里石涛论述了写生是创作的源泉。
现代画家齐白石在题画诗中说“造化天工熟写真,死拘皴法失形神”。黄宾虹也认为“作画当以自然为师,若胸有丘壑,运笔便自如畅达矣”。他努力地在真山真水中证悟自然的变化之理,从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层心理体验和生命感悟中,创造主观情意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的新的艺术形式与意境,因此黄宾虹自成一家,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这些真知灼见都说明写生是山水画学习不可缺少的一步,只有到真山水中进行实地写生,才能真正的了解自然的变化规律,才是学习山水画的正道。
大自然是生命的源头是灵感的来源,山水画写生是人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艺术家只有长期陶醉在自然之中,受大自然勃勃生机的鼓舞,使目与万物绸缪身与山水盘桓才能真正领悟自然的规律,才能不断有新发展,新感受,新创造,才有机会参悟自然的规律,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陶冶提升人生境界,充盈完善自身人格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一切都使我们养成一种以更自在更豁达的心态来接应大千世界的现代意识,欣赏和领略世间万物,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从而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现代水墨山水画作品。
实践胜于理论。经过大量的对物写生,作为一种修养,更作为一种“过程”,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技术层面提升到精神层面的意义。贡布里希说过,“通过幻觉产生一个更真实的假象”这句话似乎有些悖论,但作为在现代水墨山水画的新的造型语言的开拓性上去判断这无疑是有启迪的。现代水墨的画“理”、笔“意”,是传统水墨山水画样式被打破后的另一种真实的存在;这种“存在”,不仅仅体现在自己的写生作品中,它还会存在于大脑的思维习惯的境域里。从意识到改变,体现在对事物的认识到对绘画的观念的认同上,把在写生的得来的新的绘画感受和笔墨样式和自己的思想联系在一起,这种有价值的笔墨样式和思想感受融入山水画创作里,这样现代水墨山水创作就会有了新的样式和精神境界。
9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8:49:3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6 13:59 , Processed in 0.1155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