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端
1989年毕业于雕塑家田世信先生雕塑工作室
任教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展览
2007 “变形计”新锐雕塑家八人展 成都蓝色空间
北京紫禁轩画廊邀请展 北京紫禁轩画廊
贵阳双年展 贵州贵阳
2006 澳大利亚悉尼当代艺术画廊邀请展 澳大利亚 悉尼 当代艺术画廊
2005 美国纽约先锋画廊邀请展 美国 纽约 先锋画廊
2000 澳大利亚悉尼当代艺术画廊邀请展 澳大利亚 悉尼 当代艺术画廊
1993 贵阳油画大展 贵州贵阳
1992 台湾邀请展 台湾
1991 北京首都博物馆个人画展 北京首都博物馆
Li Yuduan
1989 Graduated From Tian Shixing Sculpture Studio, Guizhou University,
Academy Of Fine Arts
Present Working in Guizhou University, Academy Of Fine Arts
Working and Living in Beijing
2007 “The metamorphosis” The Exhibition of 8 youthful sculptors, Chengdu, Blue Dream
Land Gallery. Chengdu. China
LA Gallery Beijing invitation show. Beijing. China
“The 3th Guizhou Fine Arts Biennial Exhibition” Guiyang, Guozhou.China
2006 Australia Sydney Present Age Art Gallery Invitation Show. Sydney. Australia.
2005 American New York Avant Gallery Invitation Exhibition. NY. USA
2000 Australia Sydney Present Age Art Gallery Invitation Show. Sydney. Australia.
1993 The Guizhou Oil Painting Greatly Exhibition. Guiyang. Guizhou. China
1992 Taiwan Invitation Exhibition. Taibei. Taiwan. China
1991 Solo Exhibition in Beijing Capital Museum. Beijing. China 那些易碎的情感已穿透玫瑰的花篮
----关于李玉端和他的作品
杨卫
“回过头,那些易碎的情感已穿透玫瑰的花篮”。这是贵州籍诗人王强在题为《八月的流浪》诗中的一句词。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李玉端的作品,我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强诗中的那个意向。也许同是因为贵州人的缘故,使我看到李玉端时很自然会跟王强他们联系在一起。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李玉端的作品所使用的材料----陶瓷,给了我种种美丽而又易碎的联想。
其实,使用陶瓷这个材料做作品,李玉端并不是首创。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艺术家徐一晖就发现了这个材料的独特质感,并亲赴景德镇烧制作品。后来又有了刘建华、阿仙、刘力国、黄岩等人陆续以陶瓷为媒介做了不少好东西。可以这么说,陶瓷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语言方式,现在已经被广为使用。所以,对于李玉端,我关心的并不是他使用了陶瓷,而是他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来使用陶瓷,又是如何来使用陶瓷的。正是这一点,使李玉端与别的一些做陶瓷的艺术家有了区别。
我曾看过李玉端的一些早期油画作品,在那些作品中充斥着很强烈的忧郁色彩。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跟他当年生活在贵州感受那种阴郁的天气有关系?但我知道环境能够塑造人的气质,李玉端早期油画作品中的那种阴冷色调,一定关联着他曾经生活的那个地域的文化性格。前不久,我在贵州转了一遍,走访了不少艺术家的工作室,发现他们作品中那种幽暗潮湿的气息,都跟李玉端早期作品中的意向有些相像。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艺术的表达必然会稍带出自己的风水。问题并不出在这里,而是出在李玉端后来离开了贵州,来到了北京这个五光四射的大都市。环境的改变导致了意识的落差,我总感觉李玉端选择陶瓷这个材料做作品,跟他意识的落差或多或少有些关系。正如他喜欢塑造各种各样的睡眠姿态一样,这种企盼安然入睡的理想,其实正是许许多多异乡人的梦境,也是他们失落故乡后的一种焦虑。这就像圆明园时期的流浪歌手温泉在歌中唱的:“这个城市很大,却没有一张可以睡觉的床。”我想,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呐喊,不外乎是因为流浪的艰辛与疲惫,温泉有这样的体会,李玉端也有这样的体会。
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入手,我找到了一把理解李玉端的艺术作品的钥匙,也使我真正发现了他与别的一些以陶瓷为媒介做作品的艺术家不同。如果说像徐一晖等那些艺术家起先使用陶瓷这个材料做作品,更多是从观念入手,即陶瓷象征了中国的某种文化形象;那么李玉端则是从自身的生命体验开始进入,选择陶瓷为媒介更大程度上是源于自我生命的感受,即那种梦一般易碎的现实落差。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李玉端作品里的造型,花瓣中包裹的女人体也好,枕头上枕着的睡猪也罢,尽管甜美,甚至色情,但却无不透着不安的预兆。是的,梦都是虚空的,就像美丽向来短暂一样。但也正是因为好梦不长,好景不再,我们都无法抓住转瞬即逝的时间,所以才有了如此多的创造,有了如此多的语言发现。对于李玉端而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他表现了那些易碎的情感,而是他通过陶瓷这个材料塑造出的独特美感,给了我们这个灰暗的现实一种穿透花篮的梦想。
2006.12.28于通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