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秉诚:范曾的心计大于艺术才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5 16:4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雅昌网友刘晓林发了一篇文章讨论范曾,为了支持这场讨论,我把我的一些看法发出来,供大家参考,也请刘晓林批评指正。。。。。
       我个人认为,艺术家的个性的最致命的弱点莫过于贪财,品质上则莫过于虚假。。。。。我个人认为艺术家好色或追求名气等等都不是缺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好色和追求名气可能是艺术家成功的性格或气质优势。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艺术家的创作是靠激情的,靠感情的,艺术家喜欢美好的事物很正常 ——  美丽的女人,帅气的男子谁不爱??更何况搞艺术,天天研究审美??此外,好色还常常会让艺术家的感情波澜起伏,这正是创作的灵感的最好来源, 因此我说艺术家好色是正常的。 而追求名气,也很正常。所谓“名气”者, 是指众人和社会承认,接受并欣赏的程度也。让大家和社会承认,欣赏有什么不好??我也非常希望大家和社会各界欣赏我。更何况,名气和名誉有关,喜欢好的名誉,是自尊的表现,名誉能够给艺术家创作优秀作品的动力。。。。
        伪艺术家问题就在“贪财”和“虚假”。只要有了这两件牵挂,哪怕是曾经的“艺术家”也就不得不挂上一个“伪”字了。
        贪财和虚假是对艺术家的最致命的,它们的毒害就在于:它们让艺术家为了名和利而不择手段。
        不择手段的结果,就是使艺术家堕入自毁艺术灵感的恶性循环 —— 为了名利,违背自己的艺术标准和道德良心,廉价地大量粗制滥造伪艺术作品,然后,为了个人名气,设计策划和人为地炒做,说沽名钓誉的虚伪大话;再接着, 便开始投入政治运作,国际炒做,开始对政府官员,对社会人际关系, 媒体关系投入大量资本,开始寻找政治话题,道德话题, 自我制造诽闻, 甚至利用捐款,慈善事业的运作。。。。。等等,等等,一层一层地, 精心地进行自我炒做, 而且越来越有经验,越来越狡诈,越成熟,致使自己越来越没有时间进行艺术创作, 越来越没有灵感进行创作,结果是:自己的作品变得匠气化,绘图化,产品化,开始进入简单,重复制作的阶段。。。。。最终就出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作品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缺乏艺术性,但作品的价钱却越来越高, 收藏的人越来越多。。。。这正是现代社会的伪艺术家的“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特征。
        其实,对比以上我的观察和感受,范曾的艺术成长和事业的发展的每一步都显现了“贪财”和“虚假”的因素对他的影响,使得范曾的艺术事业越来越平庸,作品也越来越缺乏灵气,缺乏艺术品味, 艺术韵味。。。。
      以下是我随便从网上找到的一些范曾投机取巧的故事:
      “关于范曾,可说的事情太多了,如现在网上热议的范曾请郭沫若题款的《文姬归汉》图,有为其辩护者云,此事无可无不可。但我说,此事可见他从步入画坛起,就带着一股邪气歪风。当是时,学生毕业要交美术作品,老师特别叮嘱不要请名人题字。范曾反其道而行之,偏去请郭沫若,遭到指导老师叶浅予先生批评。范非但没有悔意反顶撞叶先生道:“我根本就不认为郭是什么名人!”
      “ 如果说范曾从此开始有了“反潮流精神”那也就罢了,但我们看到的恰恰相反,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范大师什么?他嗜好“巴结”文化权贵,嗜好追逐舞台的脚光灯,哗众取宠,难奈寂寞,如与文怀沙私交甚笃,想必求教不少心得,因为物以类聚的真理颠扑不破.“6.4”以前,他在美术界就树敌不少,曾有范曾朋友告诉我,他曾替范在电话里大骂华君武出气,范听后高兴的了得.其在 “文革”中还批判挖苦自己的恩师沈从文先生,称自己是“党中央派来的,”让沈老先生靠边站。”
                                                                    ——  摘自新浪,柳白的博客“〈又见“大师”来---小评范曾〉
      “ 范曾不值得一提,原与我1956年同科考杭州美院,名落孙山,后由南开历史系转入中央美院,毕业答辩会上画了张《文姬归汉图》,画上请郭沫若题款,狐假虎威,遭指导教师批评。这消息当时就传到我们这里,不想靠投机取巧和水平平平的人物画,居然一度成了古今中外画家中最受恩宠的大名家。结果此人不识抬举,在讲坛上大谈爱国主义不久,便写了一份臭名昭著的《去国声明》跑到法国。”
                                                                           —— 摘自百度《画家吴国亭直言范曾》
      从我个人的了解,就是他在“**”事件时,他出国也不是真的什么“英雄的报国壮举”! 这里有他自己的话:
记者问当时在艺坛已经红得发紫的范曾,他是不是“不爱江山爱美人”?
昨天范曾在酒店接受本报专访时,记者向他提起这段旧事,范曾说;“我当时说的是,我既爱江山也爱美人,我的‘江山’指的是我的祖国……”
在《范曾散文三十三篇》一书中,范曾说:“我和楠莉的爱情太平常,太凡俗,没有任何传奇色彩,我只想大声地讲一句真的话:‘我愿与相爱廿年的楠莉同赴天涯。’其后便演出了轰动天下的轩然大波。我想,我们的爱只能用一个字来评价它:真。”
对于这段曾经“轰动天下的轩然大波”,范曾说,当时演出这一幕,完全因为他与楠莉有“无法解决的事”,因为在当时的中国离婚并非容易的事,但他又希望能够和楠莉生活在一起,于是决定远走高飞。
17年后回头看去,范曾微微一笑,云淡风轻的说:“对于我来说,这已经是一段古老的,美好的回忆。”含蓄的楠莉一旁听着,淡淡回应了句:“这不是一般男人会做的事……”
                                                              —— 摘自〈联合早报〉文:“访范曾,他做了一般男人不会做的事”
         这是范曾自己的话,还说的很明确, 他当时是为了美人, “无法解决”才出的国!!! 。。。。。但,报纸上的声明却要说自己出国是出于爱国。。。 虚伪!!炒做!!—— 为了女人寻机出国,浪迹天涯,英雄!钟情!干吗非要把 “爱国”扯进来???
        。。。。。。。。。。。。。。。。。。。
        总之,真正的艺术天才根本不屑于这些人为的操作,不屑于媒体和商业的炒做,他们根本不愿意, 也没有兴趣去关注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他们除了对艺术创作,艺术表现, 艺术审美感兴趣以外,他们对个人的“心计”的修炼的兴趣不大。正因为他们不贪财,不爱财,他们追求真,善,美,所以他们敢说真话,敢说心里话。—— 因此,艺术家往往在社会关系上,在为人处事上都是很蠢钝的,这实际上是很多天才艺术家的一大性格特征。  
     
      因此,很明显。从事物的发展规律,从人的身心成长,心态涵养的心理基础,从人的精力的分配,注意力的分配的基本原则来讲,当一个人的心计大于艺术才华的时候,这个人是不可能成为艺术家的。
      逻辑地推理 —— 因为范曾是个心计大于艺术的人,他的艺术就被自己的心计耽误了。所以,我说他不是个艺术家, 更谈不上什么艺术大师了。我的结论只能是:
        范曾不过是个很聪明的人, 不过是个很有心计的中国的名画家之一,
        “之一!!”仅此而已。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8-15 15:02 , Processed in 0.1095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